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经典生活禅语_佛家禅语网
1,⊙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2,修行一定要紧紧地抓住当下这一念,从当下这一念做起。
3,⊙真正的情爱不是拥有对方,而是一种生命的交流,更是一种对天下苍生的无尽奉献。《星云大师讲演集》(三)
4,⊙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三寸气消谁是主,百年身后谩虚名。一《筠州洞山悟本禅师录》
5,⊙譬如两手和合相对作声,如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此等诸法非我非常,是无常之我,非恒非安隐,变易之我。所以者何?比丘,谓生老死没受生之法。比丘,诸行如幻如焰,刹那时顷尽朽,不实来实去,《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57经
6,对于有意识地去生活者而言,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之旅,但对于无意识地去生活的人来说,人生的确是一种大的惩罚。
7,⊙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当中说,有一位侍奉他的小妾, 讲她祖母很会骂人,后来祖母没有任何疾病,忽然舌头烂到喉咙处, 不能饮食、说话,痛得翻来覆去,几天之后便死去。这位祖母唯独舌 头会烂,可见她恶语业很重,她骂人的时候,能以势压人,别人都怕 她,但是这个女强人最后坏在自己的舌头上。舌根和语业关系很大, 譬如口不妄语,说诚实话语,舌可以覆面;如果说恶语,说妄语,舌 会萎缩、糜烂。
8,外在的形象,可显现内在的品行。
9,⊙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净慧
10,心一定要专,选择必定要正确;若朝三暮四,时时从头开始,将永远停留在原地而跨不出一步。
11,⊙若念如来少功德,乃至一念心专仰,诸恶道怖悉永除,智眼于此能深悟。《华严经》卷三,世主妙严品
12,⊙业障重的人,发心较难;一旦发心,往生更容易。比如山顶重石,一旦推动,直奔谷底。故说念佛往生为五浊恶世众生之难信法、易行道。
13,⊙ 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个道理: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在 各种不期而至的境遇中学会忍耐,忍则有益,斗则必损。忍得一时之辱, 才能得到更强大的力量和更长久的发展。
14,对所有的人都要感恩,慈悲心就能建立起来。
15,⊙净土法门最好弘扬——让对方听到“阿弥陀佛”,成功60%;假如让他口念一声阿弥陀佛,成功90%,以后念多念少,信深信浅,直到往生成佛只是l。%。
16,⊙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具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福无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
17,因为太期盼结果,所以往往忽略过程;因为忽略过程,所以往往失去结果。
18, 才人秋,夏未远,也不知是因为天气忽冷忽热,还是自己对 时序的感知应对出了问题,似乎连一点前兆也没有,说感冒就感冒 了。反正感冒也不是头一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就没太在意。你不 在意它,它却在意你,这不,我头也痛了,眼也花了,心也躁了。忽 然想,定力这东西不怕大乱却怕小扰。
19,人人若能以“慈忍”施行于家庭和一切众生,人间便会散发“透彻之爱”的光芒。
20,人生纵遇坎坷也要向前走,才会接近目标。
21,⊙粗言利刀剑,贪欲碜毒药,瞋恚炽盛火,无明极重暗。《天请问经》
2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23,每一天都是做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24,人生应谨守本分,置身任何环境都应随遇而安。修
25,释迦牟尼佛终生修习慈悲并体现慈悲,佛陀出家即是因为慈悲心,在其传法度人的一生中,他的慈悲心就像是环绕周身的清新空气,从来不曾远离世间所有的生灵。
26,⊙单单愚痴只是可怜,并不可怕。愚痴加骄慢,则不仅可怜,更为可怕,而且是双倍的可怜,双倍的可怕。
27,修行,是一个长期训练管理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
28,自由,在个人要有道德观的约束;在社会应有法律加以规范。否则,就易于“野而无礼”;野则横霸——力大、声大、欲大、权大,纵情放行,心无闸栏,而“自由真义”反倒遁退难伸。
29,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供我们摄心,真正灵感的佛菩萨在每个人的心中。
30,处理烦恼的方法:第一,要求自己;第二,学会谅解他人;第三,晓得感恩和奉献;第四,惜缘惜福。
31,读经书自利利人,可以明心、解义、入定、弘法、护法、超度祈福。
32,⊙ 《菜根谭》上说:“万事皆缘,随遇而安。”我们生在人世间,要学会 随缘一世,一世随缘,这样才能活得自在。佛说:随缘自在。随遇而安, 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是为生活的密行。若能一切随他去,便 是世间自在人。我们生在人世间,必须得学会接受现实,虽然有时候现实 很残酷。
33,要把众人的幸福提起,把自我的成就放下。佛陀的慈悲心与智慧心是所有信徒应该学习的,只有这样,才能时刻把世人的幸福挂在心上,而抛却自我的观念。
34,⊙人没有不想维护自己的尊严的,但往往不知道,不侵犯他人的尊严,就是最大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没有一个不想争强的,但大多不解“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人间古训。没有一个愿意在对手面前示弱的,但又多不知“天下惟至柔者至刚”,没有不好胜的,但多不知“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大道理。
35,⊙虽多积珍宝,崇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法句经》卷上,世俗品若人不爱法,虽人而非人,不住于真道,不至涅槃城。既得此人身,功德所依处,云何不升筏,度诸有流海!离法常愚痴,有命亦如死,虽有人皮覆,愚痴同畜生。《正法念处经》卷五十
36,⊙草地不会偶然长出豆苗,池塘不会偶然开出莲花,众生不会偶然念出佛号。只要念出一声佛,他就是被弥陀发现了,也是被弥陀救到了,往生净土只是早晚的事。
37,⊙平常心就是从不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至美。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常思人之美,不以一省掩大德;常思己之过,医好心病心生乐。
38,⊙『有佛一切皆美』春芽嫩黄,夏叶老绿,秋叶红而有斑,皆不失其美;人脸上有了老年斑,便觉得不美。的确,人不如叶。人若能如叶,便能一生皆美。心中有佛常忆念,人生何必羡少年?有佛一切皆美,无佛一切不美,与年龄无关。
39,⊙空门有路人皆到,到者方知滋味长。心地不生闲草木,自然身放白毫光。一《法演禅师语录》
40,爱是致富的妙方。
41,⊙若善正心者,常顺法观察,不为过所使,如日光除暗。《正法念处经》卷三十七
42,⊙但无一切心,自然合大道。应用在临时,莫分妙不妙。——《宝峰云庵真净禅师偈颂下》
43,当遇到善知识时,我们要仔细观察,绝不可盲目依止。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可能出现,“善知识”当中可能有真有假,有具德的,也有不具德的;有利他的,也有利己的;有救度众生的,也有欺骗众生的。为了对师徒双方都负责任,我们就要小心翼翼地选择善知识。
44,生命之道:阴阳两界是互相作用的,阴界安则阳世安,阴先动而阳后随。阴永远大于阳。人世间看得到的东西都是由看不见的念头来决定的。
45,⊙力能破他军,还为他所害;力能侵掠人,还为他所掠。《别译杂阿含经》卷四
46,⊙菩萨谦逊,其心柔软,凡见众生,常言“善来”,和颜悦色,先意问询,与之共语,言常含笑。《大宝积经》卷七十七,富楼那会要谦恭有礼,要谦虚受学,要委曲求全,要善解人意。(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47,⊙慈者即是众生佛性。……慈即大空,大空即慈。慈即如来。《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48,⊙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法句经》卷上,无常品
49,⊙恒以四摄摄诸众生,谓与财宝令其富乐,可意语言令闻欢喜,或以同事劝导诱进。如是一切,贫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忧苦者令其快乐,复以方便咸使发心,授以正法,令其开悟。“四十华严”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