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佛语经典语录_经典语录网
1,『假与真、巧与拙』 假认不得真,巧藏不得拙。
2,⊙我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大干世界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不顺心,会有各种各样令人头疼的问题,但人生就是这样,有喜有忧、有得有失。一切都平平稳稳、一帆风顺,只是人们美好的向往。在曲折的生命旅途上,我们如果能够泅渡内心的冰河,抛下苦闷,坚信自己的能力,让生命的内在充满意义,就一定能够化解与消释所有的困难与不幸,我们的生命之旅就会更加顺畅,我们的人生也会更加开阔。
3,少欲知足非常重要,轮回中的痛苦及生死疲劳都来源于贪欲。譬如你一直想要得到更多的财富,这表示你心里一直不满足,有了还要更多,多了还要更好……结果会达到一个极限,最后你就会变得和现实抗争。如果你的抗争失败了,你就会跌入失望的深渊,变得沮丧不已。这就是欲望最可怕之处。054
4,⊙问:“如何是诸佛行履处?”师日:“青松绿竹下。”——《风穴延沼禅师》
5,⊙『信仰与智慧』智慧我没有,信仰我是有的。信仰算不算智慧?我不知道,我有信仰,我满足。信佛,不需要“智慧”的标签,贴上智慧可以,即使贴上愚痴也可以。
6,⊙既已学矣,即须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即当痛改。除时时注意改过之外,又于每日临睡时,再将一日所行之事,详细思之。能每日写录日记,尤善。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民国)弘一《改过经验谈》
7,⊙夫善恶之本,皆心所为。《分别功德论》卷三
8,⊙由唯识智,无境智生;由无境智生,复舍唯识智。境既非有,识亦是无。……谓如两木……由相钻截而能生火,火既生已,还烧两木。(古印度)弥勒《辨中边论》卷下
9, 每个人都有你不具备的优点,每个人都有你达不到的高度。
10,⊙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四十二章经》
11,⊙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洞山禅师
12,在生活中,很多大男人以为吃醋是女人的专利,所以即使心里吃醋还要表面假装大度,这样的男人其实真的不懂阴阳平衡的原理。女人无论长到30岁还是50岁,即使白发苍苍时,她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她渴望男人的呵护,渴望男人的甜言蜜语;她渴望男人的重视,渴望男人到老还为她吃醋,即使她表面上不在意,心里一定是美滋滋的。
13,⊙譬如人,于梦中,得佛道,度众生,此无道,无众生。佛法性亦复然,坐道场,无所得。若不得,则不有,明、无明,同一相。知如是,为世尊。众生性,即菩提,菩提性,即众生,菩萨众,亦不二。知如是,为世尊。《诸法无行经》
14,⊙当你幸福时,若将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这不叫幸福,而是造业;当你快乐时,若那快乐会导致痛苦,这不叫快乐,而是痛苦尚未成熟;当你富有时,若那财富源于不正当行业,这不叫富裕,而是累债;当你自感聪明,若那聪明用于自私,这不叫聪明,而是愚昧。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因为不立于恶,所以不生苦。
15, 人生就是画圆,画大大小小的圆,可到头来却没有一个人能 够真正将人生画圆。
16, 你的想象和现实并不一定合拍。譬如,你想象一个人多么冷 漠、多么难以靠近,实际上这种想象可能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是对 表象的一种误读。假如试着接近对方,试着和对方交流,结果往往会 颠覆你的想象:原来冷漠而难以靠近的不是对方,恰恰是你自己,世 上人和事之间的隔阂大多因缺乏交流而产生。
17, 我是个习惯熬夜的人,没上微博之前,我一般12点左右睡 觉,早晨6点左右起床,多年如此,依然神采奕奕。微博打破了这个 规律,12点之前睡觉变得稀有,大多在12点以后上床,最晚曾经熬 到过凌晨2点左右,因为早起依然是旧规律,我偶尔觉得疲倦。自以 为是铁打的身体,其实并不是。
18,⊙散心者尚不能得世间经书工巧等利,何况能得出世间利;故知一切世间、出世间利,皆以定心故得。(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二
19,慈,是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
20, 慈善是一种德行,慈善没有附加条件。任何带有附加条件的 慈善,都是对德行的玷污。谁在借慈善之名行假慈善之实,谁在打着 慈善的旗号干着玷污德行的勾当,谁心里明白。既然明白为什么还要 公然去做?究其原因,一是没有起码的道德底线,二是敬畏心的缺 失,三是社会未建立必要的甄别和惩罚机制。
21,⊙识佛之人,方能信入。佛不远人,而人远佛。——《大珠禅师语录》
22,⊙你一念心疑,被地来碍;你一念心爱,被水来溺;你一念心瞋,被火来烧。你一念心喜,被风来飘。《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23,⊙当家、住持地位很高,心要很下,下贱、下作才相配,才稳,才能沉到底。位高心也高,必然不稳,会颠覆——不是别人颠覆,是自己翻倒。
24,如果你已经结婚,最好是保持正常。你对真理的找寻应该是内在的。有时候,如果对方需要的话,一定要生气!要吃醋!把人生当作游戏,扮演你应该扮演的角色。因为一旦你决定要跟一个女人或一个男人生活在一起,你就有某种责任要履行。有时候你也必须装作生气,装作吃醋,那是她的需要同时也是你的责任!
25,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或对别人找借口:“管 他呢,我们已尽力而为了。”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现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所以,我们应该常常问自己:我今天是尽力而为的 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呢?
26,⊙本心法尔涅槃门,贪瞋痴慢任起灭。犹如云雾不坏空,求遍空界无径路。(古印度)土瓜觉落比丘
27,『最有禅意的句子』我们死时丝毫财物都无法带走,死后一个亲人都无法陪伴,如果我们不遵循依教奉行去修行的话,永无止境的轮回苦海里,谁会救我们呢?我们能依靠谁呢?佛陀曾经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这才是“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啊!大家一起勇猛精进地修行,才有解脱的希望!
28,生命是无常的,这给我们提供一个改造生命、解脱生命的机会;如果生命是常的,它就是不可改变的东西了。
29, 这个世界上最弥足珍贵的是真朋友,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假兄弟。
30,⊙欲能缚世间,调伏欲解脱,断除爱欲者,说名得涅槃。《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10经
31,学佛,要学活的佛;打坐参禅,要学活禅。能使平常生活中的举止动作无不是禅,才是真正的活禅。
32,禅既是一种精神上的休息,也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智慧。禅开人心智、助人成长,使人感悟到世界的和谐、心境的清澈、生命的圆融。一旦你能够放下所有对于观念的执著,放下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那么就能够得到佛陀的真正智慧,也就达到禅的最高境界了。
33,⊙ 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忍是积极的忍,而不是消极的忍,是积极进 取,用自己的才华,让世人认识自己,而不是忍气吞声,不再奋斗。奋斗 与不奋斗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34,⊙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佛本行集经》卷四
35,⊙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诀。——永嘉大师
36,⊙慧者独修善,如王严治国,如象独在野,独行莫为恶。《中阿含经》卷十七.《长寿王本起经》
37,当我们以正面心态去修行,即使做世间琐事,也会成为获得解脱的缘;当我们以负面心态去修行,即使行佛教事业,也会成为堕落恶趣的因。
38,『最有禅意的句子』学佛时间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应该将烦恼、执著、习气彻底降伏和断除,同时,爱心和智慧得到无限提升。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驰,烦恼比没有学佛人更炽盛,内心的执著和习气比没有开始修行时更严重。原因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见,于是所学所修的一切,反而成为增长邪知邪见的助缘。
39,⊙俗语说:“一个愤怒的人只会破口大骂,却看不见任何东西。”有人说,愤怒的人恢复理智时,会把怒气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如同银行的存款可以生息,储存在心中的怒气,他日会累积成痛苦的根源。愤怒加上情绪的煽动,会燃烧得更为炽热,尤其是情绪的背后还有欲望作祟。在盛怒的当下,人会失去理智,变成伤人伤己的危险动物。愤怒会使人赔上自己的声誉、工作、朋友及所爱的人,以及心灵的宁静、健康,甚至失去自我。
40,⊙所谓念佛,即是让弥陀做我的主人,一切听他,一切靠他,一切围绕他;生活以弥陀为圆心,无论在哪里,生命的弧线永远对准圆心,聚焦弥陀。
41, 多年前我到一个村庄访问。因为山高路险,外面的人也很少 到这里来,我的造访在村庄里引起不小的轰动。村长告诉我,因为我 的到来,村里热闹得像过年一样。所有跟我照面的人都向我问候,表 示友好。记忆最深的是经过一棵果树时,村长顺手摘下几个果子递给 我:吃吧。说着自己径自吃了起来。
42,⊙学道须是铁汉,两字信条:真干。宁肯碎骨粉身,终不忘失正念。(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43,⊙『禅语感悟』 许多人难以取得成功,往往是过于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所蕴藏的巨 大潜力。就像那位侍者,只承认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际 上佛祖与众生并没有区别。佛祖之所以能成为佛祖,是因为他相信自身普 度众生的能力,承认自己是佛祖。
44,⊙分别亦空。《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45,⊙但了妄念无生,即是真心不动,此不动之外,更无毫厘法可得。(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五
46,学佛是要转换身心气质,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我们长期的积累,持之以恒,默默耕耘,把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无明烦恼不断地在持戒、修定、证慧的过程中断除。
47,⊙当你开始真正爱自己,你就能明白,你其实一直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由此你得以平静。
48, 人心,人群:人心,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人群,人与人之间 隔座山。释因:贪欲使人心复杂,自私让人群复杂。
49,⊙和颜爱语,其心欢喜。《华严经》卷五十六,离世间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