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禅语_经典语录网
1,⊙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是一种福分,别人的伤害如果是满满一杯的苦水,你心如是那杯,虽能容之,却会让你满心痛苦;你心如是那盆,痛苦便不再满心;你心如是那佛,如是那海,苦便不再是苦,而是一种超度,用宽容与胸怀超度了苦,化成了甘。
2,如果人人都能“事忙而心闲”,并尽一己之力,投注于人群幸福之道,而且忙时不失道心,闲时不迷本性,就能达到人生快乐的境地。
3,人生的道路,不一定起步就辉煌。起步的时候,往往仝很艰难,但是只要制心一处,一切都可以创造,一切都可以改变。
4,⊙你爱上了自己,没有任何缺点,全都是完美的,你将最完美的你,展现给世人,你每天都将是一个礼物,是一个作品,是一个奇迹。
5,⊙发心不难勇锐,难于坚久。(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6,⊙菩萨摩诃萨于四大身生药树想,随诸众生须手与手、须脚与脚、须眼与眼、须肉与肉、须血与血、须骨与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7,⊙紫霄峰上黑云叆叇,鄱阳湖里白浪滔天。一气无作而作,万法不然而然。更若拟谊思量,迢迢十万八千。——《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8,⊙譬如深渊,澄静清明,慧人闻道,心净欢然。《法句经》卷上,明哲品
9,⊙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坛经·般若第二》
10,『最有禅意的句子』我非常喜欢这四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涵摄了佛法的一切精髓一一大悲、大智、大愿。众生无边是苦谛,烦恼无尽是集谛,法门无量是道谛,佛道无上是灭谛。前两句是下化众生,是世俗菩提心,属于福德资粮;后两句是上求佛道,是胜义菩提心,属于智慧资粮。《正法集经》云:“世尊,菩萨不需要学众多法。世尊,菩萨若能善持、善达一法,彼已掌握一切佛法。云何一法?即此大悲心也。”准的心中具备大悲心,谁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11,我们应该以真诚和包容心,来善待他人;以善巧和智慧心,来处理事情;以慷慨和无私心,来善用财物。如果我们生活的点滴中能做到如此,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和什么物,都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12,⊙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依众生心想生。《华严经》卷七,世界成就品
13,人生如跑马拉松。浮躁的心态、盲目地加速,只是一时的痛快,对长远 的发展并不是好事。很多时候,挺得住就是有成果的开始,人生到底可跑多 远,并不在于速度快慢,而是要不停地跑。无论做什么事,有明确的目标、 根据动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14,⊙如秋满月,处空显露,清净无翳,人皆睹见,如来之言亦复如是,开发显露,清净无翳。《大般涅槃经》卷五,如来性品
15, 为什么一定要你死我活,同类相残?为什么不可以和平相 处,彼此相容?承认阴阳相克,也必须承认阴阳互生。相克相生,此 消彼长,自有内在规律可循,不一定非要刀光剑影。月落日生,春去 秋来,运筹于天地股掌;星汉移位,穹窿变幻,完全凭宇宙功夫。
16,我们生活在世间,首先要清净自我的心地,由内在
17,『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发心、用心、集人人爱心;借力、用力、集人人大力。
18, 我挺羡慕写《瓦尔登湖》的那个梭罗,他笔下的湖慰藉过我 的梦,刺痛过我的现实。瓦尔登湖水总会忽然间漫过我的心头,这样 的时刻已在我的生命中持续了很多年。真的,我不喜欢寂寞,却喜欢 孤独,因为寂寞实际上是另一种喧闹,而孤独正是瓦尔登的意境,是 一种真正的安静,但我没有自己的瓦尔登湖。
19,真爱你的人,你无须听他(她)的甜言蜜语,只须看他(她)的眼神是否真诚,便会知道他(她)爱的是你,还是你身上的外在条件。真的爱,会从你的心尖流到对方的心尖,当你感到痛时他(她)也会痛;当你感到冷时他(她)也会冷。
20,⊙说法小有亦不无,以因缘故渚法生,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虽知众生实无有我,而于未来不失业果;虽知五阴于此灭尽,善恶之业终不败亡;虽有诸业,不得作者;虽有至处,无有去者;虽有系缚,无受缚者;虽有涅槃,亦无灭者。是名甚深秘密之义,《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一,高贵德王菩萨品
21, 给幼儿园孩子留作业无异于给他们刀子,这把刀子不仅会杀 害童真,而且会杀害孩子的未来。假如每个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认识 到这一点还敢给孩子留作业吗?假如一定要留,我建议老师给每个孩 子留一朵小红花,让他们戴着小红花去追蝴蝶。这样,孩子长大后, 他们的心中就会有一个永久的蝴蝶梦。
22,⊙俱时因果,异时因果,三世善恶,一切幻化。《仁王般若经》卷中
23,⊙归命佛法僧,定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获得天身。一心归信三宝,决定得大加持,所求圆满。(古印度)莲花生
24,『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快乐,你希望得到,我希望得到,他、她、它也希望得到;痛苦,你不愿承受,我不愿承受,他、她、它也不愿承受。这就是所谓一切众生平等的道理。如果我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的话,就再也不会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了。
25,⊙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者。(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若人专念阿弥陀,号日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大集经》卷一,贤护分
26,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位男士能如此大度地给人行方便,让自己不方便,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只须转念一想,世界可能从此不同,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我们的转变而变得与众不同。
27,人常会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而起心动念,接触顺境时,就高兴地得意忘形;遇到逆境则烦恼悲泣,这都是心随境转,被境界所牵制而喜怒无常、起伏不安。
28,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29,⊙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日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四十二章经》
30,⊙细沙含一方世界,野花藏一座天堂旦我们懂得放慢脚步,为自己寻找安静心空,就可以在遭遇困难时仍拥有幸福的感觉,也可以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
31,⊙若言诸业定得报者,则不得有修习梵行、解脱涅槃,当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眷属。若言诸业有定、不定。定者现报、生报、后报;不定者缘合则受,不合不受。以是义故,应有梵行解脱涅槃。当知是人真我弟子,非魔眷属。《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
32,⊙人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越是富有的人,越想更多地占有财富。实际上,“贫有贫苦,富有富苦,世间诸人皆是苦”。如果一个人没有富足之心,那么无论他富贵还是贫贱,都只能感受到痛苦。
33,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产生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产生意识。大乘佛教的观点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而是超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中观般若的大空性中,心和物是一体的;大法界的智慧中,主观和客观是一体的;究竟了义的境界中,能取和所取是一体的。
34,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35,净化人间要从净化家庭开始。
36,⊙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懂得给心灵留白,方能在纷杂繁琐的世界,淡看得失,宠辱不惊,去意无留;懂得给感情留白,方能持久生香,留有余地,相互欣赏,拥有默契;懂得给生活留白,揽一份诗意,留一份淡定,多一份睿智,生命方能如诗如画。
37,⊙『佛心禅语』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都需要做自己的主人,我们唯一能靠 的只有自己,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当你认识到这一点的那一天,就是你 成功的时候。
38,⊙不从有所得中无所得,不从无所得中无所得。须菩提,有所得、无所得平等,是名无所得。无所得,即是得,以是得,无所得。《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三,三慧品
39,⊙由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宛如铁生锈后,就会受锈的腐蚀。——《佛陀的格言》
40,世界需要和平,社会需要祥和,人心需要和气。
41,真正合格的父母,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不仅要懂得拿捏爱的分寸,还要懂得生克原理,不要等到子女走上了邪路才来后悔,适当的管理与知识的教育相结合,才不至于让孩子偏离正确的成长轨道。
42,的执著,甚至放下对“法”的执著,把一切放下,彻底放下,才能承担起“建设世间和拯救世间”的责任,才可解脱自己、解脱世人。
43,⊙问:“如何是微妙?”师日:“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床前。”——《大龙智洪禅师》
44,贪嗔痴慢皆是烦恼,疑也同样会生“苦”:比如当我们接受朋友的邀请,享受了美味的晚餐之后,怀疑朋友是否有求而来,既是对朋友诚意的一种污蔑,同时也会给自己背上沉重的负担;比如当我们站在起跑线上时,却开始怀疑自己奔跑的速度,又怎么能在运动之中体验到释放的快乐?怀疑,就像毒蛇,无论咬到谁,都是致命的。
45,活生生的往生(注),当下即是净土。(注:死在宗教上来说,为新生命的再启发;是舍掉旧的、更换新的,走向更好的天地,故日“往生”。)
46,⊙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永明延寿禅师》
47,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言重”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则“温威并重”。“厚重”即心宽意厚,善解人意,常怀欢喜心,乐于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则“人人皆欢喜”。
48,⊙你,我、他就像三个水分子,是全同,是不二的。若说有差别、若说是异化,那只不过是假象罢了。——耕云先生
49,世尊上雪山,有谁为之说。仗此无情剑,便把青丝截。四相本来空,万法一无得。解脱内外著,生死从兹歇。一虚云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