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古人关于君子的名言
1, 君子是什么样子呢?子夏这里说三变,形象地描绘走近君子所获得的步步深入的印象。首先,远望君子,能够感受到其所散发的凛然刚严的气息,等到真的与君子近距离接触,又发现君子可亲可近,令人如沐春风,乐与相交。只是,如果据此就认为君子能够轻易地与俗俯仰、和光同尘,那就大错特错了。君子虽然亲切温和,但是在原则问题上,是不会丧失立场、丢掉坚守的。子夏这里所言,是从观察者的角度说的,但是对于学君子、做君子,也有珍贵的启示。
2, 思想端正而内心依顺它,那么形象虽然丑陋但心地善良,也不妨碍一个人成为君子;形象虽然美好,但是心术不端、心地邪恶,也不妨碍一个人成为小人。君子就叫吉祥,小人就叫凶邪。
3, 子贡问怎样做才能够成为君子。孔子说:先履行所说的,然后再用言语表述出来。
4, 傲骨是指对自己的坚守,傲心是指对旁人的轻视。君子戒有傲心,鄙夫缺乏傲骨。人不可有傲气,有了傲气的人,往往会自命不凡,从而目中无人。当成功的时候,赞扬、奉承之词迎面扑来,他就会飘飘然,听不进批评和忠告,辨不清真假与是非。但是做到了没有傲气还应当有傲骨,就是应当有志气,有自信心,有顽强不屈的性格。人生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失败和挫折随时会降临。对待这些,我们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不怕嘲讽,寻找原因,迎难而上,不断更上层楼。
5, 君子基于事实赞扬别人的美德,并不是巴结奉承;出于正义指出别人的过错,并不是诋毁;肯定自己的优点,比拟舜、禹,参照天地大道,并不是虚伪夸饰。
6, 君子刚正之气充沛、才能完满,就能够实践抱负,能够保全生命名节。
7, 一个人如果连什么是利益、什么是危害都不明白,那他就算不上君子了。
8, 天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寒冷而去除冬天,地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险阻而舍弃广袤,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凶暴吵嚷而改变操守和作为。
9, 君子身处高位会造福世人,小人有权有势会危害百姓。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10, 灾祸和幸福并没有固定的规律,都是人自己招来的。自己闯出来的祸,应当由自己承当。嫁祸给别人,这样的事君子是不会做的。
11, 大体上说,天下的君子少,小人多。君子性情刚毅,小人性格纤弱。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心思隐曲。君子很难被腐蚀,小人容易被拉拢。君子对名节礼义怀有敬畏之心,小人所追求的只有利益。二者价值取向根本对立,就如同冰块和炭火不能同处于一个容器之中,香气和臭气判然有别一样。
12, 制度是治理国家的保障和根本,有德行的人治理国家,一是着力于改进和完善法律制度;二是严格遵照法律制度行事。法治中国是君子为国思考的延续和发展,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统一的社会系统工程。法治中国的本质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真正的民主和平等。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都只能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13, 君子和小人似乎总是在一起出现:有小人的存在,才能凸显出君子的品德;而君子又常会遭遇小人的算计。所以君子难为,他们坚持道义,在一个不公正的社会大环境中,会显得特立独行而容易成为异类,遭到小人的攻击。君子不去怨恨某个侮辱他的小人,而是针对社会整体的大环境,理性地思考如何扭转不公正的现状。君子能放下个人恩怨、针砭时弊,这也是君子比常人睿智的地方。
14, 君子平日待人接物绝对不可轻浮急躁,一旦轻浮急躁,就会把事办糟而受到困扰,这样就会丧失悠闲镇定的趣味;对待事情不可想得太多,过于投入,不然就会被外物所束缚和限制,丧失潇洒活泼的生机。
15, 在古代,出处进退对于知识分子而言是一件大事。假如不辨是非而一意人世,就很可能会玷污一世清名;假如不合时宜退守商山,又难免错过了建功立业的良机。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可供遵循的标准呢?就确立了一个标准。当一个人做出人生选择时,他应该首先弄清自己能够并应当承担的责任,仔细掂量自己的选择合不合乎道义,如果能无论进退都可合乎道义,就问心无愧了。
16, 君子靠治国以生存,小人靠劳动以生存。君子专职于治理国家,能使得统治者受到尊重而百姓归顺;小人专职于劳动,能使得财物丰厚而家养富足。
17,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因忠心被谤,楚国衰亡,便绝望地自沉汩罗江。他忠君爱国、孤身抗恶的精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扬雄认为,怀才而遇还是不遇,都是命运安排,顺命就好,何必自杀?两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虽然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却都各有情理。楚国是屈原的母国,他曾尽心尽力辅佐楚王以图霸业,但小人进谗、楚王疏远,楚国日益衰微即将灭亡。对屈原来说,已经没有安放一身的家园了,所有的政治抱负也付诸东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屈原做出了国存己存、国亡己亡的人生选择,其面对死亡的勇气和精神,充满了鼓舞人心的正面力量。扬雄从人的生命可贵出发,从得失的自然规律出发,认为君子应勘破得失祸福,从容行藏,何必以极端的方式对抗兴亡交替的历史规律。同一件事,两种解读,一着眼于国家,一着眼于自然规律,两者都使我们深受启发。
18, 花鸟知春光短暂,因此希望把自己最美丽的色彩和最悦耳的歌声奉献给天地自然。它们因自己的奉献而快乐无比。人活一世,立足天地之间,吸收万物精华,应当对人类和宇宙有所回馈。况且人生如同春光,转瞬即逝,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发一分光、添一分热,那就等于空在世上走了一趟,连花鸟的境界都比不上了。
19, 君子也会有抱怨,但不会耽误正事。
20, 古人对著书立说十分看重。所谓立德、立功、立言,即能否发表出有益的见解,被看作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这里说的是,只有在确认学问确有坚实的积累,并且也确实有用于社会,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随意、甚至不负责任地放言。其实孔子早就反复强调要讷于言,可见古人对发表现点的谨慎严肃。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不能满足于夸夸其谈、空头论道,要十分重视自己的言行,既要做到谨言慎行,又要关注发表言论的作用与效果。
21, 君子追求学问,要深下工夫,防止见识肤浅;要砥砺意志,防止见解随人仰俯。
22, 君子也需要用钱财来维持生活,但他们总是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获取钱财。小人面对利益会不择手段,而不在乎道义和良心。君子之道合于天理,所以可以获利长久;小人逐利违背天理,故费心营取终难得安稳。我们应当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获取钱财,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
23, 君子应该以冷静的态度来看待事物,切忌感情用事而表现出刚直的个性。
24, 君子身处困境也不迷惑别人,小人一旦显达就会背叛他的主人,这是小人虚伪的缘故,不是困境和显达的外在环境所造成的。
25, 对待心术不正的小人,做到对他们严厉苛刻并不难,难的是能够不憎恶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对他们尊敬并不难,难的是对他们能够以礼相待。
26, 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受到压抑,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27, 人们为人处世,经常会面临表与里、内与外的一致问题。如何选择呢?告诉我们,要追求实在的品格,要致力于内心的修养,而不能被外表的光鲜迷乱了视域,被身外的物欲扰乱了心神。只有这样做,才能成为君子。
28, 君子修身养性,虽然居住在屋黑瓦漏的地方,但他美好的名声流播于四方万里之外,难道是其所主观希望的吗?
29,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有时候难免会遇到要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的选择,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有些人会选择屈从。但这样的做法,既与本人的真实意愿相违背,在实际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也未必是积极正面的。特别是一些人昧着自己的良心,屈就恶势力,甚至同流合污,给社会带来危害。怎么样才能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呢?就是应当遵从自己的良知,尊奉正确的价值准则,不去随意曲从歪风邪气。
30, 山势险峻,顶峰容不下半步空间,才能成就其高大的气势。君子不拒绝听取一般人的意见,才能美名远播。所以见得多的人知识渊博,听得多的人有智慧,拒绝别人劝诫的入耳目闭塞,只相信自己的人必定孤立无援。因此,懂得与民众商量的人不会失策,能举荐发挥众人作用的人不会不成功。
31, 君子、小人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利益的出发点不同,君子为人,小人为己;君子内心光明坦荡,小人内心阴郁忧愁。小人以自己能否获利的心态来揣度君子的想法,常常无法理解君子高尚的追求。
32, 君子将远大的志向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放在第一位,而对于小人来说,保全自身、贪图享受是头等大事。没有志向和信念的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处事就会不择手段,唯利是图。这样的人品德低下,和他们相处,应当时刻提高警惕。
33, 在春季栽培桃树、李树,夏天就能享受枝繁叶茂所带来的阴凉,秋天就能食用成熟的果实。如果在春天种植蒺藜这种植物,不仅夏天无法采集树叶,秋天也只会收获荆棘。这样说来,秋天有什么样的收成,完全在于春天种植什么。因此君子对于到底要种植什么,树立什么,事先要经过慎重选择。
34, 君子修养自己,就是为了使自己获得仁与义这两种优秀的品德。那么如何达到仁与义呢?在荀子看来,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诚,认为只有讲诚信,不虚妄,才能把事情做好,也才能有仁有义。我们说话办事,诚是第一准则,不能违背诚。有了这个根本前提,一切美好的品质都会相映生辉。
35, 君子不忧虑年华老去、日渐衰弱,而忧心自己志气有所倦怠、消减。
36, 关于义与生、道义与生命的关系,孟子有一段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当舍生取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段议论,与孟子的主张前后照应,甚至比孟子所言更富于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视死如归也因此成为后世仁人志士自我激励的座右铭。
37, 天道运行刚强雄健,君子应效法天道,像它那样精进奋斗、自强不息。大地宛若坤卦,德性仁厚,君子应效法大地,像它那样宽厚和顺、承载万物。
38, 君子在富贵安逸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地守护,无时无刻不担心繁荣盛明的景象失去。在可以安享幸福的时候,却总是不敢安居,每天都起得很早,睡得很晚,勤勉努力,以修养德性、修成才学为重要任务。君子追求使自己的品德每天都能获得提升,学问每天都能有所进益。
39,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矛盾的,看似对立的双方,又是统一的,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个原理,在社会学上也是相通的。很多人处心积虑追名逐利、市恩邀宠,却不曾想到(或不愿顾忌)祸患、伤害、怨恨、诋毁这些负面的东西也会相伴相生,随之而来。因此,面对名利、面对诱惑,一定要顺其自然、安之若素,不宜刻意追求,更不能趋之若鹜,这样才能保持和平安宁。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40, 君子和小人,经常是作为一组相对概念出现的。君子固然是一种理想的完美人格,但小人并非坏人。朱熹对君子、小人所做出的界定新颖而有眼光。这给我们以启示:评价人要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君子,往往更多处理大事、把握大局,他们的精力专注于此,因此在琐事的处理应对上有时未免粗疏,这是可以理解的。而小人呢,眼界不高、格局不大,但是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无论是识人还是用人,都要善于扬长避短,让拥有不同才能和品德的人各得其所,切不可求全责备。
41, 行很多善事,亦会因为偶尔做的一件贪图小利的事而成为小人。可见,成君子难,成小人易。君子贵在从始至终的坚持,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念而坏了名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2, 《论语先进》篇中有则故事:有人问孔子,师和商两个人谁更贤能些。孔子回答说:师也过,商也不及。意思是师做事有些过头,商总是做得不够。那人又问:然则师愈与?那么是师做得更好吗?孔子回答说过犹不及,强调过和不及一样有害,防止人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孔子看来,师和商两人还没领悟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也说明这个度很难把握,这个境界也很难达到,需要不断地修行。今人对于中庸常有着庸俗化的理解,认为它代表着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我们一定要明辨其内涵,正确理解中庸往往表示处理问题恰到好处的境界。
43, 君子忠的本质。君子对他人都十分忠信,何况对自己?小人连自己都欺骗,又何况对他人?阐述得十分精彩,说明忠信的起点在于对自己的真实,不自欺欺人,不做一叶障目、掩耳盗铃的蠢事,由此推己及人,便会把真诚、忠信的态度投射到他人身上。要检验自己是否具备君子的忠信品质,我们首先得扪心而问,看是否做到了对自己内心的坦诫相待。
44, 老子云:为道日损,损之有损,以至于无为。(《老子第四十八章》)意思是说闻道需靠自我修养,要求静观玄览,虚静无为,以情欲自损,复返纯朴。所谓日损,就是人们慢慢舍弃各种物欲、情欲,返璞归真的过程,因而为君子所看重。
45, 想了解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看他所处的朋友,一个人的朋友圈决定了这个人的素质和品位。同样,一个人把什么人当成对手,也决定了这个人的层次和等级。君子以小人为敌,就会疲于应付小人的各种手段和伎俩,慢慢地就会采用小人的方法来对付对方。这样君子也沾染了小人的习气,有了小人的做派。所以君子和小人为敌,得不偿失,就算赢了,也最终失去了自己君子的名节。而小人与君子结交朋友,则会受到君子的感染,自己也逐渐会成为君子。
46, 君子不逃避外患。
47, 君子本性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假借和利用外物而已。
48, 孔子说:君子追求和谐却不求同一;小人追求同一却不和谐。
49, 老鹰站立好像在打盹,老虎行走好像有病,这正是他们抓人、咬人捕获猎物的手段。所以君子要聪明而不显露,有才华而不炫耀,才能有肩负重任的力量。
50, 君子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争,同时争又不能伤了和气,不能陷入个人间、集团间的挟私结怨、倾轧报复,这显然对当下社会为人处世之道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尤其应从中汲取既能坚定政治立场与原则,又能做到融洽同志关系的宝贵政治智慧。在日常工作中,分歧是难免的,有时固然需要在一定程度或层面上妥协让步,但在涉及根本方向、重大原则问题上,则决不能和稀泥、无是非,而是要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具有像猛虎一般不可侵犯的刚毅之气。与此同时,也要确保任何这样的争论都是出于公心,都不是为了私利,是为了达到认识和行动上的更高层面的统一。这样的争,就是君子之争。
51, 《汉书》中有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河水太清澈了,鱼儿就无法生存;一个人太苛刻了,就很难交到朋友,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所以君子要有容人度量,决不能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都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地方。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对人求全责备,那一定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将因此错过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机会。
52, 人之肌体、天分,受之自然,客观上有美丑之分、贤愚之别。一般人都趋向于爱美憎恶,过分赞扬美,也过分贬抑丑,使一些不够完美之人、不够完善之事,往往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自己也变得势利严苛,让人难以亲近。真正的君子是仁厚宽和的,虽然心里对美丑良莠判然分明,但如春风化雨,一视同仁地润泽万物,让美丑贤愚都感受到被尊重的欣喜,也一同受到君子的教化。这才是厚德载物的德性和涵养。
53, 真诚是人的自我完善,而道是人自己所遵循的天性。真诚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没有真诚就没有万物,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
54, 君子见到利益,就会想其中有没有不光彩、不该做的成分可能让自己受到污辱。
55, 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之为人的首要品格。而诚于己、忠于人又是诚信的两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如果做不到对自己诚实,便会有意无意掩盖自身的缺点,得过且过,甚至日渐顽劣,为人所唾弃;如果做不到对他人诚信,花言巧语,前后不一,便会失信于人,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更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君子亮,至关重要。然而守信也要有个度,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君子固守正道,但并不是不分是非大小而一味地守信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推忠于彼此,是为了匡扶汉室的崇高目的;黑道称兄道弟拜关公,虽也讲究信义,但做的是打家劫舍的丧心之事。忠信于人,不能丢了善恶的原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最值得遵循的操守德行。
56, 君子修身养性,最关键的要讲诚信,达到诚信就会万事顺遂。无论是仁还是义,只有通过诚信才能实现。
57, 君子以为宝贵的,不过行善而已。
58, 为善,说的是用自己真诚广博的爱心与明辨是非的智慧接人待物、与人为善或帮助他人。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用高尚的道德修养善待他人,必会得到他人善意的反馈和亲近;而用邪恶的手段对人诋毁攻击,则必然会遭到别人的报复。只有以善良之心宽以待人,君子才会感到吾道不孤,整个社会风气才会纯朴温情,这才是君子所最宝贵的。
59, 百工成事,君子致道,这是依据社会分工原则所形成的两类职业使命。换言之,成事是百工所要承担的任务,而致道则是君子所追求的理想。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呢?只能靠专心致志,只能靠正本清源。百工要想制作出一件精良的器具,就必须要老老实实地在工肆里琢磨劳动。君子要想搞清楚道为何物、如何行道,就一定要心无旁骛地刻苦学习钻研。任何成功都是靠走正道、下苦功方能实现的。那种成天三心二意以及处心积虑走旁门左道的人,是难以如愿以偿的。
60, 君子知道天下原本就有不希望如此而竟然如此(不尽人意)的事情,一切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而不以外界的纷扰改变自己纯朴真诚之心怀,那么所谓无妄卦者,才是真正的邪道不侵。
61, 有人问扬雄有关神兽、仙人的有无及寿天等虚妄的问题,扬雄如是答。扬雄《法言》是模仿孔子的《论语》而作,所传达的也是正统的儒家思想。《论语述而》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这里扬雄所言君子不妄是同一意思。在儒家看来,与其在神怪问题上浪费时间精力,不如积极关注当下,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因为自然的生灭始终有其必然的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多思无益,不如务实。
62, 君子处在当下的位置上做他应该做的事情,不羡慕本位以外的东西。现在富贵就做富贵之人应该做的事,现在贫贱就做贫贱之入应该做的事,身在没被教化的夷狄之境就做夷狄之人应做的事,身处患难就做患难中应做的事。君子自强不息,在无法改变现状时仍能安然自得。君子居上位不欺凌下面的人,在下位不巴结上级,端正自身,不求他人,也就没有怨恨之心。上不怨恨天,下不责怪人。君子总是能够安时处顺,以等待好的转机。小人则相反,他们焦虑自身所处的环境,不安不满,总在尝试冒险以改变现状,获得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小人永远存有怨的心态,汲汲求取,很容易落入危险境地。
63, 大概天下有天下所谓的君子、小人,而我(指君子)心中有我心中所谓的君子、小人;君子心中的小人没能完全祛除,天下的小人就会随之而大量出现了。
64, 居必择邻。古有里仁、今有芳邻之说。孔子说:择不处仁,焉得知?而孟母三迁的故事则更生动、更具体地说明了居必择乡的道理。选择与什么人相处、相交,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事业上是否能够成功,更关系到其品格是否能够得到维护、提升。选择交友,建立什么样的朋友圈,对平常人尚且如此重要,对于那些手握实权的各级官员和重要行业的领导者们,就更加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一定要多交挚友真朋,远离狐朋狗友,这是的重要警示。
65, 大夫不得用地公子无去国之义君子不避外难,这是古代大夫、公子、贤臣们尊奉的三个原则。其本质要求就是,遇到困难不能躲避,要敢于担当。公子去国避难与大夫弃君避难的行为一样,是不能被原谅的,也是不允许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因子。
66, 君子办事,不介意穿破衣、食粗食,而以艰苦劳作为美,这样就可以没有过失了。
67, 提倡聪明不露才华不逞,只有谦虚谨慎、大智若愚,才能任重致远。这是一种有智慧的处事法则。人们常说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也是这个道理。
68, 德行与学问,是君子的立身之本;而好问与勤学,则是修炼德行、提升学问水平的根本途径。君子在加强自我修养时,要将深邃广博的知识、高明而不偏不倚的德行作为最高目标,勤学努力,孜孜不倦。儒家这一思想影响十分深远,时至今日,德、能、勤、绩(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勤奋努力、工作业绩等)仍然是评价和考核员工的重要指标。
69, 与人为善,多指以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人着想,乐于助人。要想做到与人为善,首先要有一颗宽容、慈爱、善良的心,并在行动上乐于助人。我们的社会,如果大家都与人为善,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则一定会建立起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70, 天地看起来安宁而没有什么运动,但实际上充盈在里面的阴阳之气时时在运动,没有一刻停歇;太阳和月亮昼夜奔驰,它们的光辉自古以来就从没改变。所以君子应该效法自然,在闲暇时要有紧迫感,在忙碌时要有悠闲的情趣。
71, 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善待别人,助人为乐。
72, 孔子说:君子在言语上木讷,在行为上敏捷。
73, 正气与邪气是一组矛盾。大体而言,在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里,正气昌盛而占主导地位,邪气便不容易大行其道。不过也正因如此,邪气的存在会被有意无意忽略,致使其会在悄无声息间滋长,从而逐渐形成气候、酿为祸患。因此,对于邪气,对于坏的事物,要无时无刻不保持高度警惕,决不能放任自流,不能因一时的疏忽而放松对歪风邪气的防御。
74, 君子行为有很多规矩,这些规矩来自社会道德伦理,来自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所应采取的理性的态度。怎样才能做到理性,关键在于学会节制:节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节制自己的缺点,节制自己不正常的心态,节制自己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等。
75, 君子知错能改,小人却粉饰掩盖错误;改正错误能使人最终醒悟,粉饰错误却始终让入迷惑;醒悟了才能有好的福气,始终迷惑只能招徕祸端。
76, 君子不愁地位不够尊贵,而担心品德不够高尚;不以俸禄不多为耻,而以学识智慧不够广博为耻。因此技艺要勤学苦练、行动更要奋发有为。
77, 君子拥有崇高的道德水准,只有恪守忠信才能得到它,骄奢放纵就会丧失它。
78,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命脉交付给他,面临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三点,就是贤人君子也不易做到。
79, 不怨天,不尤人,这原是孔子的话(见《论语宪问》)。孟子在这里复述,可见他对这一思想的赞同。孔子和孟子都主张,凡事要通过自己努力而达到目标,反对事情没有做好却责怪环境、埋怨他人。通过自身努力而不能摆脱人生困境却又不责怪上天和他人,这需要豁达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因为怨天尤人,于事无补、于己无益,不如常存感恩之心,以期欢喜之事。
80, 唐太宗对侍臣说: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身为君王,一言一行均能引起很大的反响,一言可兴邦,一言也能辱国,所以应慎重。
81, 春秋时,士之为学者,多得不到俸禄;而习耕种者,皆可解决谋食之虑。故当时士子往往趋之异业谋食,而谋道之人不多不专矣。孔子指出君子当为道而谋、学当得禄之理,认为耕或不免于馁,学则可以得禄,意在劝人忧心于道、有志于学。
82, 君子的精气元神、生命血脉存在于言语当中,其言语和实情的一致性是否经得起考察,则取决于德行。所以说言语是德行的外在表现,难以伪装。
83, 君子勤于践行,做得多而说得少;小人善辩,口若悬河却行动迟缓。君子小人谁更受欢迎,历史早已给出答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坚持行善举,踏踏实实做事,就自然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信任,也就自然会成为君子。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满足于夸夸其谈,而不重视躬行实践,那么难免就会落入小人的境地了。
84, 子路问:君子倡导勇敢吗?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为上。君子如果只有勇敢而缺乏道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如果只有勇敢而缺乏道义,就会沦为盗贼。
85, 君子没有什么要为自己争的,争并非一种美好的品德。但遇到涉及国家重大利害关系的得失时,则应该据理力争;遇到涉及社会伦理规范的是非时,则应该据理力争;遇到涉及学问正道可能被邪术侵犯的紧要关头时,则应该据理力争。如果争是出于一种不带任何私心杂念,只求对天下有好处的信念,那么这样的争,就不是一般的争名夺利,而是为了达到更好地统一意见、消弭分歧的目的。为了更加有效地争,臣子在上殿议政时,要像老虎一样勃勃有生气,随时准备据理力争;与此同时,又能保持谦虚和平的心态,不与同僚之间因为一些无谓的争论而伤害了感情,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君子。
86, 君子是社会上的人格榜样。但是君子不是凭空得来的,必须依靠时时刻刻的恪守忠信,才能砥砺君子人格。而一旦丧失操守,甚至骄奢放纵,那么很容易使这种宝贵人格得而复失。因而,君子人格应该是通过不断的修炼、改造,才能得到培育巩固的。与此同时,一定要警惕、杜绝各种骄奢淫逸的行为,以避免对君子人格造成损害。
87, 君子无论修身还是学习,都必须善用其力。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要保证精力蓬勃兴旺,而不是最旺盛的时刻已经过去,更不能需要用力时已是强弩之末。否则,便无法完成工作,实现大的跃升和突破。意在说明,君子做事,要善于审时度势,选择有利时机做适合做的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88, 君子一词在《周易》中出现53次,是《周易》推崇的人格表率。君子所具有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及包容、勤勉、仁慈、博爱等高风亮节的品格,光耀千古,感召众生。几千年来,《周易》所宣扬的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89, 兰花生长在冷清偏远的山谷之中,不因缺少他人的观赏而停止芬芳开放。品德高尚的人修身立道,不会因穷苦的境遇而改变自己高尚的品节。
90, 真正的君子对待自己的荣辱得失能够淡定从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他人的苦难时却难以心安,因为他们总是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风平浪静之时应当居安思危,波涛汹涌之时也应处变不惊;对待豪强权贵保持自己的风骨,遇到鳏寡孤独的弱者充满怜惜之情。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推崇的人生。
91, 疾恶如仇,见善而思不及,这是一个很高的道德标杆。然而现实往往又是复杂的。假如一个人做了一点善事,周围人都一味地为其唱赞歌,有时未必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行善本来是好事,是自觉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事情,但是过度吹捧很容易让行善的人将自己的行为与功名利禄相联系,从而使思想变得不纯粹,行善也就悄然变味。同样,对错误的行为,固然需要制止,但也不能不具体分析错误产生的主客观条件,只是将犯正确的人一棍子打死,而不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那么只会增加犯正确的几率,使自暴自弃之举增多。我们在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如何对待正确和错误、积极与消极的考验。正确的态度是,既要防止捧杀,又要防止棒杀。对待好的,表扬要适度;对于坏的、不良的,要立足于挽救教育、改早改小。后一点尤其重要。
92, 不鼓不成列,在宋襄公看来,这无疑是一种君子行为。可惜,他用错了地方。因为用兵打仗,讲究奇诡一一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诚如文中子鱼所言,胜利才是战争的目的。失败了,甚至牺牲了,所谓诚信,所谓君子,还有意义吗?告诉我们,倡君子之风,行君子之道,不能盲目固守教条。
93, 君子的品性,即使理想通行于天下了也不会有所增加,即使贫困隐居了也不会有所减少,这是由他的天性决定的。
94, 高傲不屈的气节不可没有,但骄傲狂妄之心不可有。无傲骨容易成为随人俯仰的鄙陋之人,有骄傲狂妄之心则无法成为君子。
95, 君子不应当为自身谋求丰厚财富,应当为天地爱惜财富。不仅自己不能随便浪费,也不要和他人一起挥霍财物。
96, 君子躬行仁道就是以为人君长,又说以宽阔胸怀来待人处世。治国的宗旨要以宽大为主,严厉为辅。
97,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说开始时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将会直接决定会得到何种结果。本则格言所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实中,一些人在遭遇困顿甚至是违法犯罪之时,常常或自怨自艾,或感叹时运不济,却未能从错误的根源上进行反思检讨。譬如从政,按理说,这是一个履行公共职能、实现公共价值的十分便利的渠道。历史上的仁人志士、著名的政治家们,之所以能有建树,无不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便立下勤政廉政、造福百姓的宏伟志愿。在这样的志愿指导下,他们一心为公,不谋求个人私利,所以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与之相反,也有一些人,从登上仕途开始,就推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信条,全无为国为民之担当,满是贪腐营贿之私心。这样的人,最终必然是覆水难收、身败名裂,不仅自己遭殃,也连累家人,败坏道德纲纪。因此,想要走好人生道路,起步时能否确立正确志向,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