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大明王朝经典台词【10年后为何被奉为神剧?】
《大明王朝1566》上映时收视惨淡,10年后为何被奉为神剧?
万历十五年: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对白太厉害了,又装逼又接地气。
本剧人物都是找台阶下专家团,一场装逼与反装逼的战争。
都是人精。好面子的嘉靖,内斗高手。
靠人的自制力和道德不行的,一个互相监督的制度才长久有效。
泪点,嘉靖皇帝临死悔过。
大明寿最长,不是没原因,多亏了这群中兴之臣。
可惜也只是短暂续命而已。
之前被禁是因为主题敏感?
大商要跟官府勾结,也要自己有实力,有实力官府才相信。或者直接给钱。历史是当代史。
吕芳:“两句话你要记住,一句是文官们说的‘做官要三思’,什么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注意到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了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1,几百万生灵,千秋之罪呀。如此伤天害理,翻遍史书,亘古未有。(蒋呢?毛呢?)
2,改稻为桑是朝廷国策,推不动才是个死。(现在不也是所谓国策时期吗?)
3,不可为而为之,做事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
4,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他们拿你的命换银子,拿浙江那么多百姓的身家换钱,你还死心塌地保他们,还要说是为了朝廷,是为了国策!什么国策,什么改稻为桑,赚了钱,有几文能进到国库?(不产生价值的钱,内部剥削所得。围着严的他们,指的是烂透了的官僚系统)
5,事非经历不知难。
6,剜肉补疮的国策啊!
7,国计民生,兼则两全,偏则俱废。
8,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9,浙江不死人,这事完不了。
10,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死十万人是个数字,死百万人也是个数字。
11,官做得再大,落到底也是居家过日子,谁想往死路上走啊。
12,一部《二十一史》都只有诛灭九族,唯有我大明朝可以诛灭十族!
13,严世蕃搀着的严嵩竟仿佛走了二十年。执掌内阁二十年来,多少风雨挥洒而去。今天这场大雨就凭着抬舆上那方覆盖那块挡帘和那?雨伞还能遮挡得住吗?
14,大明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
15,我大明朝所有的官都有退路,大不了辞了官,回家守着老婆孩子过日子。可惟独太监们没有退路,他们只有一个家,那就是宫里。(所以他们就是皇上的人,对皇上最忠心,魏忠贤死得冤?)
16,历来造反的都是种田的人,没听说商人能闹翻了天。
17,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
18,士家工商都是朝廷的子民,大明朝再不整治,亡国有日。
19,我大明拥有四海,倘使朝廷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各级官员清廉自守,开丝绸、瓷器、茶叶通商之路,仅此三项即可富甲天下,何至于今日之国库亏空!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
20,你不该出来当官,你的才情只宜诗文风雅。
既然中了科举,就应该在翰林院储才撰书,不应该妄论国策,圣人的书是拿来给别人看的,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
21,百姓并不知道什么是朝廷,在他们心里,朝廷就是我们这些当官的。
22,官场之贪墨,一切兼始于内廷。
23,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疆域万里,子民百兆, 皇上肩负祖宗社稷,治大国如烹小鲜,今年正月,鞑靼从河西度冰河犯山西,顺天府百万军民缺粮,二月,山东济南府饥荒,三月,京师又饥荒,四月,山西又饥荒,五月,东川土司内乱,润五月,江西流民叛乱,攻泰河,四川苗民叛乱,犯湖广界,本月,宁夏,陕西,山西闹地震,死伤军民无算,更何况,东南沿海战事,又已到了决战时刻,国事艰难如此,如果兴起大狱,牵及内阁和六部九司,我大明朝立时就大乱了,皇上现在问及新安江大提绝口之事,臣无言已对,也不敢言对。臣恳请在适当的时候再彻查。
24,有大不同。父亲不过一家之长,偶有不义之举,婉言劝告,纵然不听,不过一家之不幸。君主掌一国民生,若有不义之举,则民不聊生,甚至生灵涂炭,故臣者,必须直言抗争。
25,官做大了便没有书生。
26,办如未办,此风一开,我大明朝更是无药可救了。
27,老天爷让你活着,一辈子是活,一年是活,一天也是活。
28,皇上圣明,大明之福,天下苍生之福。
29,同朝为官,如同同乘一船,风浪一起,先落水、后落水谁都不能幸免。
30,(朱室宗亲占田不纳税,还要人养着。)历来参劾严党者,都因牵涉皇室反罹其祸,我看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他们只敢参严,不敢直言天下之大弊,才使得严党能够藏身大弊之后。肆行贪墨而不倒,天下大弊不革,倒了一个严党还会再有一个严党,严党要参,皇上要谏。至君父为尧舜,免百姓之饥寒。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这样的道理,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不敢向皇上进言???
谭大人说我偏激,这就是我的偏激,谭大人可以将我的这番话转给其他人,倘若以此获罪,是我海瑞一人之罪!与你们皆无干系,我海瑞,无党!
31,朝廷的体制,万不能以私相信任而取代。
32,休自身易,休官身难。
33,不跟你说话,说我委屈你,跟你说话,不要字斟句酌。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恭。女子无才便是德,书看多了,心就重,男人没法子才看书。
34,嘉靖:我大明朝有胆子的不少,有良心的不多。
35,只有架起锅子煮白米,没有架起锅子煮道理。
36,海瑞:“国因人病,医病便是医人,医人才能医国。”
李时珍:“病根呢?”
海瑞:“视国为家,一人独治,予取予夺,置百官如虚设,置天下苍生于不顾,这就是病根!”
“一部华夏之史,夏朝、商朝便是只有君王,没有百姓的天下。当时诗经有云:时日曷丧,吾与汝俱亡。可见民不聊生。天下百姓都有了与夏桀同归于尽的心。商革夏命,前数百年还能顾及天下苍生,到了纣王之时,简直视百姓如草芥,顷刻而亡。”
“天生孔子,教仁者爱人;继生孟子,道出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万古不变之至理。秦朝不遵孔孟,三世而亡。到了汉文帝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恭行俭约,君臣共治,以民为本。我华夏历史上,才第一次真正出现了清平盛世,史称文景之治。唐太宗效之,与贤臣共治,又有了贞观之治。之后,多少次改朝换代,凡是君臣共治,以民为本,便天下太平。凡一君独治,弃用贤臣,不顾民生,便衰世而亡。”
“到了大明朝,我高皇帝出身贫寒马上得天下,犹知百姓之苦,惩贪治恶,轻徭薄赋,有德惠于天下。但也是从高皇帝时种下了恶果,竟然将孟子牌位从孔庙搬出,这便是不认同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国至理,厉行一君独治,置内阁,视同仆人,设百官,视同仇寇,说打就打,要杀便杀,授权柄于宦官,以家奴治天下,将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视同朱姓一家之私产。传至今日,已历一十一帝。尤以当今皇上为甚,二十余年不上朝,名为玄修,暗操独治,外用严党,内用宦奴,一意搜刮天下民财。”
“有多少科甲出身的官员,有良知的拼了命地去争,无良知的官员,干脆逢君之恶,顺谀皇上,皇室大贪,他们小贪,上下一心刮尽天下民财。可怜我大明百姓,苦上加苦,有多少死于苛政,有多少死于饥寒。”
“这次去大兴,天子脚下,新年之时,饥寒而死的百姓倒满了大雪之中,地方官视若不见,近在咫尺的京官也不闻不问,内阁和户部不得已拨去了一些军粮,也是虚应用事,还一再叮嘱,千万不能让皇上知道,以免败了皇上乔迁的喜兴。皇城之下尤然如此,普天之下还有多少涂炭之生灵!”
在大兴这几天,我所能做的,也只是救一人算一人。当着那些没有心肝的人,哭都没有地方去哭。李先生一生治病救人,我们这些吃朝廷俸禄的人,却只能看着百姓在眼前,一个个死去。
(李时珍)上疏吧。即便不能为天下苍生普降甘霖,也要在我大明朝万马齐喑的朝野,响它一记惊雷!
37,海瑞治安疏(大明王朝1566版)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
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披沥肝胆为陛下言之。
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
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赋役增常,室如县罄,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严嵩罢相,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zhou应龙只是党争之用,明朝那些事儿误。也许海瑞也只是党争礼之用。)
38,此人竟敢如此狂悖辱骂父皇,作为儿子我必杀此人!可作为列祖列宗的子孙,我若能继承大统必重用此人!”
39,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子:圣人无恒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40,几千万百姓,虽有君而无父,虽有官而如盗,两京一十三省,皆是饥寒待毙之婴儿,刀俎待割之鱼肉。
41,国朝以孝治天下,天下便是一家。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百兆生民,就像这一家的子女,皇上就是这一家的父祖。臣等便是中间的媳妇,凡事但按着媳妇的职分去做,能忍则忍,该瞒则瞒,尽力顾着两头。实在顾不了,便只好屈了子孙也不能屈了公婆。除此以外,别无
42,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
43,剜得心头肉,医却眼前疮。
44,藩王不纳税,官绅也不纳税,朝廷的赋税全压成平民百姓身上,百姓不堪重负,就只能将这些土地卖给那些藩王或者官绅。如此兼并下去,总有一天,国库会一空如洗,百姓也会一贫如洗。再不改制,便就要改朝换代了。
45,骂皇上是为了将来没有人再骂皇上。
-
汉文帝不尊孔孟崇尚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因此有优游退逊之短,怠废政务之弊。但臣仍认文帝为贤君,因文帝犹有亲民近民之美,慈恕恭俭之德,以百姓之心为心,与民休养生息。继之景帝,光大文帝之德,始有文景之治。当今皇上处处自以为效文景之举,二十余年不上朝美名曰无为而治,修道设蘸行其实大兴土木,设百官如家奴,视国库如私产,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无一举与民休养生息。以致上奢下贪,耗尽民财,天下不治,民生困苦。如要直言,以文 帝之贤犹有废政之弊,何况当今皇上不如汉文帝远甚!
我若不言,煌煌史册自有后人言之。他们是不是想让皇上留骂名于千秋万代?
天下苍生无不视皇上若父.无奈当今皇上,不将百姓视为子民,重用严党以来,从宫里二十四衙门派往各级的宦官.从朝廷到省府州县,所设官员,无不将百姓视为鱼肉,皇上深居西苑,一意玄修,几时察民间之疾苦?几时想过几千万百姓,虽有君而无父,虽有官而如盗,两京一十三省,皆是饥寒待毙之婴儿,刀俎待割之鱼肉.君父,知否?
46集,
圣君、贤主,在史册里,在人心里。
嘉靖:"你们要把这句话记住了,所谓江山,是名江山,而非实指江山。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劝朕只能用长江而非黄河,朕岂可乎?反之,黄河一旦泛滥,朕便治理,这就是朕为什么罢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要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链等人的道理。比方这个海瑞,自以为清流,将君父比作为山,水却淹没了山头,这便是泛滥。"
朕知你想让朕杀了你,然后你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册里,留在人心里,却置朕一个杀清流的罪名,这样的清流便不得不杀。本朝以孝治天下,朕不杀你,朕的儿子将来继位也必然杀你,不杀便是不孝!为了不使朕的儿子为难,朕让你活过今年!
嘉靖对儿子说,这个海瑞是国之神器,有德者便可得之,朕的德薄,你(天启)比朕仁厚,留给你,将来对付那些贪官墨吏,或者难行新政,唯此人可以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47,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48,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以下为抄来的剧评:
法治与人治是剧中海瑞与嘉靖分执的天平两端,前者如海瑞手中的大明律,后者如嘉靖修道的房间中醒目的阴阳标志,还有他最后训示海瑞时说的一番话:
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劝朕只能用长江而非黄河,朕岂可乎?反之,黄河一旦泛滥,朕便治理,这就是朕为什么罢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要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链等人的道理。比方这个海瑞,自以为清流,将君父比作为山,水却淹没了山头,这便是泛滥。
这是一番充满中国人玄妙精神的对话,也于不经意间道出了中国封建王朝构筑的本质——所谓外儒内法,便是以调和阴阳为主,法律条文为辅。在道德的精心包裹下,再严明的法律也失去了自己的力度,日益腐蚀,和光同尘,就像紫禁城的回廊一样,无论是徐阶还是张居正,改革者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走出这样的怪圈,因为他们对抗的不只是严嵩严世藩也不只是嘉靖,而是强大的传统。(说到这里,剧中有一集有一个镜头,张居正退朝时斥责严世藩,严世藩怒而离开,此时镜头俯视拉远,张居正站在紫禁城高大的城墙下,剧情中意气风发的他在镜头前显得非常渺小。本剧的镜头运用真是出神入化)
《大明王朝1566》的悲剧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腐败是一时一事的悲剧,制度是一朝一代的悲剧,而这种纯净人格与社会形态和现实的冲突所产生的悲剧则是永恒的。当我们在观剧时不自觉地开始和剧中的衮衮诸公一样,对海瑞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行为不以为然时,转而赞同更加实际也更加讲权谋的胡宗宪、赵贞吉时,我们也就成为了这种悲剧的一部分。这是其他剧集很少会带给我们的观剧体验。
影视圈“演谁都像自己”的明星有哪些?
郑爽(爽的粉丝不要骂我太狠,真的没有黑!)
小仙女颜值太高,性情多变,很多粉丝不管爽演哪个角色都说好看,的确 她好看,但每个角色都像她郑爽自己,挤眉弄眼,很多小动作,台词含糊不清,像含了块糖。看过她综艺节目,跟电视剧里动作神情讲话都一个样!
按理说郑爽虽然年纪不大,但进入影视界也有10年多了,从楚雨荨到贝微微,到向真,她的角色太单一了,都是20来岁女大学生形象,跟她相同年纪的女星都在尝试不同风格,像杨紫,热巴,娜扎,陈钰琪,谭松韵角色类型多样,也能丰富自己的经验。即便年纪很小的关晓彤戏路都比她宽。只有郑爽,10年了还在当小仙女,没有突破!虽然长得美不是她的错!
郑爽也说过演戏是为了挣钱,挣了钱她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她本人演戏没有进步可能是因为她本身不热爱表演,只是把演戏当成赚钱工具而已!既然这样,那么粉丝们就不要在别人说你家爱豆演戏没有突破时骂别人故意黑你家爱豆了,你爱豆自己都不在意这些细节,有酬劳就可以了,你只需要欣赏爽的绝世美颜就可以啦!
为什么以前的古装剧总让人有一种看古人演戏的感觉,而现在的古装剧分分钟出戏呢?
我认为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妆容
现在的古装剧,遮住头饰、服装,你会分不出是现代戏还是古装戏。
比如武媚娘,对这部剧印象深刻啊。这跟平时的范冰冰有什么差别?着重眼部的妆容,拉长眼尾,浓重的假睫毛。还有满头的头饰,你确定古代的技术能把这些东西放头上不掉下来吗?完全不符合常理啊。
这是现代装,只露脸真的分不清哪个是古代哪个是现代。
看看早期的范爷的古装戏,跟现在的妆容差别很大。眼妆很淡,眉毛颜色比较淡,唇妆也很日常。古人也爱美,但是没有我们现在的浓重的假睫毛、眼影、口红。这个发型其实已经跑偏了,不过相比上面的满头塑料片还是好很多,至少你会觉得这个造型古人应该还能盘出来。
雍正的十二美人图的美人,才是古代的美人给我们的形象:柳叶眉、樱桃小嘴。不是浓重的眼妆、唇妆,不是长眉入鬓。发饰也非常简单,没有满头珠翠,不会给人头顶10斤头饰的感觉。
看看同样是唐朝的电视剧,大明宫词的妆容:淡淡的眉毛、唇妆,能看到肌肤纹理的皮肤,正常的肤色,而不是加了美颜加了滤镜的网红妆容。盘发上面的发饰不多,但给人雍容华贵的感觉。
服饰
第二个是服饰。
古代的纺织、印染、刺绣技术没有现代那么繁复。很多朝代对不同身份所能穿着的衣服等级、颜色都有规定,宫廷对于礼服也有规定,不是你想怎么穿就怎么穿。古人对颜色搭配很有研究,不是暴发户审美,不然乾隆爷的农家乐审美也不会一直被嘲笑。
所以,武媚娘封后大典穿红白搭配真的合适吗?古代白色不是很吉利的颜色,孝服的颜色有白、黑、蓝和绿,根据亲疏来决定穿什么颜色。即使唐朝开放,不讲究这个色,确定这个色能染成这样,不会染色的时候红白串色吗?要知道即使现在衣服深色跟浅色配也不一定能保证不串色。
还是想吐槽这部剧的服装,右边李治的蓝白配色,我觉得很像现在一些农村可能还存在的祭奠先人的那个奠字的蓝白配色,图片就不放了,古装剧有些也有,不懂的自行去查吧。你要硬说这个是青花瓷的配色,好像也没问题。但是这是典礼的服饰,真的合适吗?
还是看看以前的剧洗洗眼吧,还是大明宫词,太平公主婚后的打扮,还是非常青春少女的形象。还没有经历磨难,对婚姻还留有向往、期待,整个人非常温婉。服装的配色也高级,不是大红大绿大花放在一起就是宫廷审美,宫廷一点都不暴发户。服装设计师设计服饰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去博物馆转转。
这是大明宫词里面比较偏后期的衣服,非常符合后期沉稳的镇国公主形象,也符合年龄,你总不能四五十岁还穿个年轻时候的粉红色吧~人物的服饰是要随着年龄、阅历的变化而变化,不是怎么美怎么来。
打光
打光也是一个很想吐槽的事情,现在的剧无论拍哪个年代的,都是一样的打光加美颜,没有任何肌肤纹理,看到就是一张跟网红自拍没有任何区别的脸。
换个电视剧吐槽,比如,三生三世的白浅。这光打的,滤镜加的,头发都快变色了。
随便找的网红自拍,有区别吗?可能光打的比网红还狠吧~
虽然当年大胡子拍神雕被骂的不行,但是跟现在的剧比起来,风景至少不错,打光也挺正常的,演员也没有那么多奇怪的替身。看看早期的杨幂吧~不同场景皮肤颜色是不一样的,正常人的皮肤难道不应该这样吗?正常人的皮肤不是偏黄吗?
背景
以前的剧不管怎么至少出外景,骑马也是真骑,让你觉得场景还挺美的。
现在越来越多剧抠图,你当是仙侠剧吗?当观众傻啊,看不出来吗?
如果妆容、服装、打光做好了,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古装剧还像古装剧,至少得比较像古代啊,场景才不会让你出戏。
至于剧本、台词这些,好的内容创作本身就那么简单,加上社会很浮躁,哪里能好好写个剧本,用心拍戏,差不多糊弄一下观众就好了。所以我们无论看什么都觉得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