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禅宗语录_经典佛语网
1,⊙家庭成员必须要懂得跳探戈,彼此礼让进步;要知道交换立场,彼此体贴关怀;要常常赞美、鼓励,彼此扶持慰勉;要学习幽默风趣,营造温馨气氛。(当代)星云《佛光山开周年年鉴》,第455页
2,青年人要在现实中把握理想。现在的年轻人多半理想多于现实,而生活正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艺术,所以应该将二者合理调和。
3,⊙造业由因二种起:所谓现行及种子,藏识持缘一切种,如影随形不离身,一切时中障圣道。《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4,⊙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5,⊙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6,⊙曾经问过很多人:别人赞美你,你会变得骄傲吗?几乎没有人点头说是。其实,自己对自己的接纳和赞美,也不会真正导致自满和退步。这种自我赞美和接纳,是对老天造物的认可,是对父母的基因以及养育的敬重,是对一切跟自己有关的人的肯,也是送给所有关爱自己的人的最好的礼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任何方式,会比对自己不满的方式,更加具有“灭绝人性”的特征了。变得更好的理想本身无可厚非。但需要记住的是,我们必须基本上认为自己是好的,然后才可以变得更好。
7, 有些事情可以坚决不做,有些面子却一定要给。因为中国是 个面子社会,你要是老是驳人家面子,离被打人另类就不远了。这不 是世故,是洞世。
8,⊙『佛心禅语』 骂人,大家都觉得是不文明的行为,可是还是有人忍不住要骂,看来 是缺乏安忍的定力,用佛家的话讲,就是犯下了恶口罪业。
9,⊙佛法全体之正信为何?则信有已成无上正遍觉者;信必有无上正遍觉所用宇宙万有之真理,及有能得无上正遍觉者之种种方法;信有已从事学习于趋向正觉之方法者,及自己与众人皆可从事趋向而必获正觉。此之三信,换言之,即皈依佛、法、僧耳,即发起无上菩提之信心耳。胜解力生,乐欲乃起,信解乐欲心净名信,由智而信,智信一致,非基督教等盲从之信仰,而不违于哲学科学之推究实验,故唯此为足于今世裂难断之疑纲,建不拔之信基也。至由研教、参禅及其它佛教中之方便等,要皆为建此皈依佛法僧之信基而已。人心上若非建成此信基,则终在怅怅乎惘惘然中,混过一生,岂不深可惜哉!(民国)太虚《怎样建设现代中国的文化》
10,⊙有大福德始念佛,发菩提心修十善。佛说无上深妙禅,浅人当作浅法看。四仪庄严三业净,坚守重戒勿少犯。打破人我是非关,放下生平闲知见。谈玄说妙不相干,三字真传“老实念”。只此即是长夜灯,苦海慈航斩魔剑。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呆汉。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觅方便。过缓过急同是病,强想一心心愈乱。志坚如钢气如绵,不间不杂自成片。因心果佛互感应,根身器界潜转换。烦恼未伏念不一,习气不除佛不现。千万句如一句时,何愁不见弥陀面。此事非易亦非难,三昧全凭信行愿。(当代)夏莲居《净语·深妙禅偈》
11,⊙野干称狮子,自谓为兽王,欲作狮子吼,还出野干声。《长阿含经》卷十一,《阿耨夷经》
12, 世上的事看似与我们有关,其实并无关系。我们活着或者死 去,关注或者无动于衷,那些事该发生还照样发生,不会因为我们 而改变。人生就是参加一场注定要散场的party,我们表演或者不表 演,它都不过是一场party,主角永远不是我们。
13,⊙『佛心禅语』 为了追求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常常自我苛求,所谓的执著也许会 变成执拗,而恰恰是这种不理智禁锢了我们的思想,扰乱了我们的情绪,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适当地放弃,这并非代表不进取,而是一种生活的 智慧。
14,比如爱好音乐的人、喜欢美的人、舞文弄墨的文人,甚至是乡野种田的普通人都会有法喜。只要是从本心生出来的、是清净的、是真诚的都是法喜。人生若是到了“心态向阳,法喜满怀”的境界,这世间日日都将是好时节。
15,⊙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有部律》
16,⊙于诸佛所,念报重恩,如父母想。《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回向品
17,⊙人间佛教决非同于世间的慈善事业,是从究竟的佛乘中,来看我们人类,应怎样的从人而向于佛道。(当代)印顺《妙云集·佛在人间》
18,打佛七,是学习佛门仪轨(法则)的好时机;认真听法,将所听闻的法铭记在心,好好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如此打佛七才有功德和意义。
19,⊙灭烦恼火,则名寂灭。烦恼灭故,则得受乐。《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
20,有些人以为,修行能修到眼见仙佛鬼神就是“天眼通”,其实这是错误的见解。师言:“只要能看开世间事物,不去计较争执,就是真正的天眼通了。”
21,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缘聚则有,缘散则无。能得失随缘,则心地泰然。
22, 种善因不难,常常一个微笑就够了;种恶因也容易,常常一个讥讽的眼 神就是矣。积善累恶就在细微处!
23,⊙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
24,⊙不畏后世,无恶不作。《中阿含经》卷三,《罗云经》
25,『用智慧和赞美的眼看世界』 不要用贪婪、嗔怒、愚痴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别忘了你还有美丽、智 慧、悲悯、宽恕的另一双眼。
26,⊙虽复处居家,服宝严身具,善摄诸情根,厌离于五欲。若能如此者,是为真出家。《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
27,⊙若心体灭,则众生断绝,无所依止。以体不灭,心得相续,唯痴灭故,心相随灭,非心智灭。(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28,人性是由什么决定的?一个人的命运是如何造成的?为何有的人幸福美满,有的人却悲苦不已?总结古人先贤与现代科学理论,不外乎有四种结论:一则是基因决定论,认为人的本性是祖先遗传而来。而你后天的脾气好坏,则是你祖父母的基因决定的。二则是心理决定论,它则强调人的个性是父母后天教化所致,是他们种下的因。父母的教养方式与童年的经验会造就你的性格。你从小勇敢还是怯懦,皆因父母从小对你的教导有关;你大度还是自私,皆因父母从小对你的引导有关。三则是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决定了人的本性。人一旦出生,周围的环境好坏,所处的人和事,例如亲戚、朋友、老板、配偶、子女等,或者因为个人家庭的经济状况好坏、国家政策等,都可能是影响因素。四则是佛学讲的轮回转世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前世种下的因,轮回转世后还会受其影响。一个人的惯性就是一个人的特质所在,也即障碍所在。顺则凡,逆则仙,顺着习气走的就是凡夫,凡夫皆有定数。能逆而行之的才是佛,佛是已觉悟的人,命由自己决定。
29,人所执著的一切都不是永恒的存在。
30,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31,⊙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知己,最懂自己,最爱自己,最心疼自己的人,永远爱自己,会一直爱自己到生命的尽头。
32,⊙时间,有时候是一种宽恕。无法释怀的,放逐时间,就是一段经历;不能割舍的,赋予时间,就是一个记忆。一声叹息,难以解释的,融入时间,就是一种结局,一抹微笑。
33, 百善孝为先。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肩上的压力很大, 他们表达孝道的方式和自己的长辈有不同之处。儿女在外记得抽空给 父母报个平安是孝道,儿女遇到开心快乐的事不忘和父母一起分享也 是孝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女是父母心中的宝,不让父母担忧,带 给父母欢悦,是当代年轻人最大的孝道。
3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者,阿弥陀佛也。唯有阿弥陀佛知我,故是一知己。阿弥陀佛岂不知我?阿弥陀佛既知我,岂不幸福满足?
35,应机说法,普利人天;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一个人内心拥有爱的宝藏,才是取之不尽的财富,一个人心量有多大,拥有的世界就有多大。真正的修行是心中有众生的存在,尊重与包容众生,并且肯为众生服务,协助众生离苦得乐。 人格信誉是自身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36,⊙人有了慈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人生如寄,我们的生命是借来的,迟早要还回去。感恩是人的本性。
37,⊙十七、禅定为佛弟子,常悟自觉,日暮思禅,乐观一心。《法句经》卷下,广衍品
38,⊙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民国)弘一《南闽十年之梦影》
39, 漫步在晨风中,目光被自然的色彩牵引,思想吮吸自然的芳 香,我的内心无比安宁。尽情享受早晨的短暂时光,不被脂粉的面具 打扰,不必为频生的白发忧愁。林荫道上那片枯黄的落叶,尘封了春 天故事,回归本色美丽,仿佛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此刻,灵魂的 真实,人生的真相,和晨光一样清澈。
40,信佛而不学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学佛,就是愚行。
41, 人生不可或缺的三张网:知识网、人脉网 和朋友网。知识网靠学习来织,人脉网靠社交来 织,朋友网靠做人来织。三张网贯穿人的一生, 就轻重缓急而言,年轻时要有一张拿得出手的知 识网,事业上要有一张左右逢源的人脉网,退休 后要有一张靠得住的朋友网。
42,觉者,把握刹那为永恒;迷者,虚度光阴后悔迟。
43,⊙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三密加持速疾显,重重帝网名即身。法然具足萨婆若,心数心王遍刹尘。各具五智无际智,圆镜力故实觉智。(日本)空海《即身成佛义》
44,『宽厚人快乐』 待人宽厚的人会生活得很快乐。
45, 生活在这样一个拜物教的社会,奔波在这样一个贫富悬殊的 时代,人被逼成物质的奴隶,精神的暴虐者,这是一种悲哀。有人将 其归咎为制度问题,我认为不全面,至少还有文化的问题,如果不从 文化的根基上找病因,期待制度的实质性变革简直是痴人说梦。文化 改变心灵,变革从心灵开始。
46,⊙淡然不一定非要修篱种田,隐居山林,而是身处红尘纷扰也能静下心来,心静了才能听到自己的心声,才能停下来笑看风云,风雨人生,淡然在心。
47,『佛语禅心』在我们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与你关系最密切、给你的爱最多、和你接触频率最高的是你的父母。可以说,对父母的孝,是最能历练和考验人的善根牢不牢、善念真不真、善行久不久的。对父母的孝是每时每刻都需要的,而帮助社会和其他人却不是这样。
48,心是一切的基础,想要入定,必须从修心开始。
49,⊙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心地观经》卷八,观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