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禅语静心的句子_心灵禅语网
1,⊙说话不急躁的人,说时心里有数,言语之间皆有分寸;遇事不怨怒的人,行事有章法,举止言谈都很从容;待人接物不分贵贱的人,平等随和,给人尊重,也往往受人尊重;得失随缘的人,往往宠辱不惊,所以生活总是心平气和。若能做到时时刻刻都心平气和,与佛有何不同呢?
2,⊙若断爱无余,如莲花处水,芘刍舍此彼,如蛇脱旧皮。《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五
3,压力即希望,烦恼即菩提!压力最大时是事物得以实现的最佳期,也是不二法门!
4,⊙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自代。《法句经》卷上,爱身品
5,⊙ 佛说,是非的原则是将心比心,要经常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
6,⊙云何心一境性?善男子,谓通达三摩地所行影像唯是其识,或通达此已,复思惟如性。《解深密经》卷三
7,⊙僧问:“如何是大阳境?”师日:“赢鹤老猿啼谷韵,瘦松寒竹锁青烟。”——《大阳警玄禅师》
8,⊙于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
9,⊙若说法时,应净三轮:谓所为众生、我不可得,亦不分别自为法师,于所说法而无住着。如是说法,是名说一相法门。《大宝积经》卷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
10,要解除生命当下的烦恼,就是要敢于承担,而不是躲避。
11,『最有禅意的句子』想快乐生活,需先学做人;学做人,应先懂得如何爱人。
12,⊙月未没,日又出,日月往来无间隔。奉观禅流莫追寻,追寻特地生疑惑。——《石门山慈照禅师凤岩集》
13,⊙诸不善法生,为因能感苦,皆意为前导,与烦恼俱生。意为前导法,意尊意所使,由意有染污,故有说有行,苦随此而生,如轮因手转。诸净善法生,为因能感乐,皆意为前导,与善法俱生。意为前导法,意尊意所使,南意有清净,故有说有行,乐随此而生,如影随形转。《本事经》卷一
14,『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有爱心的人,处处给人温暖;有私心的人,处处给人冷漠。
15,⊙住三解脱不入正位,随众生欲严净佛土,于刹那顷,速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宝积经》卷八十三,无尽藏菩萨会
16,⊙千万不要愁肠百结、心灰意懒,放纵自己甚至放弃生活。那些非理智的行为也只能让你体味“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滋味,让你的人生毫无生机,甚至毫无意义。我们应当看淡一切,好好善待自己。人是在痛苦和烦恼中生存和逝去的,没有经历痛苦的人生是很肤浅和简单的。
17,理与事之间需要的是人,理圆、事圆则人圆。
18,我们的智慧本像月亮一样光明,如果没有被云雾般的烦恼遮住本性,就会永远光明无比;我们的福德本像月亮一样圆满,如果没有被罗喉般的私心毁灭功德,就永远那么充盈。我们对着月亮祈愿吧,愿我们早日去除烦恼和私心垢念,早日回到如月般明亮圆满的本性!095
19,⊙发心菩萨,若于如是一切诸法,不爱着、不思想、不见不知、不闻不识、不取不舍、不生不灭,是则名为真发心也。《大宝积经》卷-。四,善住意天子会
20, 若在雨中,谁是那把撑开的伞;若在风中,谁是那堵宽厚的 墙?有些人在寻找,眼含热泪;有些人在等待,精神寂寞;有些人已 拥有,寻找、等待、拥有,是爱的历程,也是人生的历程,都需要强 大的心灵支撑。
21,有了生命价值永恒性的观念,就有了对人的言行负责任的思想做基础,人类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证。
22,⊙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人冤枉、误解,然而很少有人能够忍耐再 忍耐,不是心平气和对待,而是拼命地辩解,甚至发生争执。这样不但不 能消除误会,反而会加深误会,激化矛盾。这时候,我们要学会忍,不能 忍也要忍。小忍成仁,大忍成佛。刘邦就是因为能忍,最终成就大业。
23,要众生都有心病,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即成忧愁。
24,一件东西能充分使用时,就会突显它生命价值的存在;如不加以爱护惜用而任意毁坏丢弃,就如同扼杀了它的生命。
25,拥有少欲,才能生起小乘的I叶J离心;拥有爱心,才能圆满大乘的菩提心;拥有智慧,才能证得金刚乘的大手印。有了出离心,才能做到诸恶莫作;有了菩提心,才能做到众善奉行;有了大手印,才能做到自净其意。出离心、菩提心和大手印之见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三藏十二部的要义,显密佛教的核心。
26, 花开了,花必定要谢,不然果实往哪儿结呢?大多数花的使 命就是结果,然后在果实里重生;少数花只为自己的艳丽开放,绚烂 一次就够了。
27,『好事常提起,是非要放下』 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
28,⊙一个年轻人对禅师说:“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聪明人?”禅师反问道:“你是想要解决智力问题的聪明,还是想要解决内心问题的聪明?”年轻人疑惑地问:“有何区别吗?”禅师道:“一种是关于生存能力的聪明,能养活你自己:一种是生存境界的聪明,能战胜烦恼。”年轻人说:“当然是能战胜烦恼的聪明。”禅师答道:“那就做一个慈悲的人,从慈悲中得到的智慧,就是能战胜烦恼的聪明。年轻人又问:“如何做一个慈悲的人呢?”禅师答道:“有感恩心、知足心,要常想‘我能给别人什么’,不能自私自利,只计念‘别人能给我什么’。”
29,『禅语悟道』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犹如凤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凤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体一般,慈悲和智慧既是两面,又是一体。
30,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怀一颗谦卑之心。
31,『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不真不实而相信,是迷信;人云亦云,是无知。
32,⊙自得解脱,解脱眷属;自得调伏,调伏眷属;自得寂定,寂定眷属;自得度脱,度脱眷属。《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33,用慈悲心来关怀他人,乃至遍及于一切众生;要用智慧心来观照自我,乃至微细的每个念头。慈悲如两足,能遍行各地、了无障碍;智慧如双目,能洞察真伪、发现实相。
34,⊙视人之善,犹己之善。视己之善,犹人之善。念念同观,亘古无间。法界偕游四德城,方满最初宏誓愿。视人之恶,犹己之恶。视己之恶,犹人之恶。猛省力除,无令愧怍。法界众生三毒除,彼我同归无上觉。视人之乐,犹己之乐。视己之乐,犹人之乐。所欲与共,嫉妒永却。法界同欣法喜充,不向偏空寻略约。善恶性具,善恶性空。何喜何怒,如空御风。默持机感,妙应无穷。大圆镜智照不疲,岂似权乘作意通。(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九之二,《四无量心铭》
35,⊙非空非海中,非隐山石间,莫能于此处,避免宿恶殃。《法句经》卷上,恶行品一切众生所作业,纵经百劫亦不亡。因缘和合于一时,果报随应自当受。《光明童子因缘经》
36,心无主宰则虚空无物,也找不到真正的安乐与满足。要认清心,必须认识“心”与“相”的逻辑关系。古人造会意字,“心”上有“相”便为“想”。而我们每天千丝万缕的动念,都是“想”,并不是我们的本心。
37,⊙一切世间所有福德,不及如来一毛功德。《优婆塞戒经》卷一,修三十二相业品
38,⊙心不至第二,已灭坏不续,我为弟子说,念展转生灭。《入楞伽经》卷十
39,⊙饮食男女、声色货利,非能障道也,障道者唯此妄心也。(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三
40,佛本多情,时时惦记着天下苍生。修禅者的心境,是以慈悲之心,普度众生。佛法中的慈,是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而悲则是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二者合称为慈悲。在圣严法师眼里,慈悲是佛法的开端,也是佛法的精髓。
41,现代人之所以焦虑、苦恼,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想要的太多,以至于无法放下,自然就会因为得不到而痛苦,然而大多数人都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却忘记了知足常乐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42,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有到来,只有今天是属于自己的。人的一生是 由每个今天构成的,认真对待每一天是对生命的一种责任。所以,今天要做 的事情不要等到明天。接受现实,无论是美好的、风光的,还是失败的、挫 折的,或者痛苦的。只有你接受现实,你才能真正认清当下的处境,也才能 用好当下的力量,从而走得更好,跌倒的将更容易振作起来,美好的将更容 易持久。
43,⊙事物本身没有快乐与痛苦之分,一件事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关键是看我们抱着怎样的心态、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如果我们对周遭的事物感到不舒服,那也许只是我们的感受造成的。
44,⊙ 从来不犯错误的人没有,从来不犯过去曾经犯过的错误的人也是不多见 的。颜回这种反省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45, 有些人总是热心于自己办不到的事,对办得到的事反而失去激情。
46,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很匆忙,只能说明其本身有问题,是他“心里有事,不够干净”。心亡则忙,太忙使生命缺氧,整体失序的欲望膨胀使人不堪负累,所以,我们需要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小孩永远都不会太忙,即使他们玩得团团转,也都是有序的、快乐的!
47,发短信会影响一个人的运势,如果发出的短信是吉祥喜悦的,产生了好的阳性气场,让朋友们开怀,那当然就“发了”;反之,日常生活中,我们言行举止会造业也会结善缘,所有的因果都在一念之间。
48,能利用时间,多发挥生命功能,利益一切众生,就会觉得生命更踏实、更有意义,此即幸福感。
49,⊙宁起我见积如须弥,莫以空见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治。《大乘宝云经》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