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俗语有哪些_民间俗语大全
1,『捧臭脚』“捧臭脚”与溜须拍马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阿谀媚上之举。 “捧臭脚”是怎么回事呢?北宋时,大太监李宪受到皇上宠爱,当上了永兴路副都总管,声势显赫。其部将彭孙,原是绿林出身,想以李宪为靠山,于是私下来到李宪的府邸。正巧,赶上了李宪要洗脚,彭孙抓住机会,来了个毛遂自荐,请求帮李宪洗。李宪乐了,省得自己动手洗脚,也没做什么客气的表示。岂料,鞋袜一脱,一股臭气扑面而来。彭孙显示了真功夫,捧着李宪的脚,耸着鼻子,嘴里却高呼:“太尉脚何香也!”李宪反应也快,就势抬脚丫踹摩着彭孙的脑袋说:“奴谄我,不太甚乎!” 这件事传到苏东坡那里,把它记进了《东坡志林》和《仇池笔记》里。苏东坡是何等人也,他的文章不愁没人看,这令人作呕的“捧臭脚”的丑事,就流传了下来。在民间,“捧臭脚”还不算最丑,还有比“捧臭脚”更恶心的比喻,叫“舔屁股”。可见,人们对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之人是多么的厌恶和鄙视。
2,爱买红绿颜料——贪色
3,半云空上长草——破天荒
4,标点符号的位置——字里行间
5,顺坡推轱辘——滚得快
6,阎王奶奶绣荷包——鬼花招
7,『鱼在水,鸟在林』谓环境有利,可以自由活动。成语:各 得其所。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这很明白,鱼在水里 好,你在这里工作方便。”
8,『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对坏人坏事,防不胜防,难 免有疏忽。茅盾《腐蚀》:“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 我要不大意,又怎样呢?”
9,『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释义:榻:床。比喻不许别人侵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侧”又作“旁”。“岂容”又作“不容”。“酣”又作“鼾”。例句:金桂又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来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
10,星期一老师去开会时,我们班有几位男同学大声吵闹。老师回来说:“猫子不在家,老鼠上篱笆。”(山东·文登)
11,自从“争做文明少年”活动以来,纪律和卫生方面的流动红旗就像是在我们班歇了脚似的,从没间断过。“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班级搞好。”班主任表扬我们说,“这就叫众人拾柴火焰高。”(浙江·诸暨)
12,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13,拙妇人,巧舌头。
14,『老鼠舐猫鼻梁子』(惯)比喻做十分冒险的事情。 也作“老鼠啃猫鼻子”。
15,电话里谈恋爱——两不见面
16,蚊子叮铁牛——无处下口
17,柳树花儿落地——不动声响
18,八只脚的螃蟹——横行
19,『八月十五吃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杭州人吴自牧记述杭州风物习俗《梦华录》上,是列在《荤素从食店》条中只作为糕团点心的一个品种,像月圆形,但不一定特定在中秋来吃。且看以宋代社会为背景的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等书中,在描绘中秋赏月的宴筵上,也未见写到吃月饼之事。 “八月十五吃月饼”起自明代。明代杭州人田如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贺之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形成原因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跟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故事。元朝末年,中原汉族人民不甘忍受蒙古族专制统治,便决定发动起义。为了联络各地同仁一致行动,就把起义的时间和要求写在纸上,密藏在月饼馅里,馈送给志同道合的人。拿到月饼的人把饼剖开来吃的时候,发现了纸条,知道起义时间定在中秋这一天。于是各地汉族人民举起义旗,同时行动,把蒙古贵族赶回了老家。从此民间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风俗。
20,妈妈见我吃饭时把饭粒掉在了饭桌上,就让我把饭粒捡起来吃了,我不在乎地说:“掉一粒米有什么了不起!”妈妈说:“孩子,你知道不?一粒麦,不成面;一粒米,不成饭。”(河南·内乡)
21,『小事不愿管,大事管不了』大事小事全不做,混饭吃。管, 也说:做。古华《相思树女子客家》:“三腊子从小娇里娇气, 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怎么办得好店子?”
22,沧海一粟——渺小
23,『没骨头』(惯)比喻没有骨气。
24,大头鱼背鞍子一跑江湖
25,『一锹就挖出个井来』释义:比喻轻易就做成了一件事。例句:他又安慰郭全海,鼓励他说:“随便干啥,都不能一下就能干好的。不是一锹就挖出个井来,得慢慢地挖,不能心急。”
26,石头做枕头——自讨苦吃
27,佛爷的眼珠——动不得
28,『初生牛犊不怕虎』释义:比喻年轻人敢作敢为,无所畏惧。也比喻人缺少经验,不知危险,做事鲁莽。“怕”又作“畏”、“惧”。例句:他说:“看来,史文远把生产K霉素看得过分容易了,这倒是可能的。这个年轻人还是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29,『一将无谋.累死千军』(谚)指行军打仗,主将平庸无谋,就会使全军战士作无谓的牺牲。 也作一将无能,万命俱亡。 一将无谋,累死千军;一帅无谋,挫丧万师。
30,『耗财买脸儿』(惯)指耗费钱财是为了面子上风光。
31,『没笼头的马』(惯)笼头:套在骡马等头上系缰绳、挂嚼子的用具,用皮条或绳子做成。比喻不受约束的人。 也作“没笼头的野马”。
32,货郎鼓别在腰里——没货了
33,『狐狸精』“狐狸精”指妖媚迷人的女子(骂人的话)。狐狸本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动物,因为善于伪装,性情狡黠,自古就被人们“妖化”,并且常与不良女子联系在一起。东汉的赵哗《吴越春秋》说大禹娶了涂山女为妻,此女为九尾白狐变化而来。许慎《说文解字》干脆说:“狐,妖兽也,为鬼所乘。”晋代干宝《搜神记·陈羡》也说:“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阿紫,化而为狐。”郭璞的《玄中记》描写更详细:“狐五十岁能变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不过,这时尚未有“狐狸精”之名。 “狐狸精”之名始于唐初。《太平广记·狐神》载:“唐初以来,酉姓皆事狐神……当时有谚日:‘无狐魅,不成村’。”这个“魅”字,《说文》释为“老物精也”。狐魅,也就是“狐狸精”。 “狐狸精”名称始于唐初,第一个被称为“狐狸精”的女人则是女皇武则天。武则天被唐太宗赐号“武媚”,又名“媚娘”,因其秽乱春宫,淫乱狎邪,人们自然将“狐魅”与“狐媚”、“武媚”联系起来。由此,“狐狸精”成为“不良”女性的代称。特别是明代许仲琳写的《封神演义》,把商纣王的妃子妲己说是“狐狸精”变化而来,迷惑商纣王致使其社稷灭亡,更加重了“狐狸精”的淫恶形象。《封神演义》影响广远,于是遂把这个名称用到具有不良行为或妩媚、轻浮而具有诱惑力的女性身上,由此,流传开来并被广泛应用。
34,跳蚤脾气——碰就跳
35,『巧妻常伴拙夫眠』(谚)心灵手巧的妻子常会和笨拙的丈夫生活在一起。指旧时婚姻由父母之言而定,很不合理。
36,『赤脚的赶鹿,着靴的吃肉』(谚)赤脚的:光着脚板的穷苦人。着靴的:穿着官靴的权势者。指穷苦人辛辛苦苦劳作,权势者则坐享其成。 也作“赤脚撵兔,穿靴吃肉”。
37,爸爸开了一家公司,他腰间的“大哥大”老是叫个不停,有时吃顿饭也不得安宁。妈妈经常埋怨,叫他关机。爸爸风趣地说:“大哥大一叫,就听见钞票蹦蹦跳;大哥大一关,哪还有母鸡来下蛋?”(江苏·海安)
38,我们班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很好,我心里有点嫉妒他们,总想找个比赛的机会赛过他们。妈妈知道了,对我说:“你不要米筛子里装猪血,光眼红别人,自己多下苦功就是了!”(广东·龙门)
39,黄鼠狼听见鸡叫——垂涎三尺
40,『外好里丫槎』(惯)丫槎:树枝歧出的样子。形容人表面上随和宽厚,内心却复杂,让人捉摸不透。 也比喻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求。
41,『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惯)形容两人德才或相貌相差悬殊。
42,『狐狸总要露尾巴』(谚)不管狐狸怎样善于隐藏,肥大的尾巴总要显露出来。比喻人群中的恶类,无论怎样奸诈,终究要露出他的劣迹丑态来。 也作狐狸的尾巴总是藏不住的。 狐狸再狡猾,尾巴藏不住。
43,『上什么山,打什么柴;进什么庙,念什么经』(谚)到了哪座山,就砍哪座山上的柴;进了哪座庙,就念哪座庙里的经。指人遇到什么情况就作什么打算,不可死守成规。
44,三十晚上熬年(守岁)——送旧迎新
45,『砍倒树摸雀崽儿——照稳当里办』(歇)雀崽儿:刚出生的麻雀。 指办事求稳。
46,『 想过河又怕湿了脚』做事有顾虑,怕不利。类似的:又想 过河,又怕脱裤子。姚雪垠《李自成》:“经过这一夜畅谈,特 别是自成已经流零出挽留之意以后,他知道他要么就入伙, 要么就断然拒绝,不容他想下水又怕湿了脚。”
47,华佗治病——妙手回春
48,因为家穷,大伯小时候只读了两年书。他常对我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你可要好好学习,不能再像我——睁眼瞎一个,拎起来不像粽子,捧起来不像糍粑的,干啥啥难啊!”(江苏·仪征)
49,板刷掉了毛——有板有眼
50,水面打一棒——没痕迹:无伤痕
51,『好汉饿不得三日』(谚)再壮实的汉子,也经受不住连饿三天。指饥饿对人的威胁极大,在饥饿面前,任何人的忍受力都是有限的。 也作“好汉经不起三天饿”。
52,『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谚)人能预知未来三天的事,就可抓住机遇,获取无穷无尽的财富。指预知未来最是难能可贵。
53,『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1942年,美、英、苏、中等国着手建立反法西斯大同盟,并决定草拟一份宣言,但一时没有合适的名称。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多次讨沦名称问题,但一直没有拿出令人满意的名称。一天清晨,罗斯福醒来后,突然想到“联合国”这个名称,丘吉尔闻听后表示赞同。于是,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到1971年才驱逐台湾当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4,六月天吹南风——热对热
55,林大爷是山上的看林员,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常说:“宁可巡查千日空,不可麻痹一时松啊。山林着火,国家的损失就大嘞!”(湖北·荆门)
56,『官不容针,私通车马』(谚)按官法,连针一样的违法小事也通不过;若徇私情,像车马一样大的非法之举也能通融。指旧时私情大于公法。
57,『花架子』“花架子”比喻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行为或中看不中用的用具。现在的机器为什么用“架”来表示,如一架飞机等。这和古代的纺车、织布机有关,它们的形状都像“架子”,时称一架织布机。“花架子”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在元朝时,松江纺织家黄道婆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远近闻名。而和黄道婆同在一个镇上的李秀才,他不愿意从事认为低贱的体力劳动,生活不下去,就到浙江湖州乡下当私塾先生.以此维持生活。这个秀才教书的地方也是个纺织之乡,大家听说李秀才是黄道婆家乡的人,就纷纷找他请教纺织新技术。李秀才对纺织技术一窍不通,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就撒谎说自己是读书人,没动手亲自纺织过,但他可以把黄道婆的织机图纸画给乡亲们,让他们改进工具,提高技术。乡亲们拿着秀才画的图纸,请木工做_了一架织布机。织布机看起来很漂亮,很新颖,但是却不好用,根本没法工作。大家去问秀才,他却说你们的手艺不行,对最新的机器理解不透,所以才织不出布来。后来,黄道婆发明的织机传到这里,人们才知道李秀才画的织布机只是样子好看而已,根本不具备实用性,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花架子”。
58,八月里的核桃——挤满了仁(人)
59,『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谚)大喜中说的话,往往过后兑现不了;大怒中说的话,往往过火没分寸。戒人在感情冲动时说话要有理智。
60,『 不怕虎生三只眼,只怕人怀两样心』敌人厉害并不可怕,自 己人变心则易坏事。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老话说, 不怕虎生三只眼,只怕人怀两样心。你小子,乘你大哥不在 家,想夺权,想霸产,想在这小院儿里来个牛打江山马坐 殿!”
61,『钢刀不卷刃』借指坚强,永不衰败。成语:宝刀不老。 《北京日报》(1985,5,21):“钢刀不卷刃,代代出英雄。”
62,小江的父亲在村娱乐队吹笛,小江看多了也学会了。李六爷开玩笑地说:“老话说‘吹箫的儿子捏眼子,唱戏的儿子串把子’,哈哈,一点儿也不假。”(河南·辉县)
63,『叫好不叫座』原指戏曲受到赞扬,但买票观赏者不多。 借指好事未被人接受。电视新闻( 2001,3,9):“据调查,社 区孤独老人有一千个,而接受陪老服务的只有二十人,这项 事业叫好不叫座。”
6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谚)尺比寸长,但要和丈比,它就短了;寸比尺短,但要和分比,它就长了。比喻人和事物的优势都不是绝对的,有所长,也就必定有所短。
65,『拿鸡毛去试火』(惯)比喻拿生命去冒险。
66,『井里蛤蟆没见过多大的天』谓知识少,见识浅,眼光短。 成语:坐井观天、井底之蛙。清代《醒世姻缘传》:“所以连青 州府城门也没得出来走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没见什么天 日。”
67,城隍庙的泥像——坐一辈子
68,鸡毛当令箭——大惊小怪;假传将令;轻事重报;小题大做
69,『有钱难买不卖货』(谚)别人不卖的货,有钱也买不到。比喻别人不愿意的事,是强迫不得的。
70,『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惯)形容人刚强有力,光明磊落。 也作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 拳头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马。 拳头上站得住人,胳臂上跑得了马。
71,板凳上放鸡蛋——危险
72,小明没经考试就进了县高中,欢欢也梦想着能够这样。她妈妈说:“你怎么能和人家比?小明他爸腿上拔下一根汗毛也比你爸的大腿粗。”(山西·平顺)
73,『人留后代草留根』(谚)指人只有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人类才得以长继不衰。 也作“人留子孙草留根”。
74,『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惯)形容相差悬殊。 也作“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75,『慈悲胜念千声佛,作恶空烧万炷香』(谚)慈悲:为人慈善、富于同情心。只要心怀慈悲,远胜过成天念佛;如果为非作恶,烧香再多也枉然。指为人贵在行为端正,心地善良,而不在于念佛勤,烧香多。
76,『蠓虫飞过都有影』释义:蠓虫:蠓科的昆虫,比蚊子小,能叮咬人、畜,传染疾病。比喻人经过某处或做什么事情,总会留下形迹。例句:“蠓虫飞过都有影,何况是常常圣旨来到,能够瞒住谁?”
77,『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歇)指事物明摆在那里,看得非常清楚。 也作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秃子头上跑个虱——明摆着。 秃子脑瓜顶上的虱子——明摆着。
78,『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歇)木锨:扬场用的木制农具,形似铁锨,长柄大头。本指木锨大的一头在后面,转指更重要的人、事或更严重的事情还在后面。 也作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边。 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
79,『老老实实,终须乞食人』太老实,不能竞争,无法生存。香 港阮朗《十年一觉香港梦》:“别太老实,老老实实,终须乞 食!”
80,『忍得一时忿,终生无烦闷』遇事应该冷静,不要冲动,以免 做错事后悔。清代《红楼梦》:“贾瑞只要暂息此事,又悄悄 的劝金荣说:‘俗话说的:忍得一时忿,终生无恼闷。…
81,有一天,妈妈要出去吃席。这时,外面还刮着大风,很冷。妈妈说:“八里地赶个嘴,不如在家喝凉水。在家吃吧!”(河北·廊坊)
82,『 —条肠子八下扯』心中同时挂念几个亲近的人。《1978 年作品集》:“一条肠子八下扯,妈妈想你们都快想疯了。”
83,『先生』“先生”一词作为一种称呼,在我国已经使用了3000多年,其间有若干变化,但总趋势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先秦文献中,“先生”之称,最早见于《论语》。“先生”的含义较多,然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含义是“古者称师日先生”(《初学记》卷十八引《释名》)。自先秦以来,“先生”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大的称谓。不仅一般人使用,皇帝对臣下也以“先生”称之,如汉武帝称东方朔。不仅尊称别人,文士们还用作自称。“先生”成为文人别号中常见之称,如“五柳先生”。唐宋以后,“先生”之称愈用愈广。清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卷一有如下感叹:“古者师日‘先生’……未尝混施也。今则不然,同辈而先生之矣,后进而先生之矣,医卜而先生之矣,商贾而先生之矣,甚则舆台皂隶而亦先生之矣。”清代末年,“上海高等妓女,世俗所称之‘书寓长三’是也,亦称先生而不称小姐。”实是指责“先生”之称越用越滥。总之,十多种称呼谓“先生”:古代老师称先生,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称先生,医生称先生,管账的称账房先生,文人学士自称先生,老成之人称先生,算命、看风水的人称先生,商贾称先生,工匠称先生,现在连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也称先生了。现在,“先生”称谓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常使用先生称谓的是礼仪之词“女士们,先生们”。还有对知名人士特别是无党派民主人士称先生。而老师和医生反而很少使用先生一词了。
84,『粪坑里的搅屎棍——闻不得,舞不得』(歇)闻:谐“文”。舞:谐“武”。指既不能文,又不能武,哪一个行当都干不了。
85,红鼻绿眼鬼——不安好心
86,『哭嫁』很多地方流行“哭嫁”风俗,在结婚的大喜日子里,新娘为什么要哭呢?这里面有怎样的讲究,它的由来如何呢?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哭嫁”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后娘嫌弃前房留下的女儿,不是打就是骂。等到女儿16岁时,便给她随便找了个婆家。在出嫁的那天,按风俗当娘的只能对女儿说吉利话。可后娘偏偏说败兴话,哭道:“女儿啊,你蓬头去,插花归;空身去,抱儿归……”她这一哭既遮盖了她嫁女儿不置嫁妆的煞心,又自认为在大喜的日子一闹一哭,今后这个女儿会一世晦气,日后穷苦。女儿知道后娘起着歹心咒骂自己,可她也没办法,只得哭着空手上了花轿。后来她在婆家吃苦耐劳,夫妻和睦,一年后生了个大胖小子,日子越过越好。不久,后娘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找了个富贵人家,临上轿前,母女俩有说有笑,说了一大堆吉利话。谁知女儿在家娇生惯养,出嫁后故态不改,婆媳吵嘴,夫妻打架,闹得不可开交,不到一年,家也败落下来。从此以后,人们就认为女儿出嫁时,还是哭比笑好。代表着越哭越发,越哭越富。为此,还编了许多“哭嫁歌”,如《闺声哭》、《哭爹妈》、《哭叔爷》、《哭兄弟》、《哭外公外婆》、《哭舅爷》、《花轿到屋哭》等。此处仅录《哭爹妈》几句:月儿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劳心费力成虚晃,枉自爹娘苦一场。
87,『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谚)骡子能负重,但比不上马善跑;是骡子还是马,拉到大道上跑一跑便知。比喻人的才能是高是低,放到实践中检验一番便见分晓。 也作是骡子是马,遛一遛看吧。 是骡子是马,上阵遛遛。上阵:上战场。
88,『好庄稼长不到好土上』(惯)比喻好孩子没有生在条件好的家庭。
89,『欲要知究竟,处处细留心』(谚)指要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必须细心观察,不放过任何疑点。
90,石头缝里长山药——两头受夹
91,『干金难买回头看』释义:做事时回头看看或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会大有好处。例句:“你们看,我这秧行不齐,秧根插得深浅不匀。……”“干金难买回头看,你这一看看得好!”
92,还没过门儿呢,芳芳就今儿向婆家要衣服,明儿向婆家要首饰。婆婆不耐烦地说:“我看她不是盏省油的灯。”(河南·虞城)
93,头发丝吊大钟——千钧一发
94,『吃力不讨好』(惯)指出了很大的力,却得不到别人的称赞。 也作出力不讨好。 费力不讨好。
95,说出的话牛都踩不烂——梆硬
96,『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谚)龙是传说中的神物,据说能根据不同情况变大变小;而只能大不能小的,则是俗虫。比喻能屈能伸的是英雄,只能大不能小的是庸才。 也作能大能小是条龙。 能大能小是条龙,能上能下是英雄。
97,『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释义:比喻说话没有头绪,或做事缺乏计划。例句:苟峰见巧玲情绪好转了,心里叉高兴又得意。他“嘿嘿”一笑,朝苦娃做个鬼脸儿,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顺垄沟子耪(p a ng)开了。
9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释义:意为不可错过时机。例句:今天梵梵暗暗下了决心,晓易不说,我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饭桌上的气氛最适合拉家常了。
99,『治疮不能怕剜肉』救急不能心疼好东西。成语:挖肉补 疮。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我想着‘想治疮不能怕挖肉’, 卖!就想起了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