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关于清心的禅语网
1,『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好人愈多,苦难的人会愈少。
2,⊙修行就是修正你的想念、行为。若是你的想法不对、看法不对、行为做得不对,就要改正,这就是“真修行”。—一耕云先生
3,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就会生根,根越深对这个地方就越依 恋。譬如行者栖居池州十多年,不自觉就粘上了这方土地。经常有朋 友邀我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地方发展,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说,池州 虽小,但有九华山、仙寓山,可与佛仙为邻,有平天湖、升金湖,能 与鹤鸟为伴,天下难道还能找到第二个这样的地方吗?
4,⊙要清楚地明白,我只是中个人,阿弥陀佛才是老板。中个人不把众生介绍给阿弥陀佛,而想寄在自己的门下,那是信仰上的大贪腐。
5,⊙人被私心障蔽,便不能明见事实真相,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居然能遮蔽泰山,是因为它离眼近。私心、私情、私利离我们最近,若置心眼之前,便障蔽了真相、真理。
6,⊙佛言:我于二法依止多住,云何为二?于诸善法未曾知足、于断未曾远离。于善法不知足故、于诸断法未曾远离故,乃至肌消肉尽、筋连骨立,终不舍离精勤方便,不舍善法,不得未得终不休息,未曾于劣心生欢喜,常乐增进,升上上道。如是精进住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杂阿含经》卷三十五,第987经
7,⊙云何—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杂阿含经》卷八,第203经
8,⊙观心行相凡夫二心,其相云何?一者眼识乃至意识,因缘自境,名自悟心;二者离于五根,心、心所法和合缘境,名自悟心。善男子,如是二心,能发菩提。善男子,贤圣二心,其相云何?一者观真实理智,二者观一切境智。善男子,如是四种,名自悟心。《心地观经》卷八,发菩提心品
9,⊙孔雀虽以色严身,不如鸿鹄能高飞,外形虽有美仪容,未若断漏功德尊。《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10,⊙所谓教人念佛,是教他晓得轮回可怕,念佛能出轮回。至于念佛本身是不必教的,“南无阿弥陀佛”,张口就是,既无难度,也没有要求。
11,⊙菩萨必具行六度,不可但言宜修般若。《大乘方广总持经》
12,⊙十方一切如来,色目瞋恚,名利刀剑,菩萨见瞋,如避诛戮。《楞严经》卷八
13,⊙若见众生受诸苦恼,当作是念:我长夜轮转生死以来,亦曾更受如是之苦,其数无量,当勤方便,断除诸有,莫令增长。《杂阿含经》卷三十四,第943经
14,⊙凡事不要轻易说破,要懂得含蓄的美丽与高贵。(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5,所谓生活禅,就是要在生活中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净化身、口、意。
16,若能善用智慧,集中精神与心力,把时间当作钻石般珍惜、精勤不懈,则世间没有不能完成的事;若把时间当作泥土一样挥撒、好逸恶劳,将一事无成,拖累社会。
17,⊙任修何佛为本尊,均需兼修西方净土。因其他佛土,多赖自力,须修证至二地菩萨以上果位,方可随愿自在往生。《诺那活佛语录》
18,⊙ 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我们的心里或多或少 会有一种寻求帮助的渴望。但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是否会伸出援助 之手呢?或许此时我们心中的“小我”会说何苦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19,⊙有人说,世间最难的,是做好自己。无论人有多么大的才能,多么高远的目标,多么开阔的格局,如果没有做好自己,一切都将是空谈。做好自己,要求我们做对自己,不必与别人攀比,更无须羡慕他人,看清自己具备什么,擅长什么,才是首要之事。
20,⊙五浊尘染的世界,念佛便是呼吸净土的新鲜空气,念佛便是享受净土的佛光浴。一间佛堂,一处念佛道场,便是一处极乐七宝树林的氧吧,里面有丰富的“佛离子”,最有益于法身慧命的生长。
21, 小时候受了惊吓,容易丢魂。每次丢魂,母亲都会在傍晚时 分,一遍又一遍喊“平儿,家来了”,听着母亲的喊声,我的心便渐 渐地安静下来,出窍的魂似乎真的就回来了。我的魂能随我到今天, 要感谢母亲在我魂丢了的时候总为我招魂。一种文化,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的魂有时候也会丢,也需要有人招魂。
22,⊙问:“何以人死而佛性不灭?”答:“贵居士所言之人,肉身之形也,犹如人家电灯之泡,日光灯之筒,佛性如电厂电力也。试问人家灯泡及灯筒坏后电厂之电力灭乎?”——李炳南居士
23,⊙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印光法师文钞-复马契西书三》
24,⊙以吾即佛之因心,念吾即心之果佛,因果从来交彻,心佛法尔一如。……能于念念中,齐澄众染,圆显本空,顿契灵源,直趣果海。《彻悟禅师语录》
25,⊙烦恼有二,谓住地烦恼及起烦恼。……谓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世尊,此四住地能生一切遍起烦恼。起烦恼者,刹那与心相应。世尊,无明住地,无始来,心不相应。……若复过恒河沙如来菩提、佛金刚智所应断法,一切皆是无明住地依持建立。《大宝积经》卷一一九,胜鬘夫人会
26,比如爱好音乐的人、喜欢美的人、舞文弄墨的文人,甚至是乡野种田的普通人都会有法喜。只要是从本心生出来的、是清净的、是真诚的都是法喜。人生若是到了“心态向阳,法喜满怀”的境界,这世间日日都将是好时节。
27,为了正直的事业而终生为之奋斗亦不为过。无论从表面看起来你的行为是多么不合常理,无论众人的眼光是多么怪异,无论别人的评价是多么低俗,只要是为了正直的事业也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最终别人一定会理解和支持的!
28,⊙心灵的统一、调和非常难,如果我们心里不调和,紊乱得很,即使是在美好的环境里也不能够去领会、享受。——耕云先生
29,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30,⊙业障重的人,发心较难;一旦发心,往生更容易。比如山顶重石,一旦推动,直奔谷底。故说念佛往生为五浊恶世众生之难信法、易行道。
31,⊙灾难是平安的杂质,可你哪能一生平安?痛苦是快乐的杂质,可你怎能找到永远的快乐?背叛是忠诚的杂质,可你怎能找到生死不离的胸怀?
32, 和一位朋友聊儒家文化传承,朋友说:儒家文化在传承的过 程中一再被篡改。譬如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对不同的需要者来说 都有不同的解释。当下,就有这样一种解释:仁者,忍也,心头其实 悬着尖刀;义者,宜也,随波逐流而已,礼者,利也,笑里藏着铜臭 味;智者,知也,方能投其所好;信者,行也,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 不到的。
33,造福人间、庇护地球,都需从自己做起。
34, 空无即妙有,不废江河万古流。
35,⊙每天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张白纸,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动的文章。——证严法师
36,⊙不论周围的人如何刺伤身体,心中仍然要充盈善意,这样,自己不痛,与人无伤。
37,⊙若想让心安宁,就要一切随缘而行,随遇而安;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38,『佛道在心中』 行、住、坐、卧皆是道场,因为道在心中,非在外面。
39,佛教的修行,以信为基础,以解为先导,以行为落实,以证为圆满,是为信、解、行、证。
40,⊙狒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达摩大师血脉论》
41,⊙人道为罪福、圣凡户枢。(民国)太虚《优婆塞戒经讲录》
42,要用超脱的目光注视世间的无常。
43,⊙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佚名
44,⊙在喧嚣处,修得暇满身,真正的清闲应是身处繁华世间,心中能不生浮躁,不起烦恼,拥有一颗无分别的心,从容面对任何境遇。
45,人的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与其烦恼它,何不每天快乐地过日子?
46,凡事都要从个人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培养爱惜物品
47,『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双足能行万里路,双手能做天下事。
4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楞严经》卷五
49,禅既是一种精神上的休息,也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智慧。禅开人心智、助人成长,使人感悟到世界的和谐、心境的清澈、生命的圆融。一旦你能够放下所有对于观念的执著,放下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那么就能够得到佛陀的真正智慧,也就达到禅的最高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