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霸王别姬经典台词截图【《霸王别姬》算是最好的国产电影吗?】
《霸王别姬》算是最好的国产电影吗?
25年了,《霸王别姬》依然是最伟大的国产片
进入正文前,不妨先回顾一下程蝶衣的经典唱段《贵妃醉酒》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电影《霸王别姬》夺得当年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这是我国在戛纳电影节历史上首次捧得金奖。
事实上,这也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
二十五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获得这样的荣誉。当年以为《霸王别姬》是华语片走向巅峰的开始,不曾想,它却是无可超越的巅峰。
01
1993年,李碧华、芦苇编剧,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出世。
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成为不可超越的荧屏形象。
回眸之间,戏中人虞姬、戏中人程蝶衣,以及同时演绎两个戏中人的第三个戏中人张国荣,都一并久久地留在了戏中
在豆瓣上,《霸王别姬》的旁边标注着,“好于99% 同性片”。
但如果把《霸王别姬》单纯的理解为同性深情,是对这部电影最大的误解。
在电影中,程蝶衣迷恋段小楼,但这样的同性情结是表象,程蝶衣人戏不分,像迷恋着西楚霸王的虞姬一样,迷恋着师哥段小楼。
“十数载恩情相亲相依,到如今一旦间就要分离。”相亲相依的何止西楚霸王与虞姬,数十载的同台,程蝶衣和段小楼何尝不是相依为命?
电影中,当段小楼与菊仙结为夫妻,程蝶衣心灰意冷,不与师哥同台唱《霸王别姬》,他改唱《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形容自己“好一似嫦娥下九重”,却“清冷落在广寒宫”。即使集万千宠爱如杨贵妃,也不免感到孤单寂寞,何况难以表露心迹的程蝶衣?
可是啊,酒是否醉了贵妃无从而知,但的的确确醉了程蝶衣。
程蝶衣企图以贵妃的角色来自我麻醉,
但他在戏台上旋转倒下的那一刻,
眼角眉梢流淌着的,却分明是虞姬的伤怀。
程蝶衣,自始至终没有跳出虞姬的感情世界。
影片中共出现三次程蝶衣为段小楼描眉的场景,三个不同场景,三种不同心境,唯一未变的是程蝶衣对段小楼的情谊
程蝶衣戏里的自我认同,是被戏外的境遇硬生生的挤进去的。他经历的不止大时代的动荡,还有个人命运的波澜。
三次暴力阉割——被母亲切去小指、被段小楼用烟枪捣得满嘴是血、被张公公猥亵......
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促成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女性身份认同,加上对师兄的依赖人格,程蝶衣彻彻底底地走向了虞姬。
程蝶衣的身份认同在短短不过三秒的情绪变换中,完成了转换
02
于程蝶衣而言,许多事情的初衷都离不开对京戏的深爱。
日本人抓走了师哥段小楼,程蝶衣前去给日本人唱戏。直接原因,是程蝶衣要去救师哥,不得不取悦日本人,但本质上,他依旧坚持着艺术的纯粹。
“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年复复”。程蝶衣的唱戏生涯也如戏中唱的那样,风雨兼程
屋内,温暖的灯光下,程蝶衣站在舞台上,一曲《牡丹亭》完美呈现。
即便危机四伏,程蝶衣依然唱得淡定且欣喜,因为他在来自异国的观众中发现了知音
屋外,狗吠声声,车灯晃眼,寒夜凄冷,程蝶衣迎着师兄,他说:“有个叫青木的,他是懂戏的”;
程蝶衣以为师哥懂他的心情、懂得知音难求的可贵,可是他等来的却是师哥的怒斥
后来在法庭上,他低语,“青木要是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
唱戏人和听戏人,就如同伯牙和钟子期一样,需要互相成全
他对京戏文化的艺术态度已超越了国籍的偏见。
后来面对文革时盲目的现代戏改编,程蝶衣仍能不卑不亢的说出京戏的本质,红色光晕打在他的脸上,他是艺术家,而非戏子。
这是程蝶衣第一次谈及自己对京戏艺术的理解,他说:“京戏讲究的是个情境”,而程蝶衣,终其一生,都没有从京戏的情境中走出来。
而段小楼面对菊仙的暗示,改了言论,与其心志背道而驰。
这部影片中,最经典的那句台词——
这是蝶衣的内心,也是虞姬的内心
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最终宿命也难逃如此。
影片的结尾,与开头照应,一束蓝光从头顶打下来,昏暗的灯光之下看不见岁月的痕迹,但命运是躲不过的。
最终,程蝶衣,以虞姬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霸王可以苟活,但虞姬必须赴死。
程蝶衣的命运与虞姬一般,自刎而死,但这般赴死,如果解读为对情爱的失望,未免太狭隘。
如果没有最后师兄提醒他唱错词,“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蝶衣会不会赴死呢?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一语点醒梦中人。梦醒这一刻的程蝶衣,大概是迷茫无措的,他从虞姬的世界里回到现实,可同时也在回归现实的那一刹那重新迷失自己
03
除却程蝶衣,为戏痴迷的,还有关师父和袁世卿。
从影片的开始,关师父充当了一个施暴的角色。
但他的暴力殴打,不是容嬷嬷式的为了暴力而暴力,为的是让戏园的孩子们流汗流泪,早日成才,这当中寄托着他的戏剧理想。
关师父坚定地认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人是无法和命运对抗的
只是这样的戏剧理想,多少有些偏执和残酷。
关师父有侠骨,也有柔肠,他把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留给了戏。
“人纵有万般能耐,可终也敌不过天命啊。那霸王风云一世,临到头,就剩下一匹马和一个女人还跟着他!霸王让乌骓马逃命,乌骓马不去!让虞姬走人,虞姬不肯。那虞姬最后一次为霸王斟酒,最后一次为霸王舞剑,而后拔剑自刎,从一而终啊!”
关师父讲《霸王别姬》的时候,眼角是含泪的,他为戏深切动容。也因此引出了他对戏曲的态度和做人的道理:
“从一而终”。“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这种认同贯穿了程蝶衣一生。
面对段小楼罢戏不演,关师父痛心疾首,不是怕自己后继无人,而是如果连唱戏的人都不唱了,京戏如何能有未来
程蝶衣成全了自我的艺术追求,而促成这种追求的,并不是霸王段小楼,而是从小对他耳提面命的关师父。
无论是对师兄说出“全凭了师傅的四个字‘从一而终’”,还是后来面对小四的轻佻,令其罚跪,并严厉教导,师父对做戏的认真和做人的倔强,在程蝶衣身上得以延续。
程蝶衣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给小四头上的脸盆注水的动作,正是他小时候关师父常做的。世代更替,对弟子的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却在这不间断的更替中,延续了下来
关师父的死,如戏一般。他死在自己的戏班子里,在为徒弟们讲戏的过程中,轰然倒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个场景,是关师父第一次在观众面前唱戏,却也是他的最后一次亮相
04
葛优饰演的袁世卿,倒也算得上电影中的反派之一,却让人恨不起来。
袁世卿是中华民国时期没落的贵族,一代梨园的霸主,他爱京戏,更懂京戏,对戏曲艺术一掷千金,毫不吝啬。
袁四爷对霸王与虞姬的这段故事似乎尤为痴迷,或许,这当中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感情故事
他奖赏给程蝶衣的礼物,不是暴发户式的取悦,而是把价值连城的礼物送给值得的人。
他爱戏曲,这种爱,在风云动荡中显得熹微。
也许,每一个戏痴之人都想做一场自己的戏梦,就像袁四爷这样
在旧时代灭亡时,他的生命也走到终点,被押走的时候仍走着戏中的四方步。
原本,英雄末路的应该是霸王项羽,但偏偏,唱霸王的段小楼不肯末路。
于是,局外人袁世卿在时代的宿命之下,淡然赴死,倒也讽刺。
程蝶衣从一而终,关师父烈士暮年,袁世卿英雄末路。
这三人的悲哀与壮烈,无关情爱,无关利益,只关乎心底对艺术不变的坚持。
曲终了,观众会散,可是台上的人,却从未散场
《霸王别姬》包裹着戏剧,而其中的精神内核, 大概就如导演陈凯歌自己所说:
“政权朝移夕转,可是艺术不变”。
人生如梦如幻,能够活出真实的自己,实属难事。如果活出幸福,那么真实或是幻梦,倒也不那么重要。
你觉得最霸气的一句台词是哪一句,出自哪里?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我认为这句台词最霸气。是的,中国人民为了胜利,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困难险阻。新中国是由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中国如此强大,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许多的人民英雄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出自于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英雄儿女》。电影主角王成喊完这霸气的话之后,随即拉响爆破简,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我军最后取得胜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展現了英雄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你被电影中哪些隐晦的表白感动过?
《霸王别姬》里面,程蝶衣对师兄段小楼说的那句经典的台词“就让我们好好唱一辈子戏不行吗?”“差一年,差一个月,差一天,差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虽然从头到尾都没有直接说过我爱你,但是这样的表白却让人为之动容。
感谢邀请!
表白这种事,对着背影大喊“我喜欢你”固然很惊天动地,但比起这样大张旗鼓的示爱,两个人在暧昧中彼此试探、纠结、猜疑、心动后含蓄的告白,远比这种惊天动地要来得更走心,《志明与春娇》就是这样。
还记得当年在公司后巷的张志明和余春娇吗?两个人相识在一个狭窄的后巷,为了躲避禁烟令,每天都有一群人在这里吞云吐雾,大家利用抽烟的间隙凑在一块儿聊聊八卦,吐槽一下各自的工作和生活,这是一个用烟联结起来的小型社交圈,张志明和余春娇最初的关系,就是从借个火抽支烟开始的。
抽完烟回各自公司的路上,彼此留个电话号码、电邮地址,一半是出于礼貌,一半是出于都市男女的寂寞。
有了联系方式,你可以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对方聊天,关键是谁先开口,这一次是余春娇。
“你在干嘛?”“吃火锅,你呢?”“朋友生日,在卡拉OK唱歌。”“有点闷,出去走走吧?”“去哪儿?”这种熟悉的对话,熟悉的邀约,在很多男女身上都发生过,我先发短信敬你一尺,你就该约出来走走还我一丈,这种你来我往很有意思。
我敢打包票,余春娇心里是有底的,她赌的是张志明对她朦胧的好感,像她这样的大龄女,不会贸然主动,当然也不会贸然的发怂。
手机真的是一个称职的暧昧工具,在明面上不好说出口的话,变成短信以后突然就变得温婉又自然起来,没有微信的年代,所有的语气都活在文字里。
躲进卫生间问他有没有到家,一见到他的回复就露出释怀又期待的笑,嗯,这种套路让我闻到了恋爱的酸臭味。
张志明是个不善表达的人,或者说,他在充分向余春娇展示他的被动型人格,明明想约你,却表现得异常不在意,明明喜欢你,却总让你感觉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他用了一种最隐晦的方式告白,隐晦到余春娇根本无法察觉,隐晦到她依然猜不透这个男人究竟喜不喜欢她。
张志明就是张志明,他没有去追问春娇有没有收到短信,懂不懂是什么意思,还是吃饭睡觉,抽烟上班,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他不习惯迈出那一步,只是太巧了,余春娇也在等。
春娇哮喘犯了,两个人相拥躺在床上静静说话,张志明说:“有些事,不用在一晚之内做完的,我们又不赶时间。”这话怎么听都弦外有音,好像是默许,好像是承诺,又好像什么都不是。
本以为什么都没发生的那一晚过后,两个人的关系会有所不同,结果并没有什么不同,余春娇最失望的事不是拒绝,而是得不到回应。
张志明自言自语说:“有些人你认识了以后,会知道跟她是朋友或是普通朋友,还是超越普通朋友的感觉,我会吸引她的注意,多过我主动说喜欢她,多难开口啊。”
有些热情就是被这样慢慢折磨消耗掉的,当对方永远温温吞吞答非所问,女人下意识会更想要一个答案,要么黑要么白,灰不拉几到底算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没准备好和别人开始,我没所谓的张志明,你说一声我就明白,我没空去猜你每天都在想什么,我听不懂你说每个人背后的什么阴谋论,我真的听不懂,很累的你明白吗?我为人很直接很简单的。”
张志明拿过春娇的手机,给她看那个隐晦的告白。
春娇从来没想过把手机倒过来看,这种告白,你不说,我不问,这句“I Miss U”会不会被耽误很多年。
好在春娇那么勇敢,让这句告白在两个人都还没有放弃的时候出现,温温吞吞的张志明,思前想后的张志明,打死不说的张志明,这一刻望着春娇笑了。
他们终于像普通情侣一样玩无聊的游戏,第一次以爱的名义愉快的聊天,在恋爱的快乐里沉沉睡去,这是最好的结局。
尽管在之后的志明春娇系列里两个人的故事一边波折一边精彩,我仍然认为第一部《志明与春娇》是彭浩翔拍得最有现实意味的作品,这个隐晦的告白梗也在智能手机出现以前流传了好些年,反正我是被它感动过,你们呢?
关于电影《霸王别姬》相较原著的改编,大家认为哪种更好呢?
一、对小说原著与电影的比较
1. 与小说中直接描写北京市集的开场相比,电影《霸王别姬》用程蝶衣与段小楼多年之后的重逢作为开场,个人认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情境更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而小说中没有的一段对话既生动地体现了两位主角的性格并交代了二人相逢之前的历史背景。
电影中的台词更有京味儿,语言也更简洁有力,据编剧芦苇所言,他在写霸王别姬的剧本之前曾反反复复将老舍的茶馆看过几十遍才将他想要表现的京味儿的语言写出来,个人认为电影中更口语化更符合当时环境的语言更能描写出那个时代的背景,也更能让观众“入戏”。
2.电影删掉了小豆子母亲把他“卖”给关师父的另一个原因。
但凡有三寸宽的活路,她也不会当上暗门子。她卖了自己去养活他。——有一天,当男人在她身上耸动时,她在门帘缝看到孩子寒碜的能杀人的眼睛……
电影中艳红将小豆子送到喜福成戏班表现出的是迫于生活的无奈,小说中的这一段却又写了迫于无奈之外的另一个原因,是艳红对于她妓女身份暴露在儿子眼前的尴尬与难堪,若要深入挖掘,或许也能挖出小豆子之后心理转变的一些根源,这与许多心理研究中所描述的后天形成的同性恋者的成长环境有相似之处。一般的家庭中,孩子都会对父母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感,而在电影中,小豆子既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父亲作为他的榜样,她母亲的职业也可能在他成长的环境中打破了他对她的认同感,因而使他在日后的成长中对异性产生恐惧与排斥的心理。这一段与影片人物的内心成长有关,不过在电影有限的篇幅中插入并使前后情节流利衔接的确有些难度。
3.“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能算一辈子”这句名台词在小说中是程蝶衣的心理活动,并没有在他师兄段小楼面前说出,而在电影中却是程蝶衣在段小楼面前说出来的话。造成此种差别的一来是小说和电影两种载体的不同,比起小说用文字来表现心理活动,电影更多的是用更直观的方式比如台词或表情动作来表现,二来电影中程蝶衣直接在师兄面前说出,更体现出他倔强和认死理的性格,他的激动情绪也更能带动观众情绪的波动。
4.小说中,段小楼与程蝶衣是在一场演出上相见,之后段小楼约着程蝶衣去了澡堂,在澡堂之中段小楼坦言他了解程蝶衣对他的感情,而在影片最后程蝶衣的自刎在小说中也只是程蝶衣在澡堂中做的一个梦。
(“我——我和她的事,都过去了。请你——不要怪我!”
小楼竭尽全力把这话讲出来。是的。他要在有生之日,讲出来,否则就没机会。蝶衣吃了一惊。
他是知道的!他知道他知道他知道!这一个阴险毒辣的人,在这关头,抬抬手就过去了的关头,他把心一横,让一切都揭露了。像那些老干部的万千感慨;“革命革了几十年,一切回到解放前!”
谁愿意面对这样震惊的真相?谁甘心?蝶衣痛恨这次的重逢。否则他往后的日子会因这永恒的秘密而过得跌宕有致。)
影片中段小楼是否知道程蝶衣的感情是留给观众去猜测的事,与之前戒毒一段一样,个人觉得影片中“留白”的处理是比小说中明言道出更高明的。而梦中的程蝶衣在一场澡堂中的幻梦中死在舞台上,真实的他却在世界上苟延馋喘的活下来,并平静地原谅了段小楼,这样的结局颇有些荒谬的意义,比起影片的结尾又是另一种味道。不过影片中程蝶衣的“从一而终”却是对于他一生追求最好的诠释,对于影片所体现的命运与背叛,正是因为他一生的坚守才使得他走到了这样一个结局,让“不疯魔不成活”无法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程蝶衣死在舞台上,或许是比让他在多年之后接受现实,让梦中的程蝶衣死在舞台上更为完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