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经典佛语人生感悟_佛家禅语网
1,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自己每天摄人食物,实际上是在服毒;本来摄 人食物是为了补给生命,实际上却在戕害生命,我们最想掐死的是谁?
2, 假如我们不能给予他人什么,就不要期待他人能给予我们什么。
3,⊙如何面对这些外物,佛教大师的观点是从“舍”中寻得更宽广的精神境界。
4,众生虽与我非亲非故,但是他的苦就是我的苦,他的痛就是我的痛。苦在他的身,忧在我的心;伤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这就是“同体大悲”。
5,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相生相克,相互克制并不全是坏事。而夫妻之间的关系很是微妙,相克便是相互抑制,一个男人如能克制女人,让妻子能相夫教子那是美满家庭的必然条件。而如果反过来,丈夫克制不了妻子,让她反而风光过丈夫,在外打拼事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那就很可能出现破婚之不幸。
6,『刚柔与动静』 舌存见齿落,刚强不胜柔。户朽枢不蠹,偏执岂圆融。
7,人生无常!社会需要你,就必须赶快付出;今天走得动,就赶快起步走。
8,⊙在人生跑道上,有人用心欣赏风景,有人努力让自己成为风景。人生只有三天,做人不能只停留在过去,或寄梦于未来,唯独忘记了现在。你心里比谁都清楚,你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你自己选的。虽然你会抱怨,偶尔你也会问自己累不累,值得不值得,然后每次你都告诉自己,累但是值得。
9,⊙诸上座,佛法无事,昔之日月,今之日月。昔日风雨,今日风雨,昔日上座,今日上座。举亦了,说亦了,一切成现好。——《千光环省禅师》
10,我们要接受天下人、事、物的磨练,方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伟人。
11,⊙贫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忧苦者咸使快乐。《华严经》卷六十三,入法界品
12, 机会的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往往没有被很好地运用,一半被客观把 持,能让客观听命于主观者极少。因此,人的一生难免遗憾,注定残 缺。残缺和遗憾是生命的常态,不妨乐观一点。
13,⊙起一意有百劫殃,譬如种谷,百倍万倍。《佛说骂意经》
14, 许多人正在死去,我们还活着,这是一种多大的幸福?
15,⊙无力饮池河,讵能吞大海?不习二乘法,何能学大乘!《地藏十轮经》卷六
16, 如果年轻时遭遇苦难和艰辛,不应该蹙眉,而应该欣喜,因 为这是上天对你的格外垂青,已经许了你一个灿烂的未来。不经苦难 的淬火,不经艰辛的磨砺,你的人生之剑哪来锋利,你又怎么能在生 活的征途中所向披靡、攻城略地,并最终建立自己辉煌的生命帝国?
17,⊙一切智道常现在前,未尝散乱,是名禅那波罗蜜。《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18,⊙上山总是吃力的。累了,路边歇一歇,接着再走,不必怨
19, 什么是岁月?少年不知道。当倏忽间人至中年,方知时光的 无情。照片记录个人史,一幅老照片就是一页历史。可惜很少有人拥 有自己的编年史,拥有的大多是断代史。但是,又有谁不愿意拥有一 部自己的编年史呢?
20,一心做好事,自然就有福。
21,⊙谓手自杀生、教人令杀、赞叹杀生、见人杀生心随欢喜,乃至自行邪见,教人令行、赞叹邪见、见行邪见心随欢喜,是名四十法成就,如铁枪投水,身坏命终,下生恶趣泥犁中。《杂阿含经》卷三十八,第1061经
22,⊙『佛心禅语』 身处嘈杂浮躁的世界里,往往会被许多表面现象所迷惑。你必须时刻 保持清醒的头脑,静下心来不断反省和总结,从而不断地进步。
23,自信是消除疑心的起点,信人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在与人交往时建立互信的关系,才能给双方以真正舒心的环境。
24,一位师姊问:“何时运才能通?”师言:“心开运就通。日日欢喜过,即得心自在。”
25,⊙言证人者,彼微细智亦不生灭,与真如无异,无可分别,是名证人。《大宝积经》卷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
26,⊙ 如果我们心中充满了怨恨,不但不会有快乐的心情,而且更会损害健 康,于是受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仇恨只能是一种无能之举,假如别人伤 害了自己,千万不要只会怨恨,关键是要学会慈悲,并避免被别人再次 伤害。
27,⊙心无尽故,智亦无尽。《华严经》卷六十九,入法界品
28,⊙离心求法者外道,执心是佛者为魔。(唐)大珠慧海禅师
29,⊙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圆觉经》卷上
30,脚浅一脚地前行,累么?当然累,背了那么多东西,岂有不累的道理。
3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莎士比亚说:“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进口与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
32, 金钱压低了许多高贵的头颅,格调当下也很容易被收买。
33,⊙人生中,有些东西,只是数字,不必太刻意;有些人,只是过客,不必太留恋;有些事情,也只是事情,不必太奢望。
34,只要我们改变面对困境的心态,时时积德行善,我们的命运便会从此改变。
35,克己,则能减少碳足迹。
36, 我们常常做一些看似有用,其实无用的事情,常常说一些看 似该说,其实无关紧要的话,常常写一些看似有意义,其实可有可无 的文字。或许这并非我们有意为之,却总是欲罢不能。为什么会产生 这种现象?个人觉得,这可能源于人性中的一种迷惘和无助,也可能 源于生命的孤独与寂寞。
37,欲望如刮骨钢刀,不能丢下就无法脱离苦海。
38,⊙出家之人以身戒心慧为本,不得造经像寺舍等业,错乱次第,故唯得指授法则,劝化俗人。俗人以金石土木、牙角布帛而作佛像,道人修五分法身、学三佛行,名为造像。俗人以纸素竹帛,笔墨抄写,以为经卷,道人以闻思修为造法也。俗人以草木墙宇而造寺,道人以菩提涅槃,智慧万行所住大乘之宅为寺。(唐)道宣《四分律行事抄》
39,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40,⊙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41,许多“聪明人”在见到“便宜”的时候,就忘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只要你坚持正道,骗子就无隙可钻。
42,⊙依托众缘,速谢灭已,续和合生,故名缘起。(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十
43,⊙于诸菩萨起深爱乐,犹如大师;于正法所,起爱乐心,如自己身;于如来所,起爱乐心,如自己命;于尊重师,起爱乐心,犹如父母;于诸众生,起爱乐心,视如一子;于阿遮利耶受教师所起爱乐心,敬如眼目;于诸正行起爱乐心,犹如身首;于波罗蜜起爱乐心,犹如手足;于说法师起爱乐心,如众重宝;所求正法起爱乐心,犹如良药;于能举罪及}乙念者起爱乐心,犹如良医。《大宝积经》卷四十一,菩萨藏会
44,⊙信如手,如人有手,人宝山中自在取宝。……无信如无手,无手人人宝山中,则不能有所取,无信亦如是,人佛法宝山,都无所得。(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一
45,⊙骄傲是失败之母。《经集》第四品,第八章《波修罗经》
46,⊙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
47,以“慈悲”为原点,用“喜舍”为推动力向前进步。
48,⊙言词所说法,小智妄分别,是故生障碍,不了于自心。《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