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佛语人生感悟网
1,⊙菩萨为化一众生,普尽未来无量劫,如为一人一切尔,此救世者所住处。《华严经》卷七十七
2,⊙『佛心禅语』 把好东西与他人分享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生活中有多大 的困难,有多大的挫折,有多深的痛苦,都将会变成一缕云烟,随风 飘去。
3,『勇挑重担』 不肯挑五十斤的人,就永远担不起一百斤。
4,⊙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人阿鼻地狱。《楞严经》卷八
5,⊙发无畏心,摧破一切外道邪论。《华严经》卷五十四,离世间品
6,做人的八字方针: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7,⊙有会员问:“我们怎么来观看这个世界才好?”师言:“打个比方,一般人看世界,看到一花一草,是把它看在一张白纸上;观者在看到一花一草时,是把它看在玻璃上;这有什么不同呢?看在白纸上,看似一张画,但是就看不到一花一草的因缘,是隔开来,没有生命的、单独的观看。看在玻璃上,是透明的,一花一草与自然背景、天地万物仍然相互关联,处处透着因缘和生趣;既是花草,但也不只是单独的花草而已了。”——证严法师
8, 敏感的心留给美好,愚痴的心应对龌龊。对世如对镜,人人即我,我即 人人。
9,『成功与失败』 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成功是成功之父,失败乃成 功之母。
10,⊙静虑能生智,定复从智生。佛果大菩提,定慧为根本。《大乘理趣般若经》卷八
11,⊙直须心心不触物,步步无处所,常无间断,始得相应。(唐)洞山良价禅师《五灯会元》卷十三
12,慈悲是救世的泉源,但无智不成大悲。有智慧才能发挥无穷的毅力与慈悲,此即佛法中的“悲智双运”。
13,『小亏与大亏』 小亏都不想吃的人,就可能会吃大亏。 一百四十三、出家人 出家无家处处家,出家无亲处处亲。
14,⊙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15,世间的觉悟始终是以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为目的,而佛法的觉悟则是强调在彻底的自我否定的基础上来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16,⊙『禅语感悟』 别人骂我,我尊敬他;别人毁谤我,我赞叹他。佛陀在《佛遗教经》 中告诫弟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 毒如饮甘露者,不名人道智慧人也。”忍是需要经过一番寒彻骨的养深积 厚而酝酿成的涵养。
17,产生的结果又在不断地增长。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你不会得到相应的结果;一旦你采取了行动,其相应结果绝不会就这么随便消失的。
18,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过程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体验,迎着太阳,我们走向美丽的大地,看着夕阳西下,扛着锄头回家,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美好呢?这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应该是一样的吧!所以,我们一定要寻求每一天的充实,世界上很少有永恒的东西。——海涛法师
19,⊙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佛陀的格言》
20,⊙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于彼国王常获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恶业,亦复如是。《心地观经》卷一,报恩品
21,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知羞耻。
22,学佛要有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
23,⊙ 该执著时执著,该放弃时放弃,一切随缘,将来你才不会后悔!
24,造福者,时时平安;修慧者,日日心宽。
25,⊙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心地观经》卷三,厌舍品
26,『富贵在人又在天』 大富由天,小富由人。人应勤俭惜福才能富足。
27,⊙如坐禅师教诸弟子除心意识,若除心意识不更生,若不更生则无复身,若无复身则亦无命,若无有命则不更生,是为禅师杀人寿命。《文殊师利问经》卷上
28,⊙ 佛说:“肚量如同藏金库,量大福大不可量;天包万象天宽大,地藏 万物地无疆。”
29,人生本无常,所以人生自是长恨水东流,苦难总是追随着快乐的影子,失意总是踩着得意的脚跟儿,修行亦是如此,总要面对很多挫折与打击,这时候,就需要一种逆流而上的勇气。
30,当很多人吃肉的时候,只欣赏餐桌上的美食,也只想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从来没有体认到残杀生命的过程中,它们遭受到的无比恐惧和难忍的痛苦,也没有想过需要偿还杀生的可怕后果。即使不相信众生曾做过我们的父母,也不知道众生都具备佛性,但也不应该为了我们的口腹之欲而轻易伤害无辜的生命啊!076
31,生活中,当你发现有一个人能让你随心所欲地发脾气,任你随心所欲地胡闹,那一定是与你缘分极深的人。心理学讲,人的潜意识里,只有对最亲密的人才会产生依赖感,也只有能让你感觉安全的人,你才会随意地释放自己。而有些人,你却只能和他客客气气,礼尚往来,那只能称为君子之交淡如水。
32,⊙法无有吾我,亦复无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杂阿含经》卷三
33,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34,⊙三、归依三宝(一)佛陀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大般涅槃经》卷十八,梵行品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楞严经》卷六
35,⊙我们必须知道“错误是烦恼的原因,毁灭是罪恶的结果”,若要免于毁灭,就必须远离罪恶;要想免于烦恼,就要摆脱错误。——耕云先生
36,⊙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实则一室之中,妇稚臧获,其长处皆有己所不及者,无在不可取为师资也。(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37,⊙人人都渴望得到财富,那么财富究竟为何物?在佛家看来,财富就是资粮(佛教术语,喻指成佛路上所需要的特质资助和精神修行)。一个人拥有的衣食住行,名和利,以及自由自在的心灵,都是财富。
38,平常运势好,经常想什么就得什么的人,属于有实力有福报之人,很多事情由自身能量感召而心想事成。对外没有太多需求,来去相对自如,上不求人,下不欺生,于人于己都比较心平气和。
39,⊙无明者,以明为对。……明者,以涅槃为对。……涅槃者,无对也。《中阿含经》卷五十八,《法乐比丘尼经》
40,⊙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坛经·般若品第二》
41,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42,⊙远处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学会欣赏远处的风景,懂得经营自己的人生。生活,悲喜交集、忧乐相伴、苦甜相依,懂得放弃,才能轻松;懂得看开,才能快乐。
43,『禅语悟道』初学佛法的人在没有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就学习一些深奥的法门,其后果犹如空中楼阁。如果没有打好稳固的修行基础,不但无法树立空性的深奥境界之正见,连世间法都难以承办?就好像是冬天在冰上盖房子,冬季一过,冰雪融化,房子很快就会垮塌一样。
44,⊙ 施爱与人,别只为自己着想 我们要爱整个世界,爱所有的人;只要心中有爱,一切皆在。
45,⊙没有饥饿感的人,再怎样教他吃饭,吃对于他都是一件难事;不知轮回可怕的人,念佛对他也实在是一件难事。
46, 我祈求万能的时光:借我一生吧,我要用这个一生来弥补过 错;我祈求万能的上帝,借我一生吧,我要用这个一生来坚定信仰; 我祈求万能的天地:借我一生吧,我要用这个一生抑恶扬善。我祈求 万能的你,借我一生吧,我要用这一生荡涤灵魂的一切龌龊。
47,『虚空无趣、浪花有情』 世间虚空觉无趣,流水浪花有亲情。
48,⊙往来生死,如游园观,未曾暂起疲厌之心。《华严经》卷五十六,离世间品
49,⊙不付老子财,不寄边境民,不信奸狡人,及诸悭惜者、亲附成事者。《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83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