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爱乐之城最后一段台词【你认为《爱乐之城》好在哪里?】
你认为《爱乐之城》好在哪里?
本片的男女主角瑞恩·高斯林和艾玛·斯通星光耀眼,激情四射,以这两人的颜值和魅力,再加上他们演绎的各种浪漫歌舞,俘获当下都市青年观众的心简直不在话下。
作为一部音乐片,《爱乐之城》的主题曲旋律也超好听,超带感,片中用多种变奏旋律反复演绎,依然让人感觉百听不厌!相信当你看完走出影院,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哼出主题曲的旋律。
由于《爱乐之城》来自导演达米安·沙泽尔的原创剧本,所以不像《妈妈咪呀》、《悲惨世界》这种改编自同名经典音乐剧的电影,有过于浓重的“舞台腔”风格以及歌舞铺得过满。而是颇有点随性歌舞、挥洒自如的小个性,歌舞之外的文戏也不乏看点。有时候导演甚至减少对白,让音乐和歌舞来实现叙事功能。而且对于男女主角的歌艺和舞技,似乎也没有像那些“音乐剧改编片”那样严格要求声线和舞姿,而是展现出自如个性一面就好,更注重男女主角通过歌舞带出个性化的表演!
本片的摄影和影像风格亦非常迷人。影片的摄影和画面堪称唯美,再加上场景设计和服装布景往往采用鲜明色调,从而让整部影片的画面都十分养眼。在歌舞戏上导演达米安·沙泽尔采用了不少精心设计的长镜头,让人看得十分舒爽。而且导演很喜欢在影片中展现傍晚的场景,那种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天空还泛着一抹幽兰的浪漫氛围,将影片也渲染得十分浪漫。(文/列文)
芳香之城最后经典台词
那一刻,我万众瞩目,不为名利,只为再见你的容颜.那一天,我求拜神明,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夜,我倾听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一丝气息.那一世,我游历山河,不为故景,只为途中与你重逢
爱乐之城结局是什么意思塞巴斯汀和米娅为什么没有在一起
《爱乐之城》观后感昨天是情人节,本来只是打算做顿好吃的晚饭给寝室的单身狗们,结果下午的时候,薇安说她要去看《爱乐之城》,顺口问了句好看吗,她说得过很多奖,我想,那我也许看吧;于是试探性的问了问单身狗们,她们也说好啊,反正都没有事情做。看电影的时候,前排都是“碍眼”的情侣,当然,这是题外话。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并没有多想,结果电影的开头就完完全全的应了“爱乐”这个题目,一大段歌舞表演让我不经想起了阿三们的电影;前面的半个小时有很多大段大段的歌舞表演,包括男女主角的第一次对话,女主角被室友们邀请参加她并不喜欢的派对等等;这期间起码有3对以上的情侣离场,这还是的我第一次遇到看电影离场的人,也许他们更乐意快点进入主题。其实说实话,前半段电影我也没有怎么认真的进入,直到他们第一次因为工作的事情争吵的那一段;艾玛斯通扮演的米娅是一个想要当一名专业演员的咖啡店店员,参加过无数次的面试,当然,也被无数次的拒绝过;而瑞恩高斯林扮演的蒂安则是一个老派的爵士乐爱好者,有着精湛的琴艺,但依旧穷困潦倒;男女主角相遇在男主角因为又一次谈了自创的爵士乐曲而被解雇的高级餐厅里,女主角想搭讪,却被冷漠的无视掉了;后来很多次的机缘巧合,男女主角都相遇了,一开始的欢喜冤家,后来的soulmate;后来男主为了生计开始改变自己的音乐风格去迎合大众的口味,慢慢的越来越出名,也就在这个时候男女主角的距离越离越远;上面的说的第一次争吵也是因为这个,女主角希望男主角坚持自己所喜欢的音乐,而男主角以为女主角希望他有个有稳定收入的工作;这似乎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不是爱情与面包……最后的最后,女主角成为了大众所喜爱的电影演员,而男主角也拥有了他可以想演奏什么就演奏什么的爵士乐酒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一起……最后,里面有一首叫繁星之城的歌,很好听。
祝你身体好是兼语短语吗?为什么?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爱乐之城》里有句台词:“或许你只是喜欢落魄时的我,这样衬托得你比较好过”。我们的爱若是错误,愿你我没有白白受。sandy,祝你幸福,找到你要的、你认为值得的。 (可还没有潸然泪下。)
获得14项奥斯卡提名的《爱乐之城》是否被捧得过高?
我是公号“我们审片” 的影评人泡椒,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现供职于媒体。
《爱乐之城》过誉了吗?有人说它全都是套路,让人看得昏昏欲睡,事实真的如此吗?
毫无疑问,它是一部经典构思的电影,对于现代人来说,有人喊闷是正常的——男女主角之外,连个情敌都没有,太不戏剧化了,不但没有三角恋、没有反派,就连一个像样的配角都没有(爱情片里配角通常承担起更多喜剧戏份),光剩下两人叨叨了,而这两人的爱情,情节依然几乎都是套路:从意外邂逅到相恋,到分离、重逢、再重逢,典型的模式,就连干扰男女主角在一起的元素,都显得那么套路,两人频繁的纠缠,都在意料之中,无非就是吵架啦分歧啦。另外,男主塞巴斯汀过于完美,除了急躁之外没什么大毛病,女主角米亚比他更完美。
太简单了,一部短片可以这么干,但这是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人质疑它单薄、俗套是无可厚非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另外,对于那些睡眠不足的观众,它缺乏振奋人心的大招,或者说,娱乐观众最爱的“场面”——虽然现在片中呈现的浪漫化歌舞,蒙太奇技巧之娴熟、情绪渲染之到位,声画关系之丰富,简直是教科书级别。正如开场曲给予了男女主角平行的展示,剩余的情节里也严格遵守这一原则,包括两人各自的生活,两次放鸽子,两次酒吧相遇,很多平行的结构非常美妙,足以成为蒙太奇技巧教科书。
但是,在耳朵不敏感的人看来,它的吸引力还是不如《极限特工》的丛林滑板秀来得过瘾。何况,相比第一个小时的欢快,电影的第二个小时里,情绪是忧郁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听塞巴斯汀在码头低声吟唱一首《繁星之城》。
当然,不同的电影类型,不能这么横向比较,但《爱乐之城》作为爱情片,连配角都不给一个,比如女主的室友,后来就消失了,男主的姐姐戏份也很少。通常这类配角支线会带来很多欢乐,叙事上也能意外推动主角的行动,但《爱乐之城》偏就不这么干,而是往小众的方向走去,比如,电影并没有给予男女主角明显的追求目标,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同情他们。他们一个想通过不断的面试成为真正的演员,一个想通过演出坚持严肃的爵士音乐——这算吗?放弃这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尤其在成功学盛行的中国,这样理想主义的追求更不会被广泛理解——巡回演出赚大钱不是更好吗?上杂志封面当摇滚明星不是更好吗?当然,设置这种艺术青年的身份有更深远的考虑,下面会讲到。
《爱乐之城》的主角太小情小爱、太关注自我了吗?以往奥斯卡级别的影片,不是深刻人性,就是文以载道,《聚焦》、《老无所依》、《百万美元宝贝》、《美国丽人》、《辛德勒的名单》。相比苦大仇深的上述电影,《爱乐之城》男女主角简直就是活在温室里,他们遭受的最大的磨难,就是失恋或者离艺术梦想越来越远而已,有什么资格要死要活?
男女主角为什么设置成艺术青年?还记得男主的一句台词“我们在电影中见吧”?电影、音乐对一个人的影响,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就像塞巴斯汀影响了米亚,让她喜欢上爵士一样,就像巴黎阿姨的热情感染了米亚,他们得以拥有一个更好的世界。在长达30分钟的结局部分,在一个平行世界,他们的爱情和理想永远存在在那个艺术世界里,一切都那么完美而浪漫。而这个幻想中的美好结局,实际上在天文台两人星空共舞时就已经开始了,他们当时已经融入了电影/幻想。现实很苦涩,我们需要幻想。虽然现实中不能在一起,但是,我会在电影里永远爱你。
怎样在当下的电影中重现电影遗产的伟大馈赠?这部貌似讲爱情、讲互相支持追求理想的电影,实际上在更深一层讲的是艺术本身的精神力量,导演不仅仅是借爵士乐去诉说歌舞片该有什么样的未来这么简单(他也没有给出一个传统爱情歌舞片的大团圆结局,那样太天真),不仅仅是模拟了宽银幕格式、向经典歌舞片致敬这么简单,而是收集了各种经典的碎片,凑成了这部影片,不仅是展示他所受到的影响,而且同时证明了电影和音乐如何给人以最大的情感安慰、最大的治愈,因为美好与传统从来都没有消逝。这就远远超越一部爱情片的范畴了。你还觉得内外兼修的《爱乐之城》太套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