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佛系语句_佛家禅语网
1,⊙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坛经·付嘱第十》
2,个人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永远是一致的,只有把个人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个人利益才是永久的。
3,⊙人生的旅途中,总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诱惑在等待着我们,使我们举步维艰。越是目标远大的人,面临的诱惑也越多,因诱惑而丧失自我的人,说到底,是因为不够坚定,或者只注重眼前的享受,而看不到长远的利益。诱惑将人套住,让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停滞不前。
4,⊙世间不思议者,若有布衣顿登九五,即是世间不思议。出世间不思议者,十信初发心,一念相应,便成正觉,此明顿悟不思议。——《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5,⊙先德有言: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今剃发染衣,便谓出家,噫!是不过出两片大门之家也,非出三界火宅之家也。出三界家而后名为大丈夫也;犹未也,与三界众生同出三界,而后名为大丈夫也。(明)莲池《竹窗随笔》
6,寂天菩萨说:一个人做了享福百年的梦后醒来,另一个人做了瞬间享福的梦后醒来,他们都无法重复梦中所享的福,长寿还是短命,临死时都如同这两种梦一样,生前的荣华富贵都成了泡影,就算你生前获得了许多财富,并且得以长久的享受,但当你死去时,如同被盗贼洗劫一空一样,光着身子、空着手走向来生。
7,『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祈祷,是归向、反观本性,以显清明自性。
8,『禅语悟道』财物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且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执。放下对物质的贪执,才是真正的财物布施。噶举祖师冈波巴大师说:“不执一物,比供施所有财物殊胜。”
9, 凡事不可太计较,凡事不可常计较,凡事不可不思考。换个 角度想问题,换种眼光看世界,换个心情过生活。
10,⊙于众生田中,下佛种子,发菩提芽。《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11,人缘是付出的结果,得到他人的欢喜、信任和佩服。
12,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
13,⊙若为利故施,此利必当得,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快乐。《四分律》卷九
14,⊙要做到贫而安并不容易,俗话说:“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别人穿金戴银,纸醉金迷,自己却捉襟见肘,箪食瓢饮;别人万贯家财,一掷千金,自己却不名一文,省吃俭用,为柴米油盐烦恼,日常生活都过得艰难,内心难免产生诸多不平,也就难以对现状坦然处之。
15,⊙ 现实生活中,利欲之心人皆有之,甚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这当然是正常的,问题是要能进行自控,不把一切看得太重。一旦快 接近了极限,就要及时抽身,跳出这个圈子,不为利欲之争而舍弃了一 切,否则就只会跳人自己给自己挖的坟墓中。
16, 一位富翁抱怨:山珍海味吃多了也味同嚼蜡,人生不过如 此,生活没有意思。一位穷人抱怨:常年忙碌只够温饱,累死累活两 手空空,人生不过如此,生活没有意思。无论贫富贵贱,各有各的抱 怨,各有各的空落。其实这是一种精神的虚无,心灵的无着。
17,⊙宁起我见积如须弥,莫以空见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治。《大乘宝云经》卷七
18,⊙智慧大海胜威德,知法自在为法王。世间应供天中天,觉悟自在应归命。《方广大庄严经》序品
19,要活得健康,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人生才会幸福。
20,⊙于十界万法,若依若正、假名实法,随拈一法,皆即心之全体,皆具心之大用,如心横遍,如心竖穷。以唯心义成,唯色、唯声、唯香、唯味、唯触、唯法,乃至唯微尘芥子,一切唯义俱成。一切唯义俱成,方成真唯心义。《彻悟禅师语录》
21,安心不可向外驰求,不可脱离当下。迷失也好,觉悟也好,烦恼也好,清凉也好,道不远人,都在当下。
22,所谓禅在当下,就是用禅的精神、禅的方法、禅的见地、禅的功夫指导我们如何面对生命的当下、生活的当下。
23,他们从不用心思考曾经对人群付出多少,却花很多心机
24, 从生命的原点出发,最终又回归生命的原点。智者从来就没 有离开过这个原点,因为他们洞悉人生的意义,懂得生命的大美。我 们这些常人,很少关注这个生命的原点,却总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从 而忙忙碌碌地消磨了自己的一生。当我们被动地回归原点才豁然开 朗,生命的意义原来就在自己出发的地方。
25,⊙ 许多人都有这种愿望:有生之年,顺顺利利地度过每一天。可现实却 是残酷无情的,它常会猝不及防地给我们一击,把我们伤得好深、好痛, 让我们一时不知所措。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自我调节,学会适应环境,学会 随遇而安,化解一切不幸和痛苦。
26,⊙将心比心,大家更亲。(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27,在修行的路上,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一直走下去,总有一天归家稳坐。
28,⊙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
29,⊙于一事中专心修习,无不成办。《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已,如实观察。《杂阿含经》卷三,第57经
30,⊙一切智体,……当于心求,从心而生。乃至此心同虚空相,此虚空性即心性故。如其心性,即菩提性;如菩提性,即陀罗尼性。是故此心虚空、菩提、陀罗尼性,无二无分,无别无断。《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十
31,⊙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佛陀的格言》
32,⊙平常心是清静心,是光明心是博爱心,是敬业心,是正直心;平常心是超脱名利,不溺欲海……事事平常,事事不平常。平常心,实不平常。
33,⊙如不思量,自性便空寂不变;思量便造成自性的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宗教箴言录》
34,真正的普度是发大心、立大愿,普爱一切众生。
35,不论在人间付出多少心血、多少辛苦,切莫将心念停留于过去的成就;不论施人多少,亦莫讨人情、求报酬。过去的留不住,未来的难预测,守住现在,当下即是。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36,太多时候,因为太在乎一个人,太想留住一些美好的东西,太想抓住某种名利或地位,反而失去了它原本的初衷。太想得到的幸福越抓得紧,它消失得越快;太想得到的爱人越靠得近,他离得越远;太想拥有的成功,因为太急功近利,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37,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委靡不振,生命也就失去意义。
38,而心斋坊的了凡先生则是因为年少时偶然在火车上认识了他的恩师,师父曾用铁板神数推算出他一生的命数,命里说他在二十八岁左右会经历一场惨烈的车祸,车祸会导致他半身瘫痪。那时他十分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命不如人。师父随即大慈悲心点拨他,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一生下来就注定,虽然生命的基数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他的走向,只要我们摒除恶业,多做善事积德修福,便能改命立命。
39,⊙一切众生皆集善、不善业,力相障故不得并受,如负二人物,强者先牵。(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八业道如秤,重者先牵。
40, 有一点冷,那是季节的缘故,早晨提醒你添一件绒衣出门. 有一些热,因为朝霞已苏醒,早晨告诉你旭日正在心空升起。即使冬 天的晨风中少些鸟鸣,晨歌的旋律一样在你的生命中回荡;即使冬天 的晨露化成寒霜,露珠一样在你的灵魂深处晶莹。你曾经收藏的朝 霞、旭日、希望和爱,足以温暖整个冬季。
41,没有人喜欢整天愁眉苦脸和整天抱怨的人,没有人喜欢没有一点爱心的人,没有人喜欢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的人。这种人迷失得越久,身边的麻烦事就会越多。一个连生活都不热爱,连自己身边的亲人都漠不关心的人,又谈何去爱其他人,去爱天下的众生?
42,⊙你在,这个世界就存在,你不在,一切也随之消逝。所以这个世界,是你的世界,你建造、你拥有、你维护。你注意到,你无法得到!从儿时到今日,你其实从最初对玩具的渴望,到后来对名利的渴望,再到后来对金钱的渴望,你发觉,那一切的增长,都似乎无法满足你!无论增长了多少倍,都一样!因为,你什么也无法得到。
43,对己,修正行为;对外,付出良能。
44, 春日,某人郊游,忽入一片油菜花丛,原生态花色花味不自 觉将其带回童年。于是对花感慨: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反季节儿童,过 早成熟;美女大多是化妆画出来、整容整出来的,人工制造。他们离 原生态渐行渐远,不知道是福是祸。
45,⊙天堂和地狱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与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证严法师
46,⊙犹如深渊水,澄清无瑕秽,如是闻法人,清净心乐受。亦如大方石,风所不能动,如是得毁誉,心无有倾动。《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力品
47, 我们都不是圣人,不会什么事、什么人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不犯无意 之过是不可能的,因此言行之前三思很必要。
48,⊙譬如海中船,贪重故沉没,佛法斯亦然,利养故灭尽。《迦旃延说法灭尽偈》
49,『最有禅意的句子』无争,并非事事不理,而是与人合心、和气、互爱、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