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经典生活禅语网
1,正信佛教的禅定叫三昧,意即正定,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磨练所成就,属修道的方法之一。
2,⊙发心从最初便要广大,行事到最终还需周全。
3,⊙闯:“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面南看北斗。”——《云门文偃禅师》
4,⊙ 与他人争执,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心气不顺,故意为难别人。对别人施加 的辱骂不能忍,也多是由于自己遭遇的境况不顺遂,不能大肚容之。我们 每个人都有一段除了忍耐以外再也没有其他方法可通过的人生阶段,为了 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忍耐。
5,⊙一些人半途道别,一些人擦肩而过,一些人不明下落。但我们应该相信,无论路程多少遥远,他们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道岸。
6,『害人与帮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帮人之心不可无。
7,用心凝聚爱的力量,创造爱的循环。
8,⊙ 佛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人生在世,作为凡夫俗子,我们 有着太多的欲望,包括对金钱、名利和情感。这没什么不好,欲望本来就 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但是,欲望又好像一头难以 驾驭的猛兽,它常常使我们对人生的舍与得难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过 之,于是便产生了太多的悲剧。因此,我们只要真正把握了如何适当的舍 弃,与佛结缘,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才会真真正正地享受到财富。
9,⊙我们都是“发光体”,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会有不可限量的未来,那么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
10,『最有禅意的句子』以为自己最好或不如人,都是内心的障碍;能去我执,才能轻安自在。
11,我们应该常常反省自己:我有爱心,但是有没有发挥出来呢?我的言语行动是否有失检点呢?如能常常检讨、反省,不让行为、观念有所偏差,就绝对不会发生缺失过错。
13,⊙卧床寝息、半夜醒来、晨起打坐,三个最幸福的时刻。唯有南无阿弥陀佛与我同在。
14,无论人生长短,只要真实地付出善念,就是很美的生命乐章。
15,⊙一切众生之心,常自在行,为心所使,为心所缚。《正法念处经》卷五
16,因果的定律,任何人都逃避不了。
17, 有一些场合,你兴致勃勃地赶去,内心甚至怀着某种好奇与 期待。当你抵达时,却发现景致不对,所有的人和事也不对,甚至环 绕在你周身的气息都不对。这就仿佛我们火急火燎地要走出母亲的子 宫,可当我们浴血来到这个世界,第一眼看到的却没有想象得美好, 尽管试图用啼哭抗拒,但身后的门已经关闭。
18,逆境在佛教中称为“逆增上缘”,碰到逆境时,应心生感激——可遇不可求啊!
19,⊙众生由于内心的污染而污染,众生透过内心的净化而净化。南传《相应部》Ⅲ,151,P.D.S版
20,⊙但着衣吃饭,行住坐卧,晨参暮请,一切仍旧,便为无事人也。——《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21,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
22,⊙(二)十二因缘见十二因缘即是见法,即是见佛。《佛说稻芊经》
23,⊙有一般学人,向五台山求文殊,早错了也。五台山无文殊,尔欲识文殊么?只尔目前用处,始终不异处处不疑。此个是活文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24,⊙依文解义,不可会道。(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25,一支蜡烛如果没有心,就不能燃烧;即使有心,也要点燃才有意义。虽然点燃的蜡烛会有泪,但总比没有点燃的好。
26,⊙明人能护戒,能得三种乐:名誉及利养,死则生天上。《四分律比丘戒本》
27,人都是求“有”,什么叫“有”呢?有就是烦恼。
28,『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真正的“福”,是造福人间。
29,⊙佛告华德藏菩萨摩诃萨:成就一法,得如幻三昧。……何等一法?谓无依止:不依三界,亦不依内,又不依外。于无所依,得正观察。正观察已,便得正尽,而于觉知,无所损减。以无减心,悉度正慧。谓一切法从缘而起,虚假而有,一切诸法因缘而生,若无因缘无有生法,虽一切法从因缘生,而无所生。如是通达无生法者,得入菩萨真实之道,亦名得人大慈悲心,怜愍度脱一切众生。善能深解如是义已,则知一切诸法如幻,但以忆想语言造化法耳,然此忆想语言造化诸法,究竟悉空。善能通达诸法空已,是名逮得如幻三昧。得三昧已,以善方便能化其身,随众形类而成善根。《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30,现今社会有一种通病——“缺爱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爱心,然后互相付出,将这分爱充足于社会,社会就能祥和。
31,⊙略说有三种忍:一者众生忍,二者法忍,三者大忍。(陈)慧思《法华经安乐行义》
32,⊙僧问:“如何是道?”师日:“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一《景福日余禅师》
33,⊙ 人生在世,没有人不渴望得到幸福和快乐,其实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能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佛日:“佛在心中。”同样道理,幸福 和快乐,也在人心之中,即所谓“福由心生”。
34,⊙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于六波罗蜜多。《大般若经》卷四十九,大乘铠品
35,在忙碌中找到成就感,忙出价值,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唐·龙矛
37,⊙人命极短,在世须臾间耳。生死长远,多诸畏难。若死来至,于中啼哭,骨节离解,身体烦疼,而是无有救者,非有父母妻子奴婢仆从国土人民所能救也。《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槃品
38,⊙ 得安详之人际环境者,必得幸福之人生!
39,『小事与大事』 小事不做,大事难成。
40,⊙空有三者:一无性空,性非有故;二异性空,与妄所执自性异故;三自性空,二空所显为自性故。(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八
41,无所求行,生活是自然而然如流水般顺畅的过程,并非索求。
42,⊙看世界不光要用眼睛,还要用心。失去欣赏能力的人是可悲的,他的心已经变得衰老。一个人的胸怀是否宽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否能欣赏他人,义是如何欣赏的。
43,懂得惜福,就会造福;真正造福的人,才是真富有。
44,⊙人为恩爱惑,不能舍情欲,如是忧爱多,潺潺盈于池。《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45,众生在修行之时要学会以豁达的心胸待人处事,不以人之犯己而动气,以祥和慈悲的态度面对一切事、一切人,如此,就能够在世事面前如流水一样,可方可圆、顺其自然,过幸福的人生。
46, 一日,老聃弟子和仲尼弟子互掐,一个说《道德经》天下第 一,一个说《论语》举世无双。一位老和尚正好路过,双方便找老和 尚评理。老和尚微微一笑:你们一个学不争,一个学中庸,学来学去 竟学会了吵架,我都为你们的师傅不太好意思了。
47,从责任上要强化、从感情上要淡化,这才能够提得起、放得下。
48,⊙『禅语感悟』 雁王与苏摩以他们的慈悲和知恩感恩的心,感动了猎人,启发了猎人 的善根,不但将宝物布施给贫人,并且从此不再打猎。
49,⊙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法界一相,无所不遍。《曼殊师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