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佛语心经网
1,⊙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2,⊙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朴者未必悖,承顺者未必忠。故善知识不以辞尽人情,不以意选学者。(宋)灵源清禅师(《禅林宝训》卷二)
3,⊙譬如有人咽喉闭塞则能断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诸见唯有我见,则能断于智慧命根。《大乘宝云经》卷七
4,佛法中,慈悲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众生缘慈,是缘众生而起慈心。感悟到这种慈悲,心中便始终存在“众生”这个实体,相信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这种慈悲心,也是针对这些个体而言的。第二类是法缘慈,是缘于法的因缘起灭而起的慈心。在他们眼里,个体还是个体,但是眼中的众生已经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主体,因体验到“无我”而认识到法空,因此,见到“无我”的众生承受着因法无常而带来的痛苦,也会起慈悲心。第三类是无缘慈,是缘于我法皆空、因缘和合、轮回变换而起的慈心。菩萨就是在这层境界上生起慈悲心,发愿救众生于苦海。
5,⊙十、染净因果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日: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6,⊙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维摩经》卷上,佛国品
7,心中无形的风灾是“无明”,无形的刀剑是“嫉妒心”,无形的鬼魅是“疑心生暗鬼”,无形的心狱是指“入邪道法”。这些无形的心贼会灭除人之善根,毁尽修行之功德林。
8,“无常”不是在嘴边说说而已,也不是用来逃避现实
9,⊙真理即悟而顿圆,妄情息之而渐尽。顿圆如初生孩子,一日而肢体已全。渐修如长养成人,多年志气方立。此示顿悟初心之后,犹有旷劫习气未除,仍宜依悟而修,净除余习。——《禅宗大纲》
10,⊙ 有人把敲钟只看做寻常惯例,钟是钟,我是我,这样敲钟,钟声也毫 无生机意绪。而悟由则视钟为佛,视钟为己心,钟与我,浑然一体,钟声 即是自己心声的自然流露,这样敲钟,钟声便也有了生命。
11,为生活而工作,人生不快乐;为工作而生活,才是人生的真价值。
12,⊙善良与正直、爱心、悲悯为伍,与邪恶、阴毒、冷漠为敌。柔软时的善良,可以融化冷敖的冰川;坚硬时的善良,可以穿透任何顽固的岩石。
13, 面前的路有很多条,最适合我们的可能只有一条。如果我 们非要多试几条也未尝不可,但生命的时光有限,留给我们的时间 和机会并不多。多数时候,选择了一条路,另一条就可能与我们无 缘。无需因此遗憾,重要是走好我们已经选择的路,哪怕它的途中 充满荆棘。
14,『无智与骄慢』 贵而无智则衰,智而骄慢则败。
15,⊙虽三藏十二部,言言互摄互融,然必得其要,方能势如破竹。(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16,这些微不足道的快乐,我们已经视若无睹;因为对财富的热衷已经让我们迷失了本性。只有在面对死亡时,我们才会发现,所有的外物都毫无用处,而支撑我们活下去的是对生的信念,如果没有信念,人放慢脚步,才能体味幸福。
17,话语要谨慎委婉。面对知音,不必说得太明显就懂;不是知音,说得再露骨也没用。
18,⊙心是佛,不用将心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心。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一《大珠禅师语录》
19,恋爱时,我们也时而会厌烦,他为什么总是告诫你,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邀请,哪些男人对你不怀好意。或许,你会常常觉得他太小心眼,他在吃醋。其实,他真正想要做的是保护你,只是他的方式让你觉得讨厌,但他的出发点却都是因为爱,因为他太爱你。
20,⊙“相信自己,我就是主宰”,我们现在可能不是理想中的某种“人才”,但仍要相信自己有潜力成为那样的人。如果因为自卑而裹足不前,就永远不可能成就自己。只有自信者才会努力塑造自己,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21,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入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22,⊙以智慧火,烧烦恼薪,数数添于烦恼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转更增明,无有尽灭。《大宝积经》卷九十一,发胜志乐会
23,⊙ 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我们的心里或多或少 会有一种寻求帮助的渴望。但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是否会伸出援助 之手呢?或许此时我们心中的“小我”会说何苦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4,信而不修,果报就在那里,或乐或苦,与你寸步不离,不毁不灭。
25, 我的随和来自心灵的倔强,我的软弱来自内心的坚强,我的 怯懦来自精神的勇敢。你是风,我无法不是任你吹散的云,你是闪 电,我无法不是任你驱遣的雷声,你是阳光,我无法不是任你消融的 冰。一个人没有对手是寂寞的,有很多对手是痛苦的,有唯一一个自 己愿意臣服的对手是幸福的。
26,每天都是生命中的一张白纸,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动的文章。
27,现实生活中,女人往往会爱上和自己的个性完全相反的男人。
28,⊙念佛能超生死,为法何惜身命。
29,⊙心如镜。虽外在景物不断转变,镜面却不会转动,此即境转而心不转。一证严法师
30,念佛不是数字念得越多越好,而是看你能不能反闻自性。
31,菩萨精神永远融入众生的精神。要让菩萨精神永远存在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理论,必须有实质的表现;慈悲与愿力是理论,服务众生的工作是实质的表现。我们要把无形的慈悲化为有形、坚固、永远的工作。
32,⊙若欲报佛恩,一念在禅定,胜活三千界,满中一切人。《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下
34,⊙僧又问:“哪个是佛心?”师日:“墙壁瓦砾是。”——《南阳忠》
35,⊙一句阿弥陀佛保你往生,但并不保你现世可以端坐受供,盘剥大众。
36,⊙如来虽为一切众生演说诸法,实无所说。何以故?有所说者名有为法,如来世尊非是有为,是故无说。《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婴儿行品
37,在世间什么是富,什么是贫呢?“慈母在堂名之为富,慈母不在名之为贫。”
38,⊙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无一二三,而一二三。(隋)智颧《摩诃止观》卷一
39,⊙ 因为慈悲,人生路更宽 慈悲是学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为我们修福,对别人慈悲就是对自 己慈悲。
40,⊙见他瞋恚盛,但能行默忍,彼瞋自然灭,不烦刀杖力。彼此得大利,自利亦利他。《别译杂阿含经》卷二
41,⊙ 含蓄是美,藏锋是智 张扬和低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风格。张扬者犹如一株拼命拔高的 树,而低调者宛如一棵平凡无奇的小草,风雨雷电之后,得以保全的往往 是小草而不是树。
42,佛说,世上最捆人的莫过于感情,佛门里讲“三界轮回情为本”,而情不仅为轮回之本,也是成佛之本。敢于打开“情”的大门,才有可能做到把情升华为无分别的爱。天道是在人道的基础上修炼成功的,欲修天道,先行人道;天道修成后,又是在人道中发挥天道的力量。
43,做人其实不需要有复杂的思想,凡事要随缘,不要攀缘,境来不拒,境 去不留。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清心寡欲就会轻松自在;只要随遇而安就 能自得其乐;只要放下就能解脱。放下是一种选择、一种智慧、一种明白, 亦是一种结局。
44,⊙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三
45,当今世界比过去更苦难!看人心就能看出世界的灾难,这是天人感应!当下流行什么风靡什么就昭示预言着什么,如“老鼠爱大米”
46,⊙菩萨摩诃萨护持禁戒亦复如是:如彼渡人,护惜浮囊。《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
47,⊙是汝诸人本分事,若教老僧道,即是与蛇画足。此是顿教诸上座。-《灵鹫闲禅师》
48, 以真诚之心待人,以责任之心做事,以无愧之心律己,乃是 处世正道。道正,行则不歪,心则不邪,天必助之,神必佑之,人必 敬之。久而久之,人亦会以诚待我,事亦会因我而功。
49,⊙应该尊敬长者,不妒忌,懂得按时拜见老师,抓住时机讨论正法,专心聆听精妙言辞。《经集》第二品,第九章《戒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