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生活禅语摘抄赏析_心灵禅语网
1,所谓的烦恼,并非以人的生活物质作标准,而是以心境状态来分别。人若不知足,就永远处在烦恼中。
2, 社会是个万花筒,这个比喻很陈旧,但耐嚼, 不同的人总能嚼出不同的味道。事实上也是这样,这 个世界上绝找不出两个相同的人,也绝找不出两件相 同的事,不是地点对不上,就是时间对不上。既然是 万花,选择哪一朵,寄情哪一朵,就不能那样随便。
3,⊙了达一切法空,则心心自在,尘尘透出,本来一段光明,无处不遍。便乃随机而化,遇物则宗。妙照诸缘,廓亡对待。松风水月,清淡相得。一《宏智禅师广录》
4,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育,感恩医生的治疗。更要感恩佛陀引导我们踏上解脱之路,感恩佛法帮助我们解决烦恼,感恩僧宝陪伴我们一路修行。父母、老师和医生的恩德只能带来暂时的世间的幸福和快乐。佛、法、僧三宝的恩德不止于此,三宝还能解决永恒的问题,更能使我们获得解脱和证悟佛果。感恩三宝!
5,在萧瑟的冬天里,需要梅花争放,才会感觉世间的美丽;苦难的众生,需要爱心人士的爱护及帮助,才会感觉人情的温馨及社会的祥和。
6, 中国不乏英雄,他们是和平年代的发展基石,是战争年代的威武雄 狮——写在“卢沟桥事变”纪念日。
7,⊙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六祖坛经·忏悔品》
8,⊙见闻虽然深广,而身心却流入凡俗,这就像医生自染恶疾,真乃颠倒的行为。(宋)冈波巴《宝鬘集》
9,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师是学生的“样”;以好模样,培育孩子正确的人生观。
10, 执著有余,变通不足,有一根筋之嫌。
11,⊙见他受苦心战动,处在地狱不觉痛。为诸众生受大苦,是故无胜无有量。《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狮子吼菩萨品
12,⊙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13,⊙当我们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时,我们就会明白,有些东西并不合理,但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必须依靠。保持一颗平常心,待人会更宽容。有了好的心态,就会遇事多往好处想,就能迅速发现别人的长处,就能够从心里坦然地接纳每一个人。
14,⊙交好朋友的处方:好心一片,爱语三句,忍耐一时,慈悲全用,布施五钱,信用始终,感谢万分,体谅一点,恭敬十成,方便不拘多少。《星云大师讲演集》(四),第239页
15,要信守诚实之道,不可用欺骗的手段获利,同时要防止别人欺骗你。
16,『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秋树之叶因起风而飘零,大海之鱼因巨浪而离散,生死轮回因业力而流转,芸芸众生因无明而漂泊。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师而解脱,身躯之病因良药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觉醒。084
17,⊙何因缘故诸法自性无?佛言:诸法和合因缘生,法中无自性,若无自性,是名无法。《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四,道树品
18,⊙『佛心禅语』 面对当下名利之风渐盛的现实生活,面对物质压迫精神的现状,能够 做到视名利如粪土,视物质为赘物,在简单、朴素中体验心灵的丰盈、充 实,才是将自己始终置身于一种平和、自由的境界中。
19,⊙忍诸恭敬、供养、众生及诸瞋恼、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养、恭敬法,及瞋恼、淫欲法,是为法忍。(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五
20,⊙道悟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不得不知。”悟日:“向上更有转处否?”师日:“心空不碍白云飞。”一《石头希迁禅师》
21,⊙此自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刹那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有二法难可了知:渭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可了知。《胜鬘经》
22, 早晨是高高飘扬的希望旗帜,早晨是响彻云天的生命号角。
23,“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佛教认为,心是一切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想要修行,想要真正地人定,必须先从修心开始。
24,⊙ 每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一颗清净心是不变,喜怒哀乐是随缘,只 要把握住了这颗不变的清净心,很多事情都没有那么困惑复杂。不变随 缘,随缘不变。物,如此;人,如是;理,亦然。
25,⊙无明毕竟空故,不能实生诸行等。无明虚妄颠倒,无有实定,故无法可灭。(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六十五
26,以善以爱传家,是无上至宝。
27,⊙雨过山青,云开月白,带雪寒松,摇风庭柏。一《普济子淳禅师》
28,真正的大彻大悟是一切皆空。人若悟得自性,任自性做主,天地将顿时开阔,“菩提本无树”正是将束缚自性的一切外在形式去除,只留下了本性自由徜徉。
29,怀有爱心智慧之人,将钱财善用于拯救地球、提倡环保、救护生命、修桥补路、扶贫助困、解救灾祸,利人利己、积累资粮,这种人意味着从光明走向光明;自私愚昧之人,将钱财用于毁灭地球、破坏自然、伤害生命、吃喝玩乐、穷奢极欲、制假售假、贩卖武器,害人害己、种下恶业,这种人意味着从黑暗走向黑暗。
30,⊙人生就是一台大戏,生旦净末丑,唱什么的都得有,缺了哪个角色,戏都不精彩。有得意就有失意,有成功就有失败。失意并不可悲,失败也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坦然面对、顽强拼搏,失意也会变成得意,失败也能带来成功。如能淡看得失,笑傲成败,命运又能奈我何?要做到“不计较”,要成为“无事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宽容。
31,⊙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礼拜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喑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日本)铃木已三《反故集》
32,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借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
33, 吹捧要经得起,压制要受得住。人生不会总如意,人生亦不 会总不如意。得失、荣辱基本上保持能量守恒。
34,⊙做到得意失意皆平和并不容易,就连为人达观洒脱的文豪苏轼,受人羞辱也难以淡然处之,可见宠辱不惊的修为之难。
35,一个人在危险的地方行走,可能会遭到强盗及野兽的伤害,若没有护送者的保护,要么会损失财产,要么身体受到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行路人身边伴随着一位英勇的护送者,他就会远离这些可怕的险境,并平安地到达目的地。如《不动优婆夷传记》云:“善知识们就像护送者,引导我们平安到达一切智者处。”
36,因为单纯,所以内心的渴求十分简单,不分别、不虚伪,只是以纯净的心来应对生活的需求。仔细观察婴儿,他们都有非常专注的本事,真的活在当下,不挂虑过去,也不担忧未来,饿了就哭、吃饱就睡,哭的时候专心哭,笑的时候专心笑,就是那么单纯。——永固法师
37,⊙微命如虫蚁,虽然愚痴,并不骄慢。人不仅愚痴,而且骄慢,骄慢到他自以为可以和诸佛对等说话,可以判断真理是非。这样,人的罪比虫蚁更重。
38,⊙如人死生,虽无来去者,而烦恼不尽故,于身情意相续,更生生情意。身情意造业,亦不至后世,而从是因缘更生后世果报。譬如乳中着毒,乳变为酪,酪变为酥;乳非酪酥,酪酥油非乳,乳、酪虽变,而皆有毒。(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八
39,⊙无所攀缘,亦无所住,而度驶流。《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68经
40,慈济委员必须维持美好的仪态:右肩荷担“佛教”精神,左肩荷担“慈济”形象,胸前佩挂自己的气质。
41,⊙以自心应真是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皆佛,无心外国,无心外佛。《华严经合论纂要》卷三
42,做人要做到三不靠:一不靠权力,二不靠地位,三不靠金钱。
43,⊙迷真起妄,假号众生;体妄即真,故称为佛。(唐)澄观《大华严经策略》
44,一个好人,在路上看到不平的事,要挺身而出,勇于承担与面对。
45,人间处处有温情,菩萨无处不现身。
46,⊙弗随嗜欲,不犯诸恶。《佛说无量寿经》于细微罪,生大怖畏。《杂阿含经》卷二十四,第635经
47,⊙凡经律论,宜互学习。(唐)百丈怀海禅师《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八众生根机不同,大圣设教亦复非一,不可偏执一法,互相是非。(唐)善无畏《无畏三藏禅要》
48, 山外青山楼外楼,世上处处有高人。虽然没有必要仰望那些 高人,但学会倾听还是有益的。在倾听中增广见闻,在倾听中自省自 悟,或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也能成为高人,也会拥有自己的倾听者。
49,那些细微的让人分不清楚的花种,实际上内在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想 种出什么颜色的花,关键并不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地浇水和施肥,而是完 全取决于你播撒什么样子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