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君子的名言


1, 君子对于行事,不以不正当的难能为可贵;对于学说,不以不正常的明察为珍贵;对于名声,不以不正当的流传为宝贵。只有这些都符合礼义时,才是难能可贵的。

2, 君子安贫乐道,道所指的就是儒家修、齐、治、平的仁德道义。君子乐于见到伦理清明、风俗淳朴、天下安宁的景象,并将之作为毕生的追求。而小人只在乎一己欲望,以满足自我的温饱淫乐为目的,不顾及他人的利益。仁义之道和欲望,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两极,若用仁义之道来节制欲望,就能快乐而不迷乱;但如果耽于欲望而忘却道义,便会迷乱而不快乐。君子之所谓君子,就是始终把仁德道义放在心间,并以之作为行事的准则,所以能够做到近以修身、远以安民。

3, 君子以行动来说话,小人用舌头来说话。

4, 心如果公正,就自然清明;心偏邪,就会产生黑暗。端正诚实就可以通达,欺骗虚伪就会产生蔽塞。诚信就会有所感应,夸大虚妄就会产生迷惑。这六条都是君子非常警戒的。

5, 君子不会因为安然就肆意妄为,也不会因为艰险而改变初衷。

6, 诚外无物意思是说世间万物都遵循着本性真实地存在,除此无他。做人做事亦是如此。真诚乃做人之本,除了诚心待人、诚心做事以外,其他的想法都是多余的。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无论个人,还是集体,甚至国家,都一样是无诚不立。诚信能释放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正能量,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

7, 然而,净拭冷眼、勿动刚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需要在生活的磨砺中逐渐培养的。在日常的生活、为人处世时要讲究方法,待人有时热情过度,往往会造成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悖。更何况,世事纷纭、人情难辨,说话之前,须先咽回肚里,三思而后言;行动之时,须先退而向隅,三思而后行。不过,《菜根谭》所言这类处世之道,时有过于圆滑、世故之弊,值得注意和警惕。

8,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有一篇名文一一《朋党论》,文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为什么君子有朋而小人无朋?作者进一步解释道: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表面上看,本则格言与欧阳修的论述有不合之处,但根本上是一致的。它们所共同告诉我们的处世智慧是:人与人交往,不能以利苟合,不能搞亲亲疏疏那一套;要既讲原则,又谋团结,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为什么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反对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本质上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9, 作为一个君子,我们可以把精神寄托在某件物品上,但是不可过分把心思沉迷在上面。如果只是一种精神寄托,纵然物品是微小普通的,也能够给我们快乐;即使物品极其昂贵、充满诱惑,也不会造成玩物丧志的恶果。然而,假如心神沉迷于物品,再微小的物品也能造成危害,再美好的物件也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

10, 孔子这里把义与利作为一对伦理范畴对举:义重在群体利益,利重在个体利益。孔子并不完全排斥个体利益,他在《里仁》篇中就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可是,孔子认为谋求利益不能违背仁义道德,所以他又说:(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究竟把义放在首位,还是把利放在首位,孔子认为这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试金石。

11, 君子进的时候要遵循道义准则,退的时候也要不失道义准则。

12, 君子修身养性,虽然居住在屋黑瓦漏的地方,但他美好的名声流播于四方万里之外,难道是其所主观希望的吗?

13, 孔子打算到九夷之地去居住。有人对他说:那里太偏僻蛮荒了,您怎么能居住啊?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还有什么偏僻蛮荒啊?

14, 如何识人、辨人是一门大学问。我国古代就有很多相人之术,也不乏知人善用的先例。这里所讲的,是识人、辨人的一条基本原则一一秉持公心,无所偏颇,不为私欲蒙蔽。这条原则在当今的适用性更强。今天,我们的国家和各项事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如何建立高效的选人用人体系,又如何确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是十分关键的。一个公字,无疑是第一要义。只有秉持一颗公心,才能将优秀人才选拔出来;也只有秉持一颗公心,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15, 治疗疾病,需要良药,但良药往往苦口,很多人正是畏惧这种苦,而情愿让疾病吞噬健康。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讳疾忌医而病人膏盲的掌故,讲的就是这个教训。有些人喜欢听小人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即使明知甜言蜜背后隐藏的是陷阱,也如飞蛾扑火般在所不惜。相反,对于那些有益的却不免带着锋芒的劝诫之辞,有时纵然明知对方是善意的,却总是难以接受,致使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16, 君子行为处事有自己的原则: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做欺心败德之事,如同道德修养高超的人来去不着痕迹。不管时势如何变化,君子始终心怀高尚的道义以应对之。

17,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矛盾的,看似对立的双方,又是统一的,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个原理,在社会学上也是相通的。很多人处心积虑追名逐利、市恩邀宠,却不曾想到(或不愿顾忌)祸患、伤害、怨恨、诋毁这些负面的东西也会相伴相生,随之而来。因此,面对名利、面对诱惑,一定要顺其自然、安之若素,不宜刻意追求,更不能趋之若鹜,这样才能保持和平安宁。

18, 进德修业是君子的两大功课。所谓进德修业,首先要做到推忠于人,以信待物,君子的德行便会每日进步。其次,辞是文教的意思,诚是诚实的意思,在外要修理文教,对内则要立其诚实,内外相成,才能成就功业,故云居业也。君子在内在诚信、外在文教上修养自己,又能做到推己及人、待人以诚,那么便会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闷,始终凝聚人心,不会犯什么错误了,始终保有平安。可见,在一个人的生活工作中,忠信、立诚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19, 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20, 君子担任职务时就考虑如何造福于人,面对上级官员时就考虑如何举荐贤明,因此能够居上位而下面人不怨恨,在前任而后来者不埋怨。

21, 讨厌诡诈而平平实实行事,这固然是君子的本色;然而不识诡诈,进而陷入别人的奸谋中,也是要被世人讥笑的。所以正人君子即便不喜欢诡诈和计谋,却也不能不知道诡诈的权术。

22, 君子修养自己,就是为了使自己获得仁与义这两种优秀的品德。那么如何达到仁与义呢?在荀子看来,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诚,认为只有讲诚信,不虚妄,才能把事情做好,也才能有仁有义。我们说话办事,诚是第一准则,不能违背诚。有了这个根本前提,一切美好的品质都会相映生辉。

23, 疾恶如仇,见善而思不及,这是一个很高的道德标杆。然而现实往往又是复杂的。假如一个人做了一点善事,周围人都一味地为其唱赞歌,有时未必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行善本来是好事,是自觉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事情,但是过度吹捧很容易让行善的人将自己的行为与功名利禄相联系,从而使思想变得不纯粹,行善也就悄然变味。同样,对错误的行为,固然需要制止,但也不能不具体分析错误产生的主客观条件,只是将犯正确的人一棍子打死,而不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那么只会增加犯正确的几率,使自暴自弃之举增多。我们在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如何对待正确和错误、积极与消极的考验。正确的态度是,既要防止捧杀,又要防止棒杀。对待好的,表扬要适度;对于坏的、不良的,要立足于挽救教育、改早改小。后一点尤其重要。

24, 天道运行刚强雄健,君子应效法天道,像它那样精进奋斗、自强不息。大地宛若坤卦,德性仁厚,君子应效法大地,像它那样宽厚和顺、承载万物。

25, 天地是宏大的,不诚实就不能造化万物;圣人是智慧的,不诚实就不能教化万民;父子是亲近的,不诚实就会相互疏远;君主是尊贵的,不诚实就不会被人们尊重。诚实,是君子必须遵守的,也是行政的根本要求。

26, 宋代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古之仁人,不会因景色满目萧然而悲戚,也不会因春和景明而心旷神怡,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的忧乐是出于对国家、百姓的关心,而不是发于自身的私情。那么君子何时会感到快乐呢?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民族。可以说,正是这种生于优患,死于安乐的集体自觉,才是保证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砥砺前行而兴旺的力量源泉。一个民族如此,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人生于世,应该时时刻刻有危机感、紧迫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动力。

27, 孔子说:君子谋求大道而不谋求食物。去耕作,也可能遭遇饥饿;去学习,倒可能得到俸禄。君子忧虑的是正义大道能否畅行于世,而不是自己生活的贫困与否。

28,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华而不实都是不受人欢迎的。君子讲究实际,注重实效,致力于实在而具体的事情。今天做工作千事业,尤其要注意以实绩取信于民,切实防止各种表面政绩、形象工程的发生。

29,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才具谦谦风度。这是孔子所赞扬的有礼有节的君子形象。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宣扬刑名法术之学,对外在的美貌华饰有所排斥,认为它们掩盖了真实的内心与本质。两家观点虽异,却有共同的立场,即质为文本,内在品质是最需要坚守的东西。

30, 君子喜欢别人的优点,而忘记了自己的优点;小人喜欢自己的缺点,而忘了别人的优点。

31, 孔子说:君子只是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而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32, 君子评价别人,必须要首先自我审问内心,如果内心无所求,那么所形成的评价就是公平公正的;如果自己首先有私心,那么做出的判断和评价就会有失公允。

33, 君子谋求的是国家大事,小人图谋的是自身的私利。谋虑国家大事的人,首先为天下百姓操心;为自身谋虑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私利。这大概是有智慧的人志向深远,所谋求的目标宏大。正因为志向的远大,才能够顺应天意民心。

34, 孔子说:君子追求和谐却不求同一;小人追求同一却不和谐。

35, 君子的行为标准在于是否符合道义,不会因为财物的诱惑而丢掉原则。孟子曾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扰乱君子之心,贫贱也不能改变君子之志。当今一些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走上违法乱纪之路,正在于他们缺少君子的气节风骨,轻易被钱财所收买。

36, 君子白天勤勉努力,夜晚也保持惕惧省思,这样虽然有危险,也能够转危为安。

37, 君子刚正之气充沛、才能完满,就能够实践抱负,能够保全生命名节。

38, 君子这一理想人格,一直被塑造为刚毅不屈、庄严不苟的形象。但是到了宋明以后,伴随着时代思潮的变化,文人们又试图在君子人格中追加上一层稍显轻松的色彩,那就是所谓吟风弄月的雅趣。这其实是个性解放、人性觉醒意识在道德伦理领域的自觉反映,应当积极肯定这种改变。因为它使得君子人格在坚守基本伦理原则的前提下,更加丰满、立体,可亲、可爱,这显然有助于君子形象的深入人心。

39, 君子对无益于己、也无益于他人的事情坚决不做,避免浪费时间、精力;对于不符合自己身份、可能带来屈辱的事情也坚决不做,以免带来不好的影响,有损名望。这就要求君子具备洞察利害、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做到趋利避害,使个人的言行都符合道义和礼仪。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

40, 《汉书》中有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河水太清澈了,鱼儿就无法生存;一个人太苛刻了,就很难交到朋友,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所以君子要有容人度量,决不能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都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地方。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对人求全责备,那一定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将因此错过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机会。

41, 君子之所以学习,是为了明白事理,为了济世救民。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玩文字游戏,那就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

42, 仁知勇(即仁爱、智慧、勇敢)是君子的三种品质。这三种品质都非常重要,不过孔子又认为,仁高于智,智高于勇。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是的,一个没有良知、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人,他的智慧和勇敢就容易用错地方,甚至会沦为人民的罪人。

43, 一个人以什么为追求,以什么为目标,直接导致他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能达到什么样的人生成就。有些东西,可能人人都想获得,比如学有所成,比如品行高尚。但为什么往往只是少数人能够获得呢?似乎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身为君子,修炼品德和提升智慧是他的终极追求,为了这个追求,他可以拒绝地位尊贵的诱惑,也毫不以俸禄微薄为意,这才使其能够成功。如果专注于蝇头小利、浮华虚名,那么自己的理想追求,最终显然只能是镜花水月,竹篮打水了。

44, 行很多善事,亦会因为偶尔做的一件贪图小利的事而成为小人。可见,成君子难,成小人易。君子贵在从始至终的坚持,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念而坏了名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5, 生活中,我们很钦佩那种在危急关头临阵不慌、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这种风度决非与生俱来,而是由于后天的修持。持身不可轻,用意不可重,可以看作对后天的性格磨炼的要义。轻重是相对的,一个人做事固然不可过于轻率鲁莽,也不可考虑太多,陷得太深。轻与重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

46, 君子心存公正,普遍善待他人,而不偏袒徇私;小人偏袒徇私,往往拉帮结派,而不普遍善待别人。君子宽容大度、宽宏大量;小人则十分排外,打击异己。周和比是区分君子、小人的关键。

47, 为公还是为私是衡量一个人胸襟和境界的标杆。我们在面对公与私的时候,是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分明、公私兼顾,还是损公肥私、假公济私?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进步,个人的正当利益和私有财产已经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对象,而且国家鼓励个人通过正当途径合法致富。但如果通过窃取或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等手段充盈自己的腰包,那就是不道德甚至犯罪的行为,更不应当是君子所为。

48, 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总是烦恼。一个人胸怀是否宽广(雅量之有无),是区分君子与小人、贤良与不肖的界限,而为官者尤其应重视这一点。

49, 贫穷的人家经常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贫穷的女子时常把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虽然外表算不上豪华艳丽,却有一种纯朴脱俗的气度。那么,君子一旦处于失意潦倒的境遇时,怎么能颓废不振、自暴自弃呢?

50, 孟子所说终身之优,即担心自己的道德品质不能达到较高的理想境界。其观点的意义在于,要求人们用真善美的标准审视自身和外部世界,在精神完善方面始终不满足于现状,对自身堕落永远保持警惕。所谓一朝之患,是指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麻烦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在孟子看来,一朝之患不仅不应转移人们的终身之忧,而且要促使人们重视终身之忧。如果我们有了终身之忧,时时处处以仁德存养己心,以仁爱之心待人,以正确的言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就会较少陷入烦恼和忧虑之中,就很少有一朝之患了。孟子伦理学的要点,就是力图用崇高的精神来克服客观世界中的问题和主观世界的烦恼,这可与孔子所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相互参照。

51, 君子也会有抱怨,但不会耽误正事。

52, 君子不仅应该是个有德行的人,也要是个有智慧的人。所讲的君子不仅要明了世间万物生息消长的规律,在自身的出处进退上也须顺应天理,该行则行,应止则止,做到谋时而动,顺势而为,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个人行为处事,尤其是在遇到突发情况或疑难局面时,如果只知一条道走到黑,不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应变,那么本质上是愚钝的,称不上有智慧的人,也就很难称得上是君子。

53, 因为抱怨而耽误大事,这就是不善之举。人非圣贤,不可能不遇到困惑、为难之事,有时抱怨一下、发些牢骚是正常的,若因此误事,甚至沉沦,便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多重惩罚,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在困难之时,尽管心存抱怨或不满,但对于该做的工作、该担负的责任等,君子应不受一时情绪的影响,勇敢面对,并设法解决和完成。这样才是向善如一,有始有终。

54, 伪装善良的君子,和恣意作恶的小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如果改变自己的操守志向,还不如一个小人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55, 人们说不隐善,不讳恶,又说举贤不避亲,说的就是评判善恶是非优劣,要就事论事,客观评价,不能牵扯到事物本身之外的其他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明明看到别人错了,却不愿、不敢提醒告诫、当头棒喝;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坚持的是对的,自己的素质对于某个岗位、某项工作是最适合的,却又犹犹豫豫、扭扭捏捏,生怕担着一份不自谦的恶名。这些做派,本质上都是受到庸俗社会学毒害的结果。保持这种态度对己,则辜负了自己;对人,则伤害了同志;对待工作,则事业会受到损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庸俗社会学对人们的影响,个人要在修养上下工夫,制度保障也必须及时跟上。

56, 小人会把自己的错误行为怪罪到种种客观条件上,如深陷困境和被逼无奈等。而君子在任何时候都能表里如一、保持本色。小人和君子这种不同表现是由其内在本性决定的。

57, 五代的冯道从雅量的视角解读孔子的这句话:雅量之有无,以别君子与小人、贤与不肖也,而为仕者尤重之。(《仕经雅量》)是否拥有雅量是区分小人和君子的重要标准。君子立志高远,故心胸开阔,不把蝇头小利放在心上。而小人胸无大志、唯利是图,凡事斤斤计较、睚眦必报,这样的人不能担当大事。当官的人尤其要有雅量,只有胸怀宽广,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58, 肝脏如果受损,眼睛就看不见;肾脏如果受损,耳朵就听不见。遭受损伤虽然在人看不见的地方,但病症一定表现在大家都看得见的地方。所以说君子如果想在公开场合成为清白之人,就先要在隐蔽场所自觉杜绝罪恶。

59, 贤人君子要把天下的重任担荷在自己的肩上。

60, 君子行事有准则,不会因为情感而失去理智、因小利而丢失大义,所以难以投其所好;小人最在乎一己好恶,常常罔顾规则,因而容易用利益去取悦他。但是,遇到正经事时,君子能做到任人以贤,客观地评价、选用人才;而小人用人则缺乏公正的态度,或拉帮结派,或求全责备、假公济私。这就告诉我们,在平常工作中,不能仅以好不好相处作为能否合作的标准,更多的还需考虑对方的品德,要做到亲君子而远小人。

61, 关于义与生、道义与生命的关系,孟子有一段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当舍生取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段议论,与孟子的主张前后照应,甚至比孟子所言更富于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视死如归也因此成为后世仁人志士自我激励的座右铭。

62, 强调的是君子当加强学习,以谋道为业。真正的君子,是具有担当精神的,他们不谋求一己的丰衣足食,而忧虑人生理想能不能实现、天下大道是不是畅行。君子优道不忧贫,即使处于贫困当中,也能做到安贫乐道,以追求大道为使命。

63, 君子拥有势力不会以势压人、以势牟利。而小人则将势力看成为他们捞取好处、颐指气使的本钱。趋炎附势的人想尽办法、妄图从小人那里获得好处,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小人因其自私的本质,不会给别人带来好处,趋附他一定会招致祸端。这里的小人,并非指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而是指邪恶之人。

64, 君子、小人虽然表面看起来一样,但在面对义和利的时候,就截然不同了。君子以义为先、以善为先,小人唯利是图。君子所做的是保护他人利益、牺牲小我成全大家的大义之举;小人所做的是以邻为壑、损公为己的不齿之事。

65, 君子勤身以修道,日益辉光;小人自大自满而不求上进,终至困辱。

66, 提倡聪明不露才华不逞,只有谦虚谨慎、大智若愚,才能任重致远。这是一种有智慧的处事法则。人们常说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也是这个道理。

67, 君子对待他人,应当在别人犯错误时看到其好的地方,而不应该在别人无过正确的时候吹毛求疵。君子对待自己则恰好相反。

68, 君子以为宝贵的,不过行善而已。

69, 君子如何处理言行关系?孔子在多个场合予以反复论述。所说的敏于行好理解,认识也比较一致。那么讷于言意味着什么?就是告诫人们要少说多干,而不应多说少千。这里是不是说君子的言语反应真的迟钝或者拙于表达?显然不是。因为君子对自己的言语很重视,只是他不愿意随随便便表态,不愿意夸夸其谈,而是希望在经过实践之后再用言语进行总结、表达,并且重视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即人们常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

70, 在封建专制时代,君子的遭难多与其说实话有关。说实话本无过错,问题是一些人很少能够接受实话,他们更多满足于假话的悦耳,而无虚心纳言的宽广胸怀。好慕虚荣和虚伪的人缺乏远见卓识,这种人不是君子,势必难与君子志同道合。社会上好慕虚荣乃至虚伪的人很多,由此也决定了君子的弱势地位;不爱听实话的人更多,与假话相比,君子的实话竟是一种显著的缺陷了,这实在是君子和社会的其同悲哀。

71, 玉不琢,不成器。打理玉石,需要不断地切磋琢磨,以形成造型优美的形态和温润晶莹的光泽。君子修身亦如是,须虚心勤勉,一点点提升自己,逐渐形成让人敬仰的光辉人格。小人却容易自满,疏于修身,不求上进,甚至放纵自己不好的德行,以致落入被人轻蔑的境地。

72,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都是君子做人的信条。君子既不会因他人不如自己而对其傲慢无礼,也不会因为别人曾经有过过错而看不起别人。仁义为怀、宽宏大量是君子应有的品格。

73, 在军队中就要运筹帷幄,在朝廷里就应参与议政。如果不竭力为君主出谋献策,维护国家社稷,这是君子的耻辱。

74, 孟子说:君子有三桩乐事,其中并不包括一统天下。父母健在,兄弟无灾无病,是第一桩乐事;上无愧于天,下对得起人,是第二桩乐事;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而尽心教育他们,是第三桩乐事。

75, 君子追求学问,要深下工夫,防止见识肤浅;要砥砺意志,防止见解随人仰俯。

76, 君子不陷入于困境之中,不进攻还没有排成队列的敌人。

77, 君子应当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提升修养的路上永不止步。而对待他人,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不必苛责,若是做好事更要加以鼓励。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说的:宽以待人,无边浩海堪为镜;严于律己,有信大潮可作师。宽以待人,如海纳百川,善于从他人身上发现并吸取优点,一起成长;严于律己,如恪守起落规律的大潮,修己以诚,让人心生尊敬与信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都是为了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彼此发自内心地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严于律己修身,宽以待人处世,应成为我们的人生座右铭。

78, 君子如果不诚信,怎么能够有操守呢?

79, 人与人之间的才分天性千差万别。有一种意见认为,那些天分高、地位显赫的人,是无须进行监督干预的。但在方苞看来,越是这样受看重、有前景的人,就越需要严格要求。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现实工作中,一些领域和地方对于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致使一些本来有很好发展前景、也能为事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出现问题、发生错误而长期得不到有力有效的提醒、纠正,最后走向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害了事业,也害了自己,教训极其深刻。近一段时间,中央反复强调,对那些越是有可能被提拔到更重要岗位上的有才干的年轻干部,就越要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因为这既是对人才的关心,更是对事业的负责。所以说有道君子,重其人而责之倍严这句话,应该为我们所重视。

80, 儒家教人修养品德,首先要从慎独做起。所谓慎独,就是指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也能够坚守好的品行,不做任何见不得人的坏事。俗话说,根壮而叶茂,如果根部出现萎烂,外表的残败必然为人们所惋惜,甚至厌恶。君子的慎独,正如土壤下的根部,虽不为人所见,却不断汲取养分、壮大自己。君子私下里不间断修养身心,保持品行淳良,所以言行举止时刻都能表现得彬彬有礼,德行善举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

81, 有利才干、见利就分、少分就恼。你跟这样的人合作,会愉快吗?君子并非视利益为虎狼、为粪土,但不会乘人之危、巧取豪夺。在君子眼里,获取利益必须有情有义、有礼有节,不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损害别人的利益之上。这一观点《韩诗外传》也有表达:君子不乘人于利,不厄人于险。

82,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意思是说,大树从一棵小树苗长起;高耸的楼台由地基奠定;千里之途从第一步迈脚开始。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君子做事,须注重开端。好的开端应该包含三个方面:正确的方向、扎实的步伐和严谨的态度。否则,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83, 君子具有才能,会用来做好事;小人具有才能,则用以千坏事。

84, 老鹰站立好像在打盹,老虎行走好像有病,这正是他们抓人、咬人捕获猎物的手段。所以君子要聪明而不显露,有才华而不炫耀,才能有肩负重任的力量。

85, 大概天下有天下所谓的君子、小人,而我(指君子)心中有我心中所谓的君子、小人;君子心中的小人没能完全祛除,天下的小人就会随之而大量出现了。

86, 君子为人处世之道是:贫穷时能够体现廉正,富贵时能够体现道义(仁爱),对活着的人能够表示爱心,对死去的人能够表示哀伤。

87, 古代的君子如果爱护某人,就担忧其是否会无所成就。

88, 君子知道天下原本就有不希望如此而竟然如此(不尽人意)的事情,一切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而不以外界的纷扰改变自己纯朴真诚之心怀,那么所谓无妄卦者,才是真正的邪道不侵。

89, 孟子说:言语浅近而含意深远的,是善言;坚守简约而施惠广博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谈,内容常见却含有大道至理;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己开始,然后去影响别人,从而使天下太平。

90, 所谓君子,是指德行高尚的人。所谓君子有九思,是说作为一个君子需要在九个方面多多用心思考:看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是否看得明明白白,而不要被一叶障目,让假象蒙骗了你的双眼。听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是否听得清清楚楚,而不要因为没听清楚、没听明白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不要被阿谀逢迎之词,甚至是假话、谎言欺骗了你的双耳。面对他人时,一定要思考、注意自己的脸色是否温和热情,而不要冷冰冰地对待他人。与别人相处时,在举止表现上,一定要思考自己的态度是否恭敬、谦和、低调,而不要傲慢无礼。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自己的言语是否诚实,自己是否能够信守诺言,而不要言而无信,净说假话、空话。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自己是否刻苦敬业,是否尽心尽力去做了,而不要敷衍对付、马虎了事。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自己是否及时做到了向别人询问、请教,而不要不懂装懂,隐瞒、掩饰问题。遇到自己想发怒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是否会因为自己的一时之怒而产生后患、危难,而不要为逞一时之快最后反倒害了自己。遇到好处、钱财、利益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自己得到这些东西是否合于仁义道德,而不要见利忘义、争名夺利,贪图、攫取不义之财。

91, 圣人是儒家理想中的人格形象,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很少的。虽然孔子的弟子和后世多尊称他为圣人,但孔子从来没有以圣人自居,曾明确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他更多的时候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而已。在他心目中,君子是理想而现实、尊贵而亲切、高尚而平凡、可学可做的人格形象。后面还有几句: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这是说没有却假充作有,空虚却假充作盈实,贫穷却假充作奢泰,是难以坚持的。孔子这样说,意在强调为人应实事求是、表里一致;能够踏踏实实践行君子之道就可以了,不要眼高手低,做夸大虚无的想象。

92, 《尚书》说:有的话违背你的心意,一定要考虑它是否有合理性;有的话合乎你的心意,一定要探求它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小人所否定的东西,往往是君子所肯定的道义。

93, 君子爱钱财,但以正当的方式得到它;小人图利益,往往不顾道德伦理去获取。

9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中有一句名言:战争起源于人的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表明,思想及思想活动是人的一切活动的起因,是制约人这样或那样行动的总开关和总按钮。同时也表明,真正强有力的东西不在于体力或物质,而在思想和精神力量。告诉我们:君子之强,强在人格力量,体现为和而不流,体现为柔中有刚,体现为坚守信念,体现为固守高远志向和操守不动摇。一句话,孔子所推崇的君子之强,核心在坚守中庸之道,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也决不随风摇摆,决不中途放弃。

95, 忠臣不会表白他的功劳,偷取他人功劳的人一定是奸臣。君子可以替人隐瞒缺点,诽谤贤德之士者一定是小人。

96, 君子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一种宏大高远的追求。但如何济利天下,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口号上,需要务实推进。在推进过程中,能否把握和解决百姓最关心、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更好发挥君子的枢纽作用,则考验着君子的实际工作能力。如果做到了这点,那么他就是国家、人民不可或缺的人才,同时,也实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人生价值。

97, 清风拂动疏朗的竹林,风一吹过竹林就恢复了静止,没有留下风声;大雁从清寒的潭水上飞过,大雁远去潭水就恢复了空明,没有留下雁影。所以作为一个君子,事情来临的时候心性就开始为之思虑;事情过去了,心思就澄明下来,不再惦念。

98, 据《孟子公孙丑下》记载,孟子曾经拒绝了齐王赠送的百镒而接受了宋王赠送的七十镒、薛王赠送的五十镒。孟子的弟子问他为什么拒绝多的反而接受少的,孟子说:当在宋国的时候,我准备远行,对远行的人一定要送些路费,因此他说送上一点路费吧,我为什么不受?当在薛国的时候,我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戒备,因此他说听说你需要戒备,送点钱给您买兵器吧,我为什么不受?至于在齐国,就没有什么理由。没有什么理由却要送我一些钱,这等于用金钱收买我。哪里有君子可以拿钱收买的呢?君子对于爵禄等看得并不那么重,什么情况下接受、什么情况下辞让,主要取决于他们所从事的事业的需要,而不是个人的欲望。

99, 君子的德行就像风,小人的德行就像草;草遇到风,必然会随风倾倒。

100, 君子和小人,经常是作为一组相对概念出现的。君子固然是一种理想的完美人格,但小人并非坏人。朱熹对君子、小人所做出的界定新颖而有眼光。这给我们以启示:评价人要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君子,往往更多处理大事、把握大局,他们的精力专注于此,因此在琐事的处理应对上有时未免粗疏,这是可以理解的。而小人呢,眼界不高、格局不大,但是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无论是识人还是用人,都要善于扬长避短,让拥有不同才能和品德的人各得其所,切不可求全责备。

⊙,『以爱换爱』⊙,星云大师向信众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信徒来问他:我丈夫包二奶,我该怎么办?⊙,你首先检讨自己。星云大师说。⊙,我有什么方法可以把他抢回来..

『匆匆飞』点雀雀,匆匆飞,飞过隔离叮鸡儿;鸡儿生个蛋,给我小宝宝送碗饭。『无题』虫虫飞,飞到婆婆园里追,抚个跛跛蛋,回来送冷饭,冷饭多,打哥哥,冷饭少..

彩虹果然有一条红黄橙紫颜色的彩虹,横跨在天空上。有几处云层已经散开,天空上像开了几个大窗子。在那灰白相间的地方,出现了淡淡的七色彩虹,一会儿,色彩更浓..

『1』,明明很刷钻地喜欢,却不敢面对面地说出来。『2』,欣赏,喜欢、爱、这三个词的意思,我分得清楚。『3』,对你的喜欢,藏不住就理直气壮好了。『4』,我不喜欢..

『1』,若时光倒流,再一次回到最初。『2』,想惋惜那些流走的时光,想重温芬芳的年华。『3』,时光是否可以重来,故事是否只是梦一场。『4』,捉住那些暗灰时光,不..

『1』,童心是个宝,让我们共同呵护。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与孩子共同成长。『2』,总在慒懂中成长,了解了爱与喜欢的距离,原来仅仅一个字,可以隔得那么遥远。『3』..

『闹钟』每当我凝望小闹钟时,不禁被它永远向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我将以它的精神来激励自己,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一往无前、奋发向上!我..

『成功的事』于是,我又拿起毛线针,认认真真地学着织起来了。学了一个晚上,我终于学会织毛线了,而且,织起来的速度也快多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跳绳技..

关于好句好段

好句好段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好句摘抄信息平台,孔子关于君子的名言让您快速了解好句好段学习相关,感谢您选择好句摘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