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禅宗语录_佛家禅语网
1,学佛人不应该仅停留在念经、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应该迷信于烧香、拜神、算命、神通等。佛教精神是慈悲和智慧。我们应怀着慈悲和智慧的心去实际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众生,一切从家庭生活中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内心做起。成为家人的榜样之后,再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最终才能做到利益众生。
2,⊙佛言:我哀悯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无量寿佛经》
3,⊙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就会给自己带来忧愁。一《佛陀的格言》
4,⊙因贪犯者,为过微细,难可舍离;因瞋犯者,为过粗重,易可舍离。因痴犯者,为过深重,复难舍离。….若一瞋心而犯于戒,其罪甚重,何以故?因贪犯戒摄受众生,因瞋犯戒弃舍众生。…因瞋犯戒,为大犯戒,名大过患,名大堕落。《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5,⊙不要把忧愁传染给别人,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6,⊙太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古印度)龙树《中论·破行品》
7,⊙受用不宜丰满,丰满则溢;称意之事不可多谋,多谋终败,将有成之,必有坏之。(宋)真净克文禅师《日涉记》(《禅林宝训》)
8,能帮助别人,能为社会尽一分力,即使一点一滴都有大用;因为有一分心,就有一分力量。
9,想拥有一个清净的社会并不难,但需先从无数个“我”与“你”开始做起。想要求整体的美,也必须从个体开始;有无数个美的个体,才会有大整体的真善美。同样的,向往生活在菩萨的世界,自己就必须先学习做菩萨。
10,⊙人生最大的拥有是感恩。(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1,⊙非器众生,说其深法,是菩萨谬。《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12,⊙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人于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障,悉能除尽。《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13,⊙能缘所缘力,种种法出生,速灭不暂停,念念悉如是。《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14,⊙乃至未得一切种智,不舍精进,如救头燃。《大宝积经》卷五十八,文殊师利授记会
15,⊙宽容不受约束,它像天下的细雨滋润大地,带来双重祝福:祝福施与者也祝福被施与者。若,人生只是一场美丽的梦,愿做清晨里的一滴露珠。尽管微小但不懦弱,因为知道世界的纯洁来自心灵的透明。
16,⊙念佛要真。凡夫没有真,凡夫的真就是:知道自己没有真,而完全靠倒阿弥陀佛。佛是真,归命阿弥陀佛就是真。一真胜万假。若是真的,一点就是全部,一即一切。念佛一声十声便能往生,有何可疑?
17,⊙对青少年,要关心不要担心,要诱导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权威。(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8,⊙若见见世间,见则世间相,如实等无异,此名真见者。《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
19,我们不求名,但要做好事,人家要称赞我们是另外一回事。不为名去做,但做了就一定有名,这是辩证法的道理。
20,俗话说:“欲望不多的人,就没有失望;欲望越大的人,痛苦越多。”
21,⊙是菩萨摩诃萨见生死无始,皆悉空寂,所谓空者,常乐我净皆悉空寂,无有变易、众生、寿命、三宝、佛性及无为法,是名菩萨观无始空。《大般涅粟经》卷十六,梵行品
22,⊙『镜子』镜子可以照出人的美丑。美人常愿照镜,丑人不愿照镜。年轻人爱照镜,老年人不爱照镜。如若有一面镜子,不仅能照出美丑,还能变丑为美,返老还童,越照越美,青春永驻,想必人人都要把它带在身上,随时拿来照照。佛法就是这样一面镜子。不过由于这面镜子太分明,而凡夫的形象太丑陋,一照之后,原形毕露,连自己也嫌恶恐怖,故此不愿再照,干脆回避了事。若能经常拿出来照照,不愁照不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23,⊙世间有四业:一智、二珍财,三受五欲乐,四求于解脱。“四十华严”卷十二
24,的流行又对应着什么呢?你看看“忐忑”这两个字形,就会明白会发生什么事了。
25,⊙若要死得好,只要生得好;若要做好鬼,只要做好人,所以与其重“死鬼”,不如重“人生”。(民国)太虚《人生佛教》
26,⊙生活终究是美好的,有阳光,有雨露,有白云,有清新的花朵,有的时候不快乐,是自己给心房驻了一道墙。揽一份诗意,学会风起的时候笑看落花;雨落的时候聆听心语,让每个素白若水的日子,有了流过眉梢心底的浅淡清欢;让一些过住在时光的沉淀中释怀。
27, 微博中什么人都有,面对微博里莫名其妙的人身攻击,我们 该怎么办?以牙还牙只会让战争升级,这正是战争的挑起者期盼的结 果。我以为,表明反对的态度非常必要,关键是我们怎样表达反对, 我倾向将这种反对变成一种教化。
28,⊙一者见人为恶则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天路。是为四止非,多所饶益,为人救护。《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29, 木讷无言,口若悬河,俱非好事。
30,⊙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当代)圣严《…8自在语》
31,懂得尊重别人,才知道尊重自己。
32,⊙“宁静致远”,是怎样的“远”?这个“远”字中,可以包含正直、慈悲,可以淡泊、可以超脱,可以修炼得道、可以出人头地。
33,⊙若烦恼中见菩提者,是名如见,若离烦恼见菩提者,即是倒见。《大集经》卷十二
34, 退一步海阔天空,换个角度大有不同。
35,佛是站在众生的立足点看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而不是站在高成就上俯视芸芸的众生。”佛就在我们的周围,禅也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36,⊙『佛心禅语』 恶言相向的人,通常会引起祸端,因为一般人往往因为别人的恶言而 怀恨在心,并激起对方强烈的反弹情绪。所以尽量不要用恶言来伤害别 人,因为那样自己将来会成为被别人伤害的对象。
37,⊙绍三宝种,使不断绝。《心地观经》卷八,成佛品
38,我们的生活充满着禅意和禅机,所谓“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但大多数人由于自我封闭,意识不到他本身具有体验禅的潜能,这就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
39,⊙急须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来吧。(当代)圣严《1()8自在语》
40,⊙于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杂阿含经》卷十,第256经
41,⊙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复观即时生住异灭。《无量义经》
42, 时光留不住,岁月留不住,朝霞留不住,星光留不住,闪电 留不住,风雨留不住……人世间能留住的东西极少,留不住的东西很 多。越过当下,越过刹那,我已经不是我,你已经不是你,你我也同 样留不住。唯有活在当下,把握刹那,或许我们的灵魂能够留下,并 得以释放永久的生命芳香。
43,⊙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众缘具足,和合而物生,是物属众因缘,故无自性,无自性故空,空亦复空。但为引导众生故,以假名说,离有无二边,故名为中道。(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44,⊙得生不得生,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明)澫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45,⊙世间男女互贪求,皆由乐着诸色欲,人天由此故缠缚,堕坠三途黑暗中。《心地观经》卷六,离世间品火莫热于淫,捷莫疾于怒,网莫密于痴,爱流映于河。《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46,家庭和谐,即使物质贫乏,仍是富在天伦之乐中;否则再多的钱财,也抵不过家庭失和的苦恼和缺憾。
47,⊙人生难免会遇到风雨和坎坷,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不顺,不要心怀不满、怨气冲天,也不必耿耿于怀、一蹶不振。是福是祸,都得面对;是好是坏,都会过去。
48,⊙ 佛教的忏悔是洗刷染污了的心,使之恢复清净。《三昧水忏》说:“人 之居世,谁能无过?学人失念,尚起烦恼,罗汉结习,动身口业,岂况凡 夫,而当无过?但智者先觉,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蔓。”所以, 我们做了对不起他人或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后,能够补救的方法是忏悔, 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做了对不起他人的事,就要去向他忏悔,请他原 谅;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时,就自己责备自己,以后不再犯错了。
49,⊙何谓无上菩提?佛言:色等真如是。《大般若经》卷三三二,善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