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道家禅语_佛语经典语录网
1, 成功皆有理由,失败均有原因。人生总是面临成功失败的交 替,无论何种理由和原因都需要一颗强大的心灵去承受。
2,⊙『禅语感悟』 梦窗国师不是说“我是出家人,当修忍辱之心”之类的话,而是说 “出外的人心情总是不太好”。人好多时候的狂躁,其实是“相由心生”。
3,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开口动舌、举手投足无不是罪。学佛应慎防过失,切莫覆藏罪恶。时时发露忏悔,改过自新,方得安然自在!
4, 我常常扪心自问:你作过恶吗?灵魂替我这样回答:能弃恶 扬善就不晚。我常常检点自己:你虚伪过吗?我的灵魂这样替我解 释:能去伪存真就不晚。我常常告诫自己:你要多行善事。我的灵魂 说,能持之以恒才是真善。人是龌龊和美好并存的,且总是在善恶的 边缘行走,升华还是堕落,责任都在自己。
5,⊙凡事看淡点看开些,顺其自然,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远离你多少。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无须过于在意,人生如梦,要试着看淡一切。
6,⊙静,是一种大知大觉的灵机,是高山野云般的空灵智慧,是修佛之人必持的禅定智慧。“宁静即释迦”,我们的心若能常常清静,没有贪、嗔、痴,遇到什么境界都不受影响——不论外在的利诱,还是险恶的威胁,内心都不受其影响,就叫做宁静。
7,『慧眼茅庵』 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到茅庵。
8,⊙一切诸佛,于信于毁二种众生,大悲普观,平等无异。《华严经》卷四十六,佛不思议法品
9,⊙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六祖坛经·般若品》
10,如果我们时时存有正念,时时修持善心,累积阴德,就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变因果的报应。而相反,如果我们处处作恶,时时存有害人之心,我们即使在前世累积了许多福报,也会有消耗怠尽的时候,总有一天我们会为我们的行为负责。
11,⊙ “平淡”字面正如其意,简单朴素,就如白开水一般,没有大风大浪, 也没有风风火火。
12,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13, 山那边是更高的山,绿那边还有更深的绿。我无法越过,也 不能穷尽。和自然相比,人过于渺小,生命多么短暂!我们因此有理 由珍惜属于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和心灵律动。
14,我们要想改变外在的事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心念。
15,⊙ 海涛法师有一句名言:“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 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生活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如何活着则是一 种态度。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之间。”生命如此短促,我们 应该懂得珍惜。
16,⊙问:“慈悲与爱顾相似而实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愿闻其说!”答:“慈悲是理智作用,爱顾是情感作用,爱有分别,慈尚平等。”——李炳南居士
17,⊙公又问:“如何是佛?”师唤:“相公!”公应诺。师曰:“更莫别求”。——《紫玉道通禅师》
18,⊙学会宽容,便因知道人生残缺的本质而豁达,它会令你体谅人性弱点,走出生命固有的盲区,由此你将成为生活的智者。
19,⊙如以少汤投冰地上,虽消少处,返更成冰。菩萨未人法位,若远离诸佛,以少功德,无方便力,欲化众生,虽小利益,返更堕落。以是,新学菩萨不应远离诸佛也。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譬如婴儿不得离母,又如弱羽只可传枝。未证无生法忍者,要须常不离佛也。(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20,能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不在法上,而在听法人的心上。
21,⊙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令人菩萨智,令成熟解脱。虽与同止,心无所著,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障碍。《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22, 如果一个人的爱让自己的子女为难纠结,那就不是爱而是 害。不管是谁,如果认为自己的一切言行都是对的,那他肯定常常范 错!错,没有关系,可以改,如若一生不改,到头来错在自己,伤得 最重的也是自己。任何错,现在就改都来得及。
23,⊙有四种根本罪,乃至活命因缘,亦不应犯。云何为四?渭谤诸法、舍离菩提心、悭吝、恼害众生。《大日经》卷六,受方便学处品
24,⊙佛病法病,佛药法药,本色衲僧,俱不染著。遇饭开口,要行移脚,自是现成,谁能造作?可谓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一《宏智禅师广录》
25, 拘于一事易顾此失彼,专于一思常深陷泥淖。事和事相连, 思与思贯通,事则必成,思则宏远,人生亦左右逢源。
26,⊙禅是悟的,不是学的;知识可以学,禅不可以学;禅悟是从自然中流露的。一星云大师
27,⊙水中盐味,色里胶青,体之有据,取之无形。用时密密,寂处惺惺。是诸佛之本觉,乃众生之妙灵。——《宏智禅师广录》
28,⊙为一一众生,轮回经劫海,其心不疲懈,当成世导师。《华严经》卷十一,毗卢遮那品
29,⊙古人道即心即佛,而今会者少得。虽道即心,不是五识、六识、八识、九识及心数法等。又不是悉多、汗栗驮、矣栗陀等。……不是虑知念觉、知见解会、灵灵知、昭昭了等。(日本)大久保道舟《道元禅师全集》卷下
30,⊙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道本无体,因体而立名。道本无名,因名而得号。一《盘山宝积禅师》禅德,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之不及,斯乃空轮无迹,剑刃无亏。若能如是,心心无知。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始为道矣。——《盘山宝积禅师》
31,人性之美,莫过于诚——诚为一切善法之源;人性之贵,莫过于信——信乃人生立世之本。
32,⊙视如水上浮沤,视如海上蜃楼,若人观世如是,死王不得见他。《法句经》
33,⊙设满世间一切众生,悉不知恩,菩萨于彼,初无嫌恨,不生一念求反报心,但欲灭其无量苦恼。《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34,⊙佛三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练,我今安住常灭寂光,名大涅槃。《大般涅槃经后分》,应尽还源品
3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弗陀
36,愿我们的慈悲心永恒地散布到每一角落,使众生如沐浴在温和明亮的月光下,得到真正的清凉快乐!
37, 人要有危机意识,但决不可杞人忧天。地震是可能发生的, 天却塌不下来。因为可能发生的地震,需要掌握必要的防震知识;如 果非要找来一根擎天柱以备顶天,则肯定得不偿失。有找擎天柱的功 夫,你尽可以多做点防震的准备。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之一是常识,有 了常识,就可以趋利避害,安之若素。
38,⊙身空虚伪,不可长养,无有诤讼,亦无正主。从诸因缘,和合而有,无有坚实,妄想故起。业力机关,假伪空聚,地水火风,合集成立。随时增减,共相残害,犹如四蛇,共处一箧。水火风种,散灭坏时,大小不净,盈流于外。体生诸虫,无可爱乐,捐弃冢间,如朽败木。《金光明经》卷二
39,0.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感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求是只望结果,修是培植因缘。感是得道多助,算是一相情愿。
40,慈就是爱,是清净的大爱。“无缘大慈”,是指没有污染的爱:他与我虽然非亲非故,而我却能爱他;爱得他快乐,我也没烦恼,这就是清净的大爱。
41,⊙ 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做人难,做一个低调的人更难,难于从躁动的 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低调是一种修为,是一种对人生的理解,你必须 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当然这其中包含了很多 值得人们好好品味的内容。
42,⊙问:“久久寻源,为什么不见?”师日:“为步数太多。”日:“恁么则不觅去也。”师日:“还同避溺而投火。”——《五灯会元》
43,对于勤奋者来说,遍地是黄金。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打开幸运之门的钥匙。
44,『最有禅意的句子』由于修行者有三种根器,所以要依靠戒、定、慧三种学处,用逃避、对治、转换三种不同的方式去应对贪嗔痴烦恼。下等根器者用以持戒来逃避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对境;中等根器者用以修定来对治的方式去应对非理作意;上等根器者用以修慧来转换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根本。初以戒为基,中以定为道,后以慧为果。093
45, 既要教孩子们善良,也要教孩子们勇敢。善良和勇敢是人生 的一对翅膀,孩子们从小练就这对翅膀,未来的天空就会任由他们翱 翔。不用担心他们会偏离航向,也不用担心他们会被风雨阻挡,他们 比我们想象得要沉稳坚强。天下没有一对父母不对自己的儿女寄予希 望,但不要因为希望折断了他们的翅膀。
46,『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一念得放下,万般得自在。
47,⊙人最大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体力的透支,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者同类的争斗,而是自己对自己的战争。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战士、弹药甚至战术,都是这个人自己提供的。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支撑下去。
48, 夜晚已经过去,太阳已经升起,不管经历了怎样的噩梦,晨 风都会为我们抚平。那些已经逝去的生灵,是我们必须活着的原因, 在这个速度的时代,天灾和人祸总是并行。是哪一只手制造了夜晚的 。晾悚?生命之轻何以变得愈发不能承受?早晨醒来的人们,在继续上 路的同时,要学会叩问!
49,⊙要先认识佛,才能成佛。我们以正思维来探讨,何者为“佛”?泥塑纸绘,被供奉的是佛吗?那只是佛像而已。什么是佛?清净心就是佛。一慧律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