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太监宣读圣旨的台词【皇帝诏曰”这八个字?】
圣旨前为什么要加“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
这是一句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台词,充分彰显了导演的历史水平,因为这句话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在古装影视剧中,形容皇帝权威时喜欢说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皇帝说出的话就是圣旨,哪怕是随意一句玩笑都是圣旨,每道圣旨的开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然而,这些都是对历史的误读和曲解。
1,皇帝说的话不一定都能兑现
比如皇帝特别宠幸某个妃子,信誓旦旦地保证要册她为皇后,然而这个意图若是遭到皇太后、朝臣的激烈反对,很可能是无法兑现的。
2,不是所有皇帝的命令都叫圣旨
皇帝说下的命令很多,但即便被执行了,也未必叫圣旨。
圣旨确实是皇帝意图的体现,但同时必须经过皇帝个人和朝廷的共同认可,由宰相签署,才形成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上升为朝廷集体意图,下发执行。
手谕也是皇帝意图的体现,但不经过朝廷认可、宰相签署,仅代表皇帝个人意图,不具备法律效力,相当于领导“批条子”,收到手谕的人不执行也不算违抗圣旨。朝廷和宰相们对皇帝绕过朝廷直接下达手谕的做法十分反感,经常会拒不执行,以示抗议。
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断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出现在圣旨开头的时间很晚,是明太祖朱元璋发明的。
朱元璋出身草根,为了树立皇帝权威,强化皇权天赋理论,朱元璋喜欢把“奉天”挂在嘴边,比如他处理朝政的大殿叫“奉天殿",他手持的皇帝大圭上刻着“奉天法祖”四个字样,圣旨开头也加上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六个字。
古代没有句读(标点符号),我们如今读的古书都是现代人加上标点符号以后才出版的,所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六个字也是没有标点的,一些导演不明就里,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断句,断成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听起来挺顺口,却是错误的。
正确的断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帝是主语,奉天承运是修饰主语的定语,诏曰是谓语,后面是圣旨的具体内容,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的句子。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太监宣读皇帝御旨的那句前提台词是什么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
钦此!
影视剧里常见的历史错误有哪些?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大国。而为了展现过去历史的痕迹,不少导演都会拍摄一些关于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而前段时间的《长安十二时辰》非常火爆,就是以唐朝为背景所拍摄的。但历史影视剧中也会有一些错误的地方。下面就来简单讲讲吧。
一、奉天承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是太监读圣召时都会说的台词。但现在的古装剧不管哪朝哪代都是这样的开头,其实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只有明清两朝才开始使用。
二、奴才
如今的影视剧不管是哪朝太监都对皇帝和后妃们自称奴才,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宦官自称奴才始于明代。据了解,清朝的满臣和入了旗的汉臣也自称奴才,没入旗的汉臣只能自称臣。但这是清廷的一种民族歧视,因为臣比奴才地位更低。而且清朝的女官也是自称奴才。
三、击鼓鸣冤
如今不少影视剧中百姓向官吏击鼓鸣冤的情节时常出现。但是,衙门前的鼓起初并非用于鸣冤,是官员们下班的一个信息传递,就类似于我们的闹钟一样。而作为百姓鸣冤用则是始于明清,在此之前并非如此。因此这也是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历史错误。
以上便是一些在影视剧中会出现的历史错误了,是不是感觉涨知识了呢?其实,错误的地方还有很多,但不少编剧根本没发现,毕竟要做到面面俱到还是比较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