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教育家的名言警句
1, 现在我相信,不注意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会成为教育的积极因素。因为,劳动就是生产学习,它应当由劳动所能创造的那种价值观念出发。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317页。
2,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
3, 『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智慧的生成』 课堂上,鲜活的生命在思想的原野上驰骋,在精神的苍穹里神游,这对于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应对这样的挑战,疏漏、欠缺在所难免,而教师正是在这应对挑战不断反思与修正之中才有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与教学智慧的生成。
4, 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来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页。
5, 通过相互关系而不是权威,开创一种建立信心而不是惩罚的方式,这比完全的强制或全部的外部纪律,更有利于道德个性的发展。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09页。
6, 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朱熹:《晦庵集》卷七十四《读书之要》。
7, 不是教,而只是帮助学。这种辅导性的教学方法,除了许多其他优点之外,还有一个主要优点,就是这种方法在使学生习惯于脑力劳动时,还使他能习惯于克服这种劳动的艰苦性,并体验到这种劳动所给予的那种快乐。对人来说,脑力劳动几乎是最艰苦的劳动。幻想是容易的、愉快的,但是思考就困难了。乌申斯基:《劳动的心理和教育意义》,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476页。
8, 与高难度教学原则有机地联系的另一原则是在学习大纲教材时快速度前进的原则。快速前进绝不意味着在课堂上匆忙从事,必须使教师和儿童都沉着地工作。教师不应该吝惜时间,要仔细地听完儿童的话:听他讲述想要交谈的观察结果和印象,听他提出应予回答的难点和问题,也不要吝惜时间跟儿童倾心地交谈。这种工作作风,正如实验班教师的经验所证明,是会带来良好效果的。这一原则要求不断地前进。不断地以多方面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获得的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使知识纳入一个广泛展开的体系。赞科夫:《教学论与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3页。
9, 如果女孩子没有弹钢琴的才能,她迟早是会发觉的。如果她弹得不太好,通常又对别人的议论很敏感,她就会渐渐地不再为别人演奏。在这种情况下强迫有害无益。如果女孩子有才能而自己不知道,巧妙地运用一定程度的强制可能会克服开始时她对练钢琴的反感。直到她成功后(靠她的天资极为可能成功)才带来足以使她喜爱钢琴的满意感。在这种情况下强迫会有益处。克伯屈:《教育方法原理教育漫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10, 只有当难和易之间有适当的比例时,才会出现最好的思维。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11, 不要把儿童培养成奴隶,而要培养成自由的公民,那种不能尊重儿童个性,不考虑儿童个性的教师无论如何也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641页。
12, 某些教育应当从儿童在摇篮的时候开始。任何人只要注意到婴儿对四周事物的凝神注视,都很知道不管我们有没有这个打算,教育在那个很早的时期是已经开始了。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65页。
13, 艺术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理智,而且影响到他的情感,因此,艺术有助于培养信念。越是依靠情感为基础,信念就越是坚定。所以艺术在道德教育中才起着这么巨大的作用。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0页。
14, 『真正的幸福不是背负终生之憾』 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让我们背负终生之憾,而是要我们把握好自己手里的每一时刻,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15, 『人活在世上是为了创造幸福』 我们要把生命视为一束鲜花、一片阳光、一串欢笑,一切全在个体的赋予,一切全在自己的创造。人活在世上是为了创造幸福,为社会、为他人、为自己创造幸福。含笑来去,留鲜花在路上,留歌声在途中。
16, 愚昧使人落后,知识使人前进。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书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370页。
17, 『人生需要储蓄』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只有不断地储蓄,人生才会丰盈充实。储蓄,不仅是钱财的积累,知识的学习,也包括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难忘、最精致的部分,要储蓄人生中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
18, 我认为使儿童认识到他的社会遗产的惟一方法是使他去实践,使他从事那些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主要的典型的活动。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19, 『我们决定着学生的成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20, 我们必须寻找儿童每种任性背后的原因,这完全是因为这些原因就是我们尚未知道的东西。一旦找到这些原因,就能使我们深入到儿童心灵的神秘幽深处,并为我们理解儿童以及跟儿童和谐相处提供了基础。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1页。
21, 培养儿童心灵并不全然是与管理无关的事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258页。
22, 有一大教育原则,尤其那些制定教育规划的人士,应该纲举目张:儿童应该接受教育,不是为了眼前着想,而是为了未来人类状况有望得到改观;也就是说,教育方式要适合人类这一思想和人类的全部命运。这条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康德:《论教育》,引自杨自伍编:《教育:让人成为人西方大思想家论人文与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
23, 儿童不喜欢不活动的、完美的、制作很好的玩具,因为他们不能依照自己的幻想把它们加以改变;儿童所喜欢的恰恰是他头脑中的各种表象的生动的运动,他希望他的玩具甚至能有些和他的想象的联想相符合。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302页。
24, 孩子在懂得劳动的社会意义前应感受到,没有劳动就不可能生活,劳动能带来快乐,能充实精神生活。我们竭力使劳动在幼年时期就进入儿童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57页。
25, 我们这里所要求的是解决学校制度本身的统一和组织问题,做到这一点是通过使它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以证明在一切教育中实现这种组织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8页。
26, 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与过去相比,这种情况更加适合于今天。由于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作为传统和教育的传递者的家庭已消弱了。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青年一代是当代的贵宾,是未来的主人公,他们正值青春,是从年老一代继承遗产的时代。作为新生力量的青年一代,应该成为时代的青年,每个青年具有新的思想,准备更替旧的思想。这也是人类进步和人类进程的条件。别林斯基:《新年的礼物》,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407页。
27, 『感受教育人生的快乐』 抛开功利主义等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体验工作的快乐、生活的幸福,这就是对教育人生的追求。有了这种追求,教师就会立足现实,在快乐中奋斗,在逆境中升华,在现实中超越自己;就会不再把备课看成任务与负担,不再把教书看成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是把这些当做事业去奋斗、当做科学去研究、当做艺术去探索、当做理想去追求。一句话,敬业才能乐教,乐教才能善教;敬业才会自觉育己,育己才能更好地育人。
28,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上的价值,我们更加宜利用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这个游戏是随年岁而变迁的。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8页。
29, 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对于他们,这可说是最好的教育。柏拉图:《柏拉图论教育》,见《古希腊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51页。
30, 『注意惰性的影响』 每一位教师,只要是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在他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总会有让他骄傲的智慧之火的,也许是教学中的一个创意,也许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成功案例,也许是学生的出色表现带来的思考但是,很多教师,包括一些个人素质很高的教师,在忙的借口下,让惰性有了可乘之机,结果让这些智慧的火花一闪而过,散落在记忆的某个角落。
31, 『不可忽视的处世智慧』 处世智慧,是人们待人接物、处理世事的技艺结晶的盐。人生缺乏智慧,如同人缺乏盐一样,一切奇珍都会变得无足轻重。处世智慧是战胜困难的利剑,是成功的动力。获得处世智慧的过程,包含着量的积聚、能的转化、质的飞跃,是一种理性的提炼和升华。不要认为只有长者才拥有处世智慧,也不要认为只有长者才有资格运用处世智慧。青春勃发的青年,只要用心,就可以积聚处世智慧。青年在学习生活中,必定会遇到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困难,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运用智慧,而不要干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蠢事。
32,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
33, 我们能有意识地利用教育,使青年从正路开始,由此排除显著的社会恶习,我们可以利用教育作为实现人类更好希望的工具。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40页。
34, 如果教师的聪明才智深化到培养每个学生创造性的能力上来,如果教师所讲的话善于激励学生投入创造性的能力的竞赛,那末,学校里将不会有一个平庸的学生,理所当然地,生活中也将不会有一个不幸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8页。
35, 教师必须受过教育,才能教育他的学生,仆人必须受过教育,才能为他的主人服务,所有接近学生的人都必须首先获得他们将要传授的种种印象。卢梭:《爱弥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3页。
36, 完整的活动是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者自己采取每一步骤的活动。由学习者确立目的、制订计划、执行计划、作出判断。克伯屈:《教育方法原理教育漫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85页。
37, 积学未至而暴之遽,积诚未至而教之强,学之通弊矣。故言立不如默成,强人不如积感。魏源:《默觚》,见《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9页。
38, 处理无法胜任的教师需要很大的毅力、组织技巧和知识,并需要承受被教师、工会代表,甚至你以为是和你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某些人指控或辱骂的压力。处理无法胜任的教师的问题是一个法律程序。很多时候你必须做的都是无聊的、重复性的,甚至是不合理、不合逻辑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要争辩,去做就好了。迈克万:《卓越校长的7个习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4页。
39, 我深信,在小学里对儿童进行教学,这首先就是教给他们观察和发现世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22页。
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40, 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类德行。第斯多惠,见《教师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0页。
41, 凡是前进的东西,都是从落后的东西发展而来的,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落后的东西给前进的东西以创造的基础。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84页。
42, 『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辩证统一体』 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43, 目标明确、思想专注这才是注意力的主要泉源。应当尽量做到使思维的努力和意志的努力统一起来。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48页。
44, 所谓学习知识,首先意味着要善于运用知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73页。
45, 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14页。
46, 凡是把错误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们的地方,永远不可能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集体的意志,实质上也就是没有集体本身,这也是一条人所共知的真理。如果忽视这条真理,教师就会遭到无情的报应。无中生有地指责儿童故意干坏事,会使儿童感到不公正,从而与教师疏远。儿童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之后,再也不会到教师那里去寻求保护。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38页。
47, 『班主任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理想』 播种希望,培植幸福,放飞梦想,造就成功,这应该是每一位班主任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理想。
48, 要知道,青年人的最幸福时刻,是他们有着纯洁、理想的爱情的时刻。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希望长时间地保持这种爱情。如果两个有着同样高尚的荣誉感和自尊心的青年相亲相爱,他们在长时间内不会逾越性行为的界限。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这种要求。他们的愿望十分强烈,但他们知道,没有精神上的结合,肉体的结合在道德上是说不过去的。他们把精神上接近、理想爱情的阶段放得很长,甚至故意这样做,他们从中感受到莫大幸福。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1-52页。
49, 教学须在个人身上培养多方面性,但不要有分解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这样的人是不会有的,即能够完全操纵广大范围,联系得很好的系统知识,并能掌握它成为自己的东西的人。赫尔巴特:《教育学讲义纲要》,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294页。
50, 生发学习的巨大愿望。卢梭:《爱弥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2页。
51, 『教育意图要不露痕迹地融合于教学与生活中』 人的德性不是暴风骤雨般的运动可以一蹴而就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者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把教育意图不露痕迹地融合于教学与生活中,让美与丑的概念逐渐内化在孩子们的心中,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崇尚真善美,就会为假恶丑痛心,并把这些意识逐渐地、不自觉地变成自己的行动。打开水龙头,没水,顺手把水龙头关上;打开电灯开关,没电,顺手又把开关关上。这些条件反射似的、不假思索的、一气呵成的动作,只有把节水节电意识内化成习惯的人才能做到。
52, 教师的魔力和实力都是以自己的价值体验以及作为价值承载者而得到教育对象的爱与尊重为基础的。凯兴斯泰纳:《教育者的灵魂与教师培训的问题》,见《凯兴斯泰纳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66页。
53, 如果我们要想找到纠正自然缺陷的办法,我们必须从自然本身中去找,因为肯定无疑的是,人事若不模仿自然,就一事无成。夸美纽斯:《大学教学教学法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93页。
54, 一风俗而成治功,莫善于取人以德,其本莫重于谨庠序之教。颜元:《习斋言行录》。
55, 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张载:《正蒙中正篇》。
56, 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7页。
57, 我们不应该对有天才的儿童说他们是什么特殊的人,不应该让他们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应该关心的是让这些儿童受到全面的教育。全面的教育对他们的发展不仅没有妨碍,而且当他们长大以后,还可以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去选择职业。不应该从小就决定,说这个小女孩将来要当一个舞蹈家,那个小男孩将来要当一个工程师。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746页。
58, 『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 人类的活动从本质上说是维系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生命的传承,实质上是个体生命依赖教育不断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它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是生命的和谐、充盈与完满,是为了使人有力量改变外来压力和内在冲动。忽视生命特征和生命规律的教育,因为对个体生命成长的阻碍乃至戕害,必将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被否定和抛弃。
59, 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格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真正有本领的人了。到了那个时候,我就不怕有谁不肯接近我,也不怕觉察不到我所需要觉察的东西。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443页。
60,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日: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61, 『教师应该做世界人』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如果每位教师没有一个健康的、成功的、幸福的、充满乐趣和智慧的人生,又何谈教师的专业发展,何谈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富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具备远大眼光和胸怀的世界人?
62, 综合技术教育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而且也是工业化的工具。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443页。
63, 『哭跟笑一样重要』 接受人间的一切吧不仅懂得爱,更要知道恨;不仅认识小白兔,还要识别大灰狼;不仅享受生,还要面对死;不仅学会笑,还要勇敢哭因为,哭和笑对我们同样是有意义的,这,才是生命的真实!
64, 帮助人们更恰当地满足他们的兴趣,实现他们的期望和抱负。教育应该帮助人们掌握某一特定领域中实质性的和精确的信息。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5页。
65,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礼记学记》。
66, 社会工作可以培养自觉纪律,可以把大家团结起来,教大家彼此了解得吏深刻,在学习和工作中互相帮助,互相尊敬。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749页。
67, 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人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书洪范传后》。
68, 导师也要听听学生的意见,要学生作什么也得使他习于用理智去想想,这样一来,规则就更容易被接受,生了根就会更深,学生也就会乐于读书,乐于受教了。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84页。
69, 『心是一本存折』 心是一本存折,有的人平时吝于付出,斤斤计较,存折上的积蓄当然少得可怜;有的人舍得付出,乐于助人。他不经意间的善意之举,使存折上的数目越来越大:别人陷入困境时你慷慨相助,使他渡过难关;朋友遇到困难你给予建议,使他豁然开朗;甚至同事心情不愉快,你真心安慰,耐心倾听,使他郁积心头的阴云一扫而光,这些都如同搬动一张椅子、递上一杯饮料一样简单,但正是这些,却自动在你心的存折上转入一笔笔存款,日积月累,让你的人生因此而富裕、而殷实。当有一天,你面临困难、陷入窘境时,存折上的那一笔笔存款会帮你渡过难关那些曾经被你帮助过、鼓励过的人,会一如当初你的热情,真诚地向你伸出发善之手。这时你会觉得,你不再孤立无援,你无比富有。
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70, 体育是为了锻炼身体,音乐是为了陶冶心灵。柏拉图:《理想国》,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502页。
(整理)
71, 『德育资源唾手可得』 我们的校园里,我们的教学楼内,我们的实验室中,我们的操场上,有多少可资借助的德育资料唾手可得。这是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用心、动脑充分挖掘、利用它们,让它们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助手。可有些人对这些德育资料却掉以轻心、熟视无睹,多么可惜!
72, 『做德育的有心人』 德育不是空的,它体现于事事、处处、时时,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即使带领学生游山玩水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思想导向工作,不要忘了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是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德育工作决不等于只是在教室与学校里阅读报刊、学习英雄事迹、听取报告;我们要努力挖掘生活中的德育点,做德育的有心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到事事、处处、时时写出思想教育的好篇章。
73,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是只有活动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的。无论什么章程与计划,无论什么巧妙的设施,哪怕想得怎样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的人格。乌申斯基,见彼得洛夫:《论人民教师的威信》,作家书屋1951年版,第46页。
74, 教育上的问题是指导儿童的观察能力,培养他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特点具有同情的兴趣,为以后更专门的学习提供解释性的材料,通过在儿童身上占主导地位的自发情绪和思考为各种各样的事实提供传送的媒介,从而使它们与人类生活结合起来。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6页。
75,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10页。
76, 思想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思想教育是一个最细致的工作。不能性躁,多一份耐性即多一份效果,应看到在工作与生活多方面的困难过程,是一个锻炼的过程,更应看到可以由不知疲倦的勤劳工作中,锻炼出、产生出智慧和勇敢,那就更可宝贵。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47页。
77, 『教育也须等花期』 教育也须等花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对千差万别的学生,为师者应该摈弃或花或草之喜厌、或铁或钢之爱恶、或黑或白之区别公正地、耐心地给每一名学生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不主观地臆想,不盲目地评价,不草率地否定,不轻易地放弃。只有这样,为师者的育人实践中才会不断涌现出名贵的蜡兰、耀眼的星星、炫目的彩虹。
78, 这种训练(职业)的目的在使儿童明白本地生活状况中所具的条理,使他们对于供给人类日用所需的各种事业所包含的要素。能够了解,并不是教他一种精巧的技艺,使他只能在邻近地方所有工业中求生活,丝毫不能跳出范围。杜威:《明日之学校》,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247页。
79, 『要做高质量的教师』 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80, 人民教师本人应该是思想战线上的先进战士,应该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应该是青少年的表率。这就是说,他本人必须是肯于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使自己具备这些品质而不断努力的人。丁浩川:《丁浩川教育文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页。
81, 如果你们想整顿学校的秩序和纪律这是必须做的事,那首先就要提高教师们的威信。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36页。
82, 难道敏锐的观察力不是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吗?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7页。
83, 我们如果把儿童的天然好奇心和爱活动的天性用在有用的地方,使他们研究有实用的问题,使他们去研究怎样不使他的环境适合他的需要,则教员自然觉得学生不但能把功课做得和以前一样的好,并且还能学着怎样去节制他的精力,使用在有生产的地方,平常儿童在教室里捣乱都是因为精力使用不得其当。杜威:《明日之学校》,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26页。
84, 教育应竭力减少屏障,或打开许多侧门,让学生(大学生、中学生都一样)自由地从一个学科转向另一个学科,给他们多种组合的选择权。但更要求教师自己的思想尽量少些框框,这一点教师比起他们的学生来往往要难做到。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35页。
85,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这就是一种最可悲的关系失调的表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2页。
86, 心智的整体和它每一个能力,都是从分辨事物和动作的大概开始;逐步迸到更细微更明晰的分辨。教育内容和方法必须符合这个一般规律。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59页。
87, 在我国,一切劳动都是很光荣的。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48页。
88, 一位好老师或好家长并不是借口自己爱孩子而放任其做任何事情的人,而是要推动孩子进步,当孩子愿意向所有人所做的那样付出努力成长时,要将其当作一个有价值的人加以鼓励。阿尔莫:《光有爱还不够:帮助孩子构建自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142页。
89, 我的学生必须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才不至于像野蛮人那样懒惰。卢梭:《爱弥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0页。
90, 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培养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待推测和预感,对待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的态度。要在教学中培养这些态度,就要求比单纯地提出基本观念有更多的东西。布鲁纳:《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38页。
91, 『笑对人生的残局』 其实人生就是一盘棋,与你对弈的是命运。即使命运在棋盘上占尽了,你也不要推盘认输,而要笑着面对,坚持与命运对弈下去,因为人生往往就在坚持中出现转机。
92, 『公平、公正地为每一朵花都撒上甘露』 尽管我们面对的都是祖国的花朵,但生活告诉我们,不是每一朵花都如牡丹、芍药那般光彩四射、美丽可爱,其中还有带刺的玫瑰,有迟开的花蕾,有受过伤害的花瓣然而,凡是花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花香袭人,有的粗生粗长。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会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老师的就是要用那一颗博大的爱心,公平、公正地为每一朵花都撒上甘露,让每一颗星星都在夜空中放出自己的光芒,用期待、热诚来开启孩子努力上进的门扉,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资质上健康快乐地进步成长。
93, 如果一个教师能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学生,他就会看到他们的精神的成长,而透过学生的成长,他就能看到自己劳动的果实。要知道,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他都倾注了自己的一部分心血的。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0页。
94, 教育就是人自我培养,或受别人的培养。教师的注意力首先是发展人的主动性,人受教育后会变成自身的主人,变成生活中的进修者,受教育会给人增加伟大的力量,增强活力和全面发展个性,受教育会增强人的智力和体力。教育的最大的注意力(主观原理)是培养主动性。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
95, 满足于管理而不顾到教育,这是对心智的压迫;教育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的行为,即儿童本身也不认为是教育。此外,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257页。
96, 由于孩子生来具有的不能自立的特性以及他作为社会个体的性质,他总是被镣铐限制着自己的活动。我们必须采用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各式各样的束缚。换句话说,对他的训练应该用合理的方式帮助他减轻约束他活动的社会镣铐。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版,第64页。
97, 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地掌握的,而是去获取的,即靠积极的努力去获得的。因此,这种知识就能变成信念,学生也会非常珍视它们。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7页。
98, 儿童教育是一门科学。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实践出真知。要从实践中摸索教育儿童的规律。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587页。
99, 所谓学习使用书中材料的方法就是提出种种问题,启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无论在校内的时候或离开学校以后,能够自己在历史、科学、传记、文学中间发现种种有价值的材料,不把时间枉费在那些多而无用的废纸上。杜威:《明日之学校》,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221页。
100, 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