推荐文章
催眠大师台词【你觉得催眠都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呢?】
催眠是让你睡觉吗?你觉得催眠都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呢?
确实啊,我们在电视上面看到跟催眠有关的电视剧或者娱乐节目时,会觉得催眠是非常神奇的。
催眠和睡眠,不是同一个概念,催眠是我们跟潜意识对话,催眠是更好地唤醒自己,睡眠只是让自己的身体休息。
我最近就是在学习催眠的技术。
催眠可以解决如神经病儿童成瘾行为,物质滥用,心理障碍,厌学提分,提高自信,催眠,减肥,销售,成交人际关系,疼痛管理及笔记分析等许多许多问题。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有心理疾病的人口众多,催眠技术也能更好的去解决心理上的这些问题,去帮助更多的人。
欢迎大家加入催眠学习。
有哪些心理学上的惊悚片?
推荐一部国产的心理学优秀作品,就是这部陈正道导演,徐峥和莫文蔚主演的《催眠大师》,豆瓣评分7.8,它是国内唯一的一部,真正探究人物内心深处的心理惊悚悬疑题材的电影。
影片讲的是,徐峥饰演的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在治疗莫文蔚饰演的女病人任小妍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件棘手的案件,而案件似乎与他的妻子和好友洛雨凇有关,故事由此展开。
那么,《催眠大师》到底好看在哪呢?
1、剧情合理,且叙事结构精巧
《催眠大师》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它只是一个相互催眠且结局反转的故事。但是,影片在讲述故事的过程却是惊喜不断,整个影片对叙事节奏的把握、惊悚气氛的渲染和悬疑的层层递进,都做到了以往国产电影不曾做到的地步。
影片节奏把握得很好,虽然前半段略显拖沓,但中段和结尾把握的相当好,张弛有度。在主线剧情上,男女主角其实一直没有走出那个房间,一系列的反转、悬疑和惊悚效果,都是在这么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完成的。
2、题材新颖,是国内首部以催眠为题材的电影
催眠是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概念,但把催眠作为一种核心主打元素的国产电影并不多见。本片的主题是关于救赎与原谅,然而包裹在"催眠"这样一个新的外衣下,反而让人耳目一新。
如今的电影,桥段被用烂,颠覆性的创新很难,于是新瓶装旧酒也不失为一种微创新。《催眠大师》就在这种尝试之下,给电影市场带来了一种新的创新可行性,更拓宽了悬疑剧的题材范围。
3、画面和特效是为剧情服务,不再喧宾夺主。
大部分国产电影都是画面和特效大于剧情,台词也多是流于说教,成片效果虽然看上去很美很炫,但电影最核心的故事却是漏洞百出的。特别是3D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电影都偏向于追求绝美的画面和特效,越来越不认真讲故事了。而《催眠大师》却反其道而行,它只出了2D版本,并不追求高品质特效,而是踏踏实实的在讲故事。
4、演员演技在线,为影片加分不少。
影片的男女主角是徐峥和莫文蔚。徐峥一直是很有表演能力的大陆中生代男演员之一。虽然固有的喜剧印象会让观众偶尔出戏,但他的形象和演技,驾驭此类影片确实游刃有余。而莫文蔚的气质也很符合人物形象,简直帅到爆,抽烟的姿势能秒杀所有人。
以上几点,在一部国产电影中同时出现,实在难能可贵。本片逻辑缜密,无明显破绽和硬伤,充分体现了编剧正常的智商水准,和对观众智商水准的尊重。
这部《催眠大师》推荐给大家,喜欢大家能喜欢。大伙如果有更好的推荐,欢迎留言交流一下哦。
催眠大师的幕后花絮?
1.陈正道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剧本寄给了徐峥,没想到徐峥不但答应出演,并且还欣然担任了监制。
2.徐峥透露拍水中戏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挑战。他向妻子前花样游泳运动员陶虹请教,陶虹建议徐峥戴鼻夹,但导演却以后期无法处理拒绝了徐峥的提议。
3.导演陈正道介绍,电影中的催眠世界其实都是用一砖一瓦的细节构建起来的,所以美术和道具上做得很细致。房子里的地板的纹路,墙上画的摆放,桌上的道具等细节去呼应电影中一层又一层的这个概念。
4.《催眠大师》的场景不多,主要集中在那间复古阴郁的心理诊疗室中。而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容纳了超过1000多个道具及细节的设计。
5.为体现人物关系反转,演员会有现场走位的“路线图”;为保证道具联系严密,如录音笔的位置,杯子的转向,场记和道具师会做定点和拍照;不管入镜与否,现场有三个钟表必定对应剧情发生时间。
6.导演解释说,片中的道具沙漏是对时间的暗示,方正的办公桌代表权威、保守和压抑,桌上锐利的办公用具(如尺、拆信刀)隐喻一种自残危险的状态,欧普艺术画暗喻“无法看清其真正的状态”的神秘感。
7.莫文蔚的项链坠子一开始是弹簧形状,后来变成了弹珠项链。
8.拍摄时,徐峥和莫文蔚每天下午过一遍台词,华灯初上就开工,全是夜戏,所以徐峥也调侃,他就这样与莫文蔚“度过了一夜又一夜”。
9.该影片是莫文蔚婚后的第一部主演影片。
如何评价电影《催眠大师》
◎幕后揭秘
关于《催眠大师》你不知道的8件事
①拍摄时,徐峥和莫文蔚每天下午过一遍台词,华灯初上就开工,全是夜戏,所以徐峥也调侃,他就这样与莫文蔚“度过了一夜又一夜”。
②影片故事由陈正道原创,他在天涯社区找到了作家任鹏,两人共同撰写、改写7版才形成最终剧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剧本寄给了徐峥,没想到徐峥不但答应出演,并且还欣然担任了监制。
③徐峥透露拍水中戏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挑战。他向妻子前花样游泳运动员陶虹请教,陶虹建议徐峥戴鼻夹,但导演却以后期无法处理拒绝了徐峥的提议,“所以我最后拍到脑子进水了”,徐峥自嘲道。
④导演陈正道介绍,电影中的催眠世界其实都是用一砖一瓦的细节构建起来的,所以美术和道具上做得很细致。房子里的地板的纹路,墙上画的摆放,桌上的道具等细节去呼应电影中一层又一层的这个概念。
⑤《催眠大师》的场景不多,主要集中在那间复古阴郁的心理诊疗室中。而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容纳了超过1000多个道具及细节的设计。
⑥为体现人物关系反转,演员会有现场走位的“路线图”;为保证道具联系严密,如录音笔的位置,杯子的转向,场记和道具师会做定点和拍照;不管入镜与否,现场有三个钟表必定对应剧情发生时间。
⑦导演解释说,片中的道具沙漏是对时间的暗示,方正的办公桌代表权威、保守和压抑,桌上锐利的办公用具(如尺、拆信刀)隐喻一种自残危险的状态,欧普艺术画暗喻“无法看清其真正的状态”的神秘感。
⑧莫文蔚的项链坠子一开始是弹簧形状,后来变成了弹珠项链。
台词金句
没有人能够原谅你,除了你自己。——任小妍
一个人说谎,不是有目的就是有原因的。——徐瑞宁
我从来不允许我的病人在进来和出去的时候是一个样子。——徐瑞宁
很多看上去轻描淡写的事情,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的多。——徐瑞宁
不要在乎我看到了什么,我只想知道为什么能看到他们?——任小妍
幕后制作
早在十年前由陈正道执导的《宅变》就曾在台湾创下1800万的票房佳绩。徐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催眠大师》这种题材的电影其实才是陈正道的菜。陈正道也表示:“在自己从影10周年的时刻,回归一部自己钟爱的题材作品,力求做到完美,让观众见证到自己这10年来的成长。”
·陈正道表示:“其实我觉得,不止是梦境世界,电影中的整个催眠世界其实都是用一砖一瓦一个小的细节构建起来的,所以我们在美术和道具上做得很细致。房子里的每一块地板的纹路,墙上每一张画的摆放,桌上的每一个道具,我们通过这种细节去呼应我们这一次电影之中一层又一层的这个概念。”
催眠大师观后感,要以节奏感为中心叙述
悲情的电影看过太多,悲剧的结尾见过太多,沉重的话题说过太多,压抑的剧情演过太多——但是这一切之后,都不曾有过想哭的念头;可是区区一部《催眠大师》竟好像真的把我催眠了。
是不是每个人心里都压着几件事或是几个人,而我们都在假装坚强。
是不是每个人都从没考虑过自己的潜意识,显意识笑着对自己说“我很好”、却忽略正悲伤的流着泪的潜意识。
回想起《禁闭岛》《盗梦空间》,莱昂纳多的眼神开始令我心碎,只是国外的电影拍得太过传神,剧情太过紧凑饱满、张弛有度,我们被深深的吸引,却没有深深的入戏;《催眠大师》是无法与上述两部电影相比肩的,中途我曾不止一次的为了躲避惊悚恐怖的氛围而出戏,最后的结局也好、台词也好,有的我也能提前猜到或说出来。但正是这些“闲置”出来的“空白”的时间和精力,才让我开始思考,思索着自己的潜意识、思索着心理学意识层面的问题,我不是专业的、做不到理性的分析,但每个人都可以去感性的认识它。换句话说,我开始入戏了,或者说,我开始入自己的戏了。
影片的最后,徐峥和莫文蔚两人并肩凭栏而望,徐峥说“没有人可以原谅我”,莫文蔚答道“是,没有人可以原谅你”,在那短暂而又漫长的沉默中,我已经说出了莫文蔚之后的那句台词——“除了你自己”。
很符合套路的一句话,甚至我已经对它有了预期,但是我却开始不能自已。
就像徐峥说的,“我不是不能被治疗,我只是不想被治疗”;太多太多的事情、太多太多的人,不是我们不能,只是我们不想;可是所谓的“不想”又暗含了多少令人心碎、无奈甚至绝望的“不能”?
是我们自己“不想”,所以我们才“不能”;我们就是希望自己“不能”,所以才“不想”。
我又想面对自己的潜意识,又害怕面对自己的潜意识;我仅仅想拥抱它,好好哭一场。
“我知道不是你不能,只是你不想。”
可是,执念是最不该拥有的东西——每个人都是被困住的灵魂,每个人心里都有座围城,每个人都有座心灵的地狱。
柯云路有本书叫《走出心灵的地狱》,他写的很科学、很理性、也很达观,看完让人心里舒畅、轻松;但是当我看完这部电影而再一次想起这本书时,心里满是苦涩。
“人就是在自己的情绪中,在自己任性的潜意识的支配下,扮演着各种各样滑稽可笑的角色”;“‘执着’乃是身心修炼中首先要破除的东西”。
就连这些话,也变得苦涩,而不再是开导。
我知道自己也是事有凑巧,偏偏在心情不佳的时候看了这部电影、又多想了很多,但是这又何妨?不如就看做是一种发泄,我深知写在这里是不会被人看见的,但是这又何妨?反而更好,写给自己看,“你是你。我是我。你是我。我是你。一个人的主体、客体可以变换。一个人可以从客观的角度看自己,像看另一个人一样。”
我的显意识审视着潜意识——很抱歉,忽略你太久了。
所以,所谓的“坚强”到底是一种真正的坚强,还是仅仅只是一种“病症”?我们很难去分别,但是我知道人是不可能一直坚强下去的,始终如一的坚强只会导致最后的崩溃、彻底的逃避;相反,偶一为之的软弱正是坚强力量的蓄势过程。关键的是,我们享受于、或者说沉溺于哪一种过程?沉溺于软弱,或者说潜意识里沉溺于软弱,我们就变得“不想”、“不能”;沉溺于坚强,或者说潜意识里克服了软弱,我们就克服了“不想”、“不能”。
写到这里,似乎离电影已经很遥远了;但是,我却觉得,这难道不是一部好电影吗?无关乎剧情,无关乎逻辑推理,无关乎主题,无关乎拍摄手法,无关乎是否足够经典、足够类型、足够概念或者足够意识,它带给我触动、产生共鸣,这就够了。
当年哼着罗志祥的那首《自我催眠》,还不太懂那首歌到底在唱些什么;而现在,仅仅那一句“我想要学会自我催眠”就已经让我黯然销魂、潸然泪下。
“没有人原谅你,除了你自己。”——拥抱自己的潜意识好好哭一场,明天之后,依旧是坚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