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描写佛理的好句_心灵禅语网
1,禅坐静心,跑香净身。打坐时应以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为宜,禅定的时间可长可短,短者10—15分钟,长者可达数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坐禅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而定,当然最好由禅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坐禅的姿势可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能盘坐则盘,不能盘则端坐也可;上坐后调整呼吸,将呼吸由短而长,由促而缓,由粗而细,以舒适为原则。打坐之后,切记不要急着下座,要先把身心、手、脚放松,如果手脚有酸麻现象可稍做活动和按摩,下座以后也不宜立即大小便、吐口水。
2,舍一分烦恼,能得一分清净;舍一分财物,即得一分轻安。
3,⊙为什么会累?心念妄动。不知随顺因缘,没有倚靠弥陀,心不甘情不愿,放不下,要面子,对人不放心。
4, 行者夜读,入神交感,惑迷渐开。忽闻窗外有声,若琵琶, 若吹箫,若古筝,细听则无。行者大奇,出门以寻。是夜,月光皎 洁,晚风和煦,万籁俱寂。良久,其声又出,忽左忽右,忽远忽近, 飘若晨星,不知所在,如是再三。行者闭目静坐,如入深流,一老僧 忽附耳日:世人读书,能人能出否?
5,⊙常乐修智慧,而不行布施,所生常聪哲,贫窭无财产。唯乐行布施,而不修智慧,所生得大财,愚暗无知见。施、慧二俱修,所生具财智,二俱不修者,长夜处贫贱。积财虽千亿,贪着心不舍,智者说此人,在世恒贫苦。彼虽无一物,安住舍离心,智者说斯人,世间最富贵。《大宝积经》卷九十五,善顺菩萨会
6,⊙譬如水中鱼,游泳网者前,便为他所执,岂非自损伤。女若捕鱼人,谄诳犹如网,男子同于鱼,被网亦如是。《大宝积经》卷九十七,优陀延王会
7,⊙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8,在行、住、坐、卧当中能够时时观照当下,使自己的心与佛相应、与法相应、与戒相应,我们当下便是身居乐土。
9,行动是一种随时而发的实践。
10,⊙气胜志则为小人,志胜气则为端人正士,气与志齐为得道贤圣。(宋)雪堂禅师《续古尊宿语要》
11,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每个人都能成佛。
12,⊙若人虽念真如,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净。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法故。(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13,⊙放逸生死本,谨慎是胜道。《正法念处经》卷三十
14,⊙ 而这布施就犹如沟渠河道一般,能将心灵世界贪毒的洪流疏导至仁爱慈悲 的大海。而这份布施亦如同一粒粒种子,种下去的时候是种子,但是在四 方开花散叶之后,收获到的却是累累的硕果。
15,中国古话说得好: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现实中,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 的道路是什么,但时时反省却可以使我们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16,⊙凡人有罪,自见自知而悔过者,于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杂阿含经》卷十四,第347经
17,⊙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何以故?若无生则无灭,若无灭则无尽,若无尽则离垢,若离垢则无差别,若无差别则无处所,若无处所则寂静,若寂静则离欲,若离欲则无作,若无作则无愿,若无愿则无住,若无住则无去无来。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无生法忍。《华严经》卷四十四,十忍品
18,谁是富人?对自己满足的人是富人。
19,⊙饥为大病,行为最苦,已谛知此,泥洹最乐。《法句经》卷下,泥洹品
20,⊙切实工夫须从难处做去,真正学问都自苦中得来。(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21,一切功德由时间所累积,一切功德由我们身体行动所成就;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惜人身。
22,⊙会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坛经·般若第二》
23, 我不要精明的心机,我拥抱轻松的快乐。
24,⊙入无诤门,增广大心。《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25,⊙(三)慈善公益种植园果故,林树荫清凉,桥船以济度,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给行旅。日常之功德,日夜常增长。《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996经
26,⊙一切众生中,若起于悲心,是名圣种性,得福报无量。《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27,爱惜生命并非计较寿命长短,而是应时时提高警觉,把握分秒利益人间。
28, 一日,佛祖问弟子:你微博了吗?弟子答:没有,我只一心 念经,因为真如在经里。佛祖说:人间处处有真如,既在经里,也在 微博里。弟子不解:上微博会耽误念经的。佛哈哈一笑:经和微博是 一不是二,都是真如,谁也耽误不了谁。
29,⊙佛言:当持五戒,自归于三,何等为三?自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视吉良日。《般舟三昧经》
30,糊涂,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31,分秒不空过,步步踏实过;善念不间断,好事日日做;妙法时时用,法喜多分享。
32,『爱』 爱不是要求对方如何,而是要求自身的付出。
33,⊙鹤梦巢寒,耿耿苍林之月;龙吟夜永,依依枯木之云。诸禅德,正恁么时,无生灭,绝来去。一《宏智禅师广录》
34,⊙曰:“如何是道吾境?”师日:“溪花含玉露,庭果落金台。”——《道吾契诠禅师》
35,⊙所言降魔者,谓即诸魔心,是心即如来。若能调伏心,无复诸魔娆,是即降魔军。《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七
36,⊙先遮止非福,中间破除我,后断一切见,如此为善巧。(古印度)提婆《四百论》
37,⊙静有各种各样的。心中无所欲,无喜无悲无忧无愤,对人世间的一切都看透和识破,唯有冷漠,这是一种静;有过爱,有过恨,有过迷惘,有过领悟,有过一呼百应的呐喊,有过悄无声息的呼唤,然而却守口如瓶,只是平淡地冷眼看世界,这也是一种静;饱经沧桑和忧患,阅尽人间百态,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也是一种静。
38,我们修苦行是在借各种事境磨炼我们,不起无明烦恼,洗除习气,锻炼 做人做事的各种能耐,并不是要做什么劳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对一切顺 逆境的分别,就是在修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开发智 慧。一广钦禅师 禅如人生,最不济的人靠别人的光环来虚无地生活;稍微高层次的人总 是沿着成功者的脚印走,亦步亦趋;只有那些强者,那些对生活有充分把 握、不畏艰难的人在不断的锤炼下,步步前进。先哲孟子说道:“天将降大 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说, 向你挥来的鞭子,常常只是要你把头抬得更高,背脊挺得更直,你可能获得 的就更多。
39,⊙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40,⊙树苗越是小,越是主干突出,少有枝叶,甚至是光秃秃一条,点缀几片叶子而已;长大了,才分枝发权,枝叶繁茂。越是初学的人,越要一门深入;所学深入坚固,则不妨广博,如树分枝成冠,蔚成庄严。
41,⊙谓空无我所显真如,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异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二
42,修习佛法并非学聪明,而是要开智慧。智慧由定而生,若能心专念一,从事入理,即能产生智慧。
43,⊙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圆觉经》卷上
44,『修要行』 不怕一丈走不到,只怕寸步不移足。
45,⊙『禅语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有了错误不要回避,更不要一错再错,只要 诚心改过,也可以成佛得道。佛说,唯有清净自己的行为及心念,才能够 真正领纳佛法,与真理相应,从中获得真正的利益及解脱。
46,幸福的家庭也是一种人间净土。
47,做好事并不是为求名,也不是为求功德。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
48,⊙先知法住,后知涅槃。《杂阿含经》卷十四,第347经,《中阿含经》卷二
49,『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一个人想要成佛,应该在信仰佛、法、僧三宝的前提下,首先以做人开始,由道德人手。在做好人和遵守道德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建立菩萨的功德和诸佛的境界。做人失败,越学佛越容易学偏;道德缺失,越修佛越容易修邪。噶举祖师刚波巴大师说:“若不如法而行,仍种下因为佛法反而堕落恶道的因,实在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