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君子名言_名句摘抄
1, 并不洁净的土地上往往更有利于生物种的生长,水过于清澈反而导致鱼类死亡。所以君子应该有容纳缺憾的雅量,不可事事自命清高、孤芳自赏。
2, 孔子说:圣人,我没有机会见到他;能够见到君子,这就可以了。
3, 君子常常行动胜过言语,小人常常言语胜过行动。
4, 孔子在这里提醒我们,人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作为君子,在人生的少、壮、老三个阶段,要注意戒色、戒斗、戒得三个问题。这实际上也是针对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调整道德修养的侧重点。这与民间广为流传的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5, 君子为人处世真诚稳重,像泰山一样厚重踏实,所以从不随意骄傲狂放。但小人多半缺乏文化根基和修养,往往得势便猖狂。君子以谦虚为本,小人以炫耀为尚。这便可以从心理上解释为什么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6, 君子没有什么要为自己争的,争并非一种美好的品德。但遇到涉及国家重大利害关系的得失时,则应该据理力争;遇到涉及社会伦理规范的是非时,则应该据理力争;遇到涉及学问正道可能被邪术侵犯的紧要关头时,则应该据理力争。如果争是出于一种不带任何私心杂念,只求对天下有好处的信念,那么这样的争,就不是一般的争名夺利,而是为了达到更好地统一意见、消弭分歧的目的。为了更加有效地争,臣子在上殿议政时,要像老虎一样勃勃有生气,随时准备据理力争;与此同时,又能保持谦虚和平的心态,不与同僚之间因为一些无谓的争论而伤害了感情,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君子。
7, 君子的心血和精力,应该用在为国家分忧、保卫疆土并安抚民众,而不在计较自己个人的荣辱得失。
8, 君子不会以用养活身心的身外之物来伤害身心。
9, 君子修养身心,提高各方面能力,都以诚信为起点。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诚信为立身立世之本。当君子处于人生逆境的时候,他们不归咎于他人,不怪罪于外在条件,而是首先反躬自问是否做到了诚实、有能力、有修养。只有时时刻刻都警醒自己、认清自己,才能保持不断的进步和内心的充盈,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一个内心坚定、不为外物所动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10, 上天的奥秘变幻莫测,有时让人先陷入困境后再转入顺境,有时又让人先置身荣华富贵后再陷于窘境。不论身处伺种境地,都是上天有意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英雄豪杰。因此,一个有才德的君子面对逆境与挫折时要能处之泰然,平安无事时仍要不忘危难,这样就连上天也无法对他施展伎俩了。
11, 仁者无敌(《孟子粱惠王上》)。对于君主而言,实行仁政、崇尚礼节,必然会得到民众的拥戴,万众一心便会天下无敌。对于君子而言,心怀仁爱、以礼待人,便会得到他人的敬爱和礼遇,彼此亲近融洽,互相帮助,便会建立起和谐社会。
12, 君子不忧虑年华老去、日渐衰弱,而忧心自己志气有所倦怠、消减。
13, 孔子在《论语》中悉心塑造的君子形象,就是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他可以受命辅佐幼君,可以执掌国家政权,即便在生死关头也决不动摇,决不屈服,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而这些,一般贤人君子做到并不容易。其才行高远不受拘限,绝不做作夸饰,不求私利,安于清贫寒素,这样的人有君子的节操。
14, 君子所看重的道有三项:最上等的是树立崇高品德,其次是著书立说确立自己一家之言,再次是为国为民建立功勋。
15, 不被荣誉所诱惑,不被流言毁谤所吓倒,遵循道义原则,严肃地端正自己的言行,不为身外之物所动摇,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16, 办大事忌讳心怀私利,忌讳争夺名誉,尤其忌讳凭恃意气争夺名誉。意气用事就不能集思广益。心怀私利的毛病,小人多有;而争夺名誉、意气用事,就是君子也免不了,所以多有败事。总之是做不到克制私欲、严于律己,才出现了这么多的毛病。(魏世效说:国家的忧患,固然以小人的自以为是为优患,更以君子的自负为忧患。)
17, 仁爱、智慧、诚信,都是优秀的道德品质,武则天却特别强调诚的重要性,这显然不是偶然的。在武则天登上皇位并执掌最高权力的人生历程中,遭遇到无穷无尽的掣肘和阻挠。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势力,武则天自称看不起她的反对者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武则天看来,这些反对者们虽然有仁有智,但过于讲求韬略,过于讲求城府,过于讲求计算,本质上是不真诚的。武则天的识人与用人,即便是死敌,只要真诚,她也给予礼遇,甚至大胆使用。这是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政治家的非凡之处,也保证了大唐王朝在她的治理下依然能够向前发展。
18, 国家将要兴旺的时候,一定有吉祥的预兆,君子被重用,小人被斥退。国家将要危亡的时候,其标志就是贤人隐退,而乱臣显贵得势。
19, 孔子具有积极人世的情怀,但他一贯不慕虚荣,甚至鄙视徒有虚名。他所担忧和痛恨的不是没有显赫的名声,而是自身没有卓异的才能,不能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不能彰显自我的价值。所以他还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0, 君子不以私利损害公益。
21, 对于君子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学习,最有害的东西莫过于半途而废,最值得诟病的是自满自足,最大的错误是自暴自弃。
22, 君子做人做事,注重少说多做,说到做到;反对夸夸其谈,说到做不到。当今有些人,包括有些领导干部,讲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言过其实和虚张声势者屡见不鲜。有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搞形象工程,热衷于编造数字夸大政绩,欺世盗名;有些经商者不通过诚实劳动和提升产品质量赢得市场,而是依靠虚假宣传,甚至坑蒙拐骗招摇过市。这些不仅与实事求是原则相违背,而且有违于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当然,与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更是相去甚远、背道而驰。
23, 用一年的辛劳换来数十年的福利,用十年的奋斗获致一百年的惠泽,这是君子所应该做的。君子谋利,是为了大众;小人谋利,是为了自己。
24, 孟子说:君子所以跟常人不一样,就在于他存在一颗本然的善良之心。君子内心存有仁爱,存有礼仪。仁爱就是关爱别人,礼仪就是尊敬别人。关爱别人的人,人们就爱护他;尊敬别人的人,人们就尊敬他。
25, 仗义执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君子的作风。然而小人根据别人的心理,决定自己的言行,或刻意逢迎,或抓住对方把柄以攻击之。所以小人往往一时得宠,君子却因忠言逆耳可能遭遇冷落。但时间长了,君子的真诚和为人会被众人知晓,小人的伎俩也会被大家看穿。所以做人还是要像君子一样,光明磊落,真诚坦荡。
26, 古代的君子,在操行上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和松、竹交朋友;居住的地方没有情趣相投的朋友,就住在云山之间,与云山为友。我没有朋友,就在书中和古代那些与松竹、云山为友的前贤交朋友。
27, 孟子说,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就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在大义面前,无论面对的是怎样的困难,君子自岿然不动。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历史上留下太多光辉的身影。林则徐就曾在国难前疾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末的戊戌六君子为维新变革而慷慨赴义,其言其行,都符合这个原则。
28, 君子不轻信于人,凡事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自己的判断力。君子绝不会过于怀疑别人,过度的怀疑会丧失对他人的信任。怀疑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信任更是一种人类不可缺少的人格,君子善于把握其中的分寸。胡适曾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处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这句话可与上面《小窗幽记》的格言相互参证。
29, 君子外表看起来宽和,而内心却正直有原则。
30, 范献子以树木之有枝叶来比拟人之有学。枝叶对于树木的作用是吸收阳光雨露和提供阴凉庇护。同样,充分的学习,对于人而言,也具有重要作用。这个比喻确实是精当而形象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人却做得不理想。原因虽然很多,但善不善于学习,有没有智慧和耐心对工作的主客体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是决定工作成效的关键环节。
31, 君子所看重的是,向善唯恐有所不及,改恶担心有所不尽。
32, 体现了君子慎独的思想。《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奠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既是儒家提倡的道德观念,也是自我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滋长,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萌生。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自觉遵从道德准则为人行事。
33, 常人之强,多半在能胜过别人;君子之强,在能以义理战胜其私欲,使大义常伸而不为私欲所屈。譬如,处人尚和,一般人常常和而同流,但君子蔼然可亲之外自有主见,能够做到和而不流,决不会违背道义随人做不善之事。处事贵于中立,一般人因私欲难免有偏向;君子却能卓然守正,秉公办事,此非以义理自胜其私欲者不能也。国家昌明需要人才的时候,君子出来一展宏图,但决不因此而忘本,而是坚守自己过去身处陋巷时的美好情操和追求。及至国家困厄或个人沦落之时,一般人多随俗沉浮;君子却能坚持操守,宁死不肯变节。君子之强如此,天下之物无有能使之屈矣!
34, 君子基于事实赞扬别人的美德,并不是巴结奉承;出于正义指出别人的过错,并不是诋毁;肯定自己的优点,比拟舜、禹,参照天地大道,并不是虚伪夸饰。
35, 君子在追求利益的时候,会为别人的利益着想;小人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君子在注重自我修身养性的同时,也同样看重对他人的帮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走的是一条互助互利的道路。而小人则往往看重私利,虽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甚至为私利而排除异己,假公济私。
36, 曾子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也是君子文化中很重要的道德规范。忠即尽心为人,恕为推己及人。恕是君子之所以保持良好修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待别人应该宽容,无论君子还是小人,都有可以被宽恕的地方,但对待事情就要一丝不苟。对事不对人,是恕道的基本原则。
37, 君子和小人这对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的对立概念,一直被用来作为辨别善恶、区分高下的基本标签。《论语》等儒家经典中,关于君子、小人的对比性论述比比皆是。本则格言也是对君子、小人品格差异的形象性阐发。从中,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知晓两者的不同,从而便于我们在日常言行中自觉地学做君子、远离小人。
38, 君子尊重贤人,亲近亲人,小人享受安乐,获得利益。
39, 学习的内在追求,是为了涵养心性;学习的外在动力,是能够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而所谓名利,是自然而然包含在其中的。孔子所说的禄在其中矣,就是这个道理。读书人切莫本末倒置,把读书当作升官发财的敲门砖、铺路石,甚至为此蝇营狗苟、不择手段,那就不是君子为学的正确态度了。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40, 君子的责备如同良药,小人的献媚如同疾病;君子的责备像药石一样,虽苦却有治病的疗效;小人的献媚虽软腻甘甜,却让人容易生病。
41, 勤劳与俭朴,是中国人所遵奉的传统美德。为什么要崇尚勤劳,追求俭朴?因为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仔细一想,何尝不是如此?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偷盗欺诈,一些人恃强凌弱,甚至还干起逼良为娼、杀人越货的勾当,给社会的安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一些掌握公权的国家工作人员,无视法纪约束、罔顾道德规范,养尊处优、鱼肉百姓,直至贪腐堕落,最终走向罪恶的深渊。而若追问,何以能至此万劫不复之境地?根本上还是在价值观上出了问题,以贪图享乐为追求,以骄奢淫逸为风尚,以这样的价值观念为人生信条,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因此,人生于世,想要不犯错误,不栽跟头,一定要把勤劳和俭朴的观念镌刻在灵魂深处。
42,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事实上,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真正的学者都是不耻下问的真君子。尤其是当自己有了一定地位之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很难传到自己耳中。下情难于上达,所以君子更需要虚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
43, 君子会对过分赞誉的人疏远,但会与诚恳批评者建立亲密的友谊。
44, 真诚是人的自我完善,而道是人自己所遵循的天性。真诚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没有真诚就没有万物,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
45, 君子修养美德,虽然暂时没有得到什么利益,但是幸福跟在后面就来到。
46, 和君子结伴,就像进入一间植满芝兰的房间里,待得久了,反倒浑然不觉,因为自己在不觉然间就被芝兰所散发的香味浸染了。与小人厮混,就像进入一家满是腥臭味的咸鱼铺,日子长了,也就习以为常,因为早已被这股恶臭所同化了。所以君子对于远离谁、接近谁特别谨慎。
47, 在古代,出处进退对于知识分子而言是一件大事。假如不辨是非而一意人世,就很可能会玷污一世清名;假如不合时宜退守商山,又难免错过了建功立业的良机。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可供遵循的标准呢?就确立了一个标准。当一个人做出人生选择时,他应该首先弄清自己能够并应当承担的责任,仔细掂量自己的选择合不合乎道义,如果能无论进退都可合乎道义,就问心无愧了。
48, 君子勤于践行,做得多而说得少;小人善辩,口若悬河却行动迟缓。君子小人谁更受欢迎,历史早已给出答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坚持行善举,踏踏实实做事,就自然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信任,也就自然会成为君子。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满足于夸夸其谈,而不重视躬行实践,那么难免就会落入小人的境地了。
49, 孟子说:伯益气量太小,柳下惠太随便。气量小和随便,都不是君子应当做的。
50, 听到君子的议论,就像饮苦涩的茶水,苦味浓烈之后,却似乎脸颊上都洋溢着芳香。听到小人说的话,就像咀嚼着白糖,爽口甜腻之后,却似寒冰凝结在胸口。
51, 在古代,对君子的讨论往往侧重于德行和文才,但姚莹在这里强调治国之道,强调功业。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首先,在君子文化的历代传承中,确实存在着重德行而轻事功的倾向。因循而下,君子就难免被附着上一层文质彬彬、难当大任的色彩。这显然是片面的。其实,君子人格既有厚德载物的一面,又有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一面。其次,姚莹所处的晚清,正值国家多事之秋、民族存亡之际,现实迫切需要有志士仁人能够挺身而出、勇立潮头,以实际行动力国家民族贡献一份力量。
52, 一个为官的君子,只要尽自己的心意去利物济人,使一国之内少不得他,那么上天自然也需要他,这便是为自己的生命建立了意义和价值。
53, 君子未必能恰当处理寻常琐事,但其才德堪当大任;小人虽然目光短浅、心胸狭窄,也未必一无是处。
54, 君子示其短,不矫饰、不伪装,因而活得真实自在。另一方面,不掩饰自己的缺点,是为了让众人监督自己,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君子也不轻易显露自己的长处,目的在于一方面谦虚谨慎,保持积极上进的状态;一方面韬光养晦,避免遭到别人的忌恨。
55, 子路问:君子倡导勇敢吗?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为上。君子如果只有勇敢而缺乏道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如果只有勇敢而缺乏道义,就会沦为盗贼。
56, 向善需尽心,除恶必尽力。不因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儒家君子文化思想中非常闪光的一点。本则格言所强调的,正是这种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
57, 人们做事,往往会明知不可为而为,精神固然可嘉,但在订计划、做决策之前,假如不能科学判断、评估主客观条件,贸然行动,缺少分寸,就会导致工作遭受挫折甚至失败。真正有智慧的人深明其中的道理,因而能够在恰当的时机恰当地处理事情,既不过分超前,也不懈怠落后。这个道理,值得我们在工作中认真体会把握。
58, 有智慧的人随时都能擦亮双眼,看透事物的因果,以冷静的态度来处理棘手的问题;刚直的人则喜欢直来直去,遇事容易头脑发热,冲动之下往往失去理智,做事不够妥善。当然,人在受到侵犯时最难做到冷静,此时眼易红、头易热,看问题就容易出现偏差,思想就容易偏激,往往会由轻动刚肠到大动千戈,将局面弄得不可收拾。
59, 君子行善,难能可贵的是要知道有所节制。为仁只要能展现爱意即可,为义应该在合适的时候停止,讲礼貌只要表达敬意即可,聪明才智要被限制于用来获得知识的增长。
60, 小人虽然道德品行不一定高尚,但其智谋或做法有时可能有益于国家和事业,如两军对垒时兵不厌诈等计谋的运用,对付敌人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等,亦可采用之。但这些只能偶尔为之,如果常用,君子也会落入小人行径,就变得和小人一样了。君子难当,难就难在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保持自己的品行节操。
61, 君子遵从道义和善良品性,内心始终自足而完满,不患得患失、蝇营狗苟,大道行则出,大道没则隐,随世浮沉,顺势而为,没有什么能够影响自己的本性。君子宠辱不惊、穷达不变,这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
62, 君子有长期的忧虑,却没有一时的痛苦。
63, 君子尊重别人而自我谦卑,遇事则先人后己。
64, 强调坚守仁义和独立人格的重要性,特别指出以仁义为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再辅以坚定的决心和专一的精神,就可以成为一个坚守理想、抵制诱惑的人,成为一个顶天立地、无所畏惧的人。
65, 天地万物,都会遵循一定规律,通过一定表现形式而存在。这些客观规律和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和好恶为转移。君子修其道德,正如大道运行,自有其轨迹和目标,不因为小人的干扰而改辙。人恶寒人恶险小人汹汹,是小人对恶劣环境的抗拒,心畏之而恶之,君子则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勇敢而无畏地前行。
66, 追求名誉,不愿意被责难,这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如果凡事都汲汲于沽名钓誉,只要别人或上级一表扬,就忘乎所以;而一旦遇到外界的责难、诽谤、诋毁,就担心自己名利受损,畏首畏尾,自乱方寸,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态度。假如一件事情本身是正确的,做了就会损害集体和大多数人的利益,但能使自己赢得少数获利者的赞歌,那么该如何选择呢?难道应该为了自己的所谓名声而甘愿做错事吗?显然不是!同样,如果做一件事,能够普惠大众,即便是因损害少数利益集团而招致他们的抨击甚至是陷害报复,不也应该义无反顾去做吗?古人云,知我罪我,其惟春秋,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67, 君子之心不失其纯,仅在为天下万民,只此无他,因而说他的欲望很小,没有杂念。但君子是为民、为天下谋利,毫无私利之心,因而气量又极为广大。这小与大间形成巨大的反差,更凸显出君子为公为民的精纯品质。
68, 君子不会因为地位显赫就抬高自己,也不会因自己尚处穷困之中就降低对自己品行的要求。对欲望表现得很淡然,谦虚谨慎,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内心毫不动摇。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自我内心很强大,而把一切外在的物欲看得很渺小。
69, 君子以享受安逸娱乐为毒药,以富贵为不幸的事。所以沉溺于一己娱情的人容易忘记月盈则亏的道理,而看重道的人则明白日子渐趋于简单的可贵。
关于君子的名言警句摘抄『一』70, 有道德的人不虚华,君子致力于实际。
71, 德行与学问,是君子的立身之本;而好问与勤学,则是修炼德行、提升学问水平的根本途径。君子在加强自我修养时,要将深邃广博的知识、高明而不偏不倚的德行作为最高目标,勤学努力,孜孜不倦。儒家这一思想影响十分深远,时至今日,德、能、勤、绩(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勤奋努力、工作业绩等)仍然是评价和考核员工的重要指标。
72, 在家孝顺长辈,面对财物不贪心,胸怀光明坦荡,这就是君子一样的人。
73, 君子的形象,一直是被塑造成温润而泽、春风和煦的,但这绝非意味着君子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没有是非。君子做人做事,外表宽厚和顺,但内心绝对有自己的原则和道义,不会随意盲目和曲从不正确的主张。倘若以为君子性格温顺平和而对其进行要挟绑架,那么注定无法达到目的。
74, 君子强调礼的规范的重要性。君子固然需要学习大量的文化知识,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还需要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譬如当下,高智能犯罪并不少见,他们受过很好的教育,拥有专业而丰富的知识,但恰恰缺乏责任感和道德意识,这类人犯罪所带来的危害更大,也常为人们唏嘘感叹。君子除了学习之外,更需将礼始终放在心头。美学家康德曾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75, 君子要想保有纯真本性,就必须以平常心来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身处窘境时不卑不亢,身处顺境时不骄不躁,能看透这一点,才能真正有定力,不受时势命运所摆布。
76, 君子在学问上有所建树而流传于后世的,是治国理政之道,而不在于文才;是功业,而不在于空讲而没有践行的道德。
77, 磨难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如此,对于一个集体、一个民族而言,又何尝不是?多难兴邦,中华民族五千年奋斗史,从来没有与苦难远离过,但苦难从未压垮过古老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坚韧品格,在与苦难的每一次角力中获得新生,从而迎来民族的更高发展与更大辉煌。
78, 君子遵从上天赋予的道德本性,又通过好问和勤学,使自己的知识既宽广博大,又深入精妙;使自己的德行既极其高尚光明,又能遵循中庸之道。
79, 人们认识一个事物都会经由感性知觉上升到理性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认知的结果经常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本则格言所谈的小人之言和君子之言就是指这种情况。小人口蜜腹剑,说好听话的目的在于阿谀邀好,为了获得某种利益;君子仗义执言,说逆耳话的出发点则是匡人之过,尽劝勉告诫之责。小人的言语经不起推敲,君子的议论细思却能发人深省。我们需要做的,是在面对感官愉悦的巨大诱惑力时不为所动,虚心纳言,保持心志的清醒。
80, 君子不能不忧虑修身正心,也不能辜负吟风弄月的雅趣。
81, 势力不要施加给君子,仁德不能给予小人。君子的势力不表现在权势上,以权势为势力的人,一旦权势丧失,势力也就消亡了。小人得势不会给他人带来好处,趋附它一定会招致祸害。
82, 《论语先进》篇中有则故事:有人问孔子,师和商两个人谁更贤能些。孔子回答说:师也过,商也不及。意思是师做事有些过头,商总是做得不够。那人又问:然则师愈与?那么是师做得更好吗?孔子回答说过犹不及,强调过和不及一样有害,防止人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孔子看来,师和商两人还没领悟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也说明这个度很难把握,这个境界也很难达到,需要不断地修行。今人对于中庸常有着庸俗化的理解,认为它代表着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我们一定要明辨其内涵,正确理解中庸往往表示处理问题恰到好处的境界。
83, 君子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依然恪守正道,不会犯一些常人易犯的错误。
84,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君子需内在质朴与外在文华两者搭配得宜,才能展现出文雅的气质。外在仪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君子注重仪容是有常度的,既不邋遢,也不奢华,以适合自己的身份为宜。君子保持内外一致,向善而行,乐于助人,人们自然都愿意亲近他。
85, 君子知错能改,小人却粉饰掩盖错误;改正错误能使人最终醒悟,粉饰错误却始终让入迷惑;醒悟了才能有好的福气,始终迷惑只能招徕祸端。
86, 君子平常磨砺锐气、积蓄力量,在精神意气上,要用于神清气旺之时,而不要在已经兴盛过了的时候用之,岂能在其衰竭枯竭之时用之?
87, 小人的某些智慧也可以用在国事上面。为了对上级忠诚,虽然进了谗言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君子做小人做的事情,也就和小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君子应该特别谨慎。
88, 君子从不妄想妄言,有生就有死,有始就有终,这是自然运转的道理。君子对他人忠诚,何况对自己?小人连自己都欺骗,又何况他人?
89, 天地看起来安宁而没有什么运动,但实际上充盈在里面的阴阳之气时时在运动,没有一刻停歇;太阳和月亮昼夜奔驰,它们的光辉自古以来就从没改变。所以君子应该效法自然,在闲暇时要有紧迫感,在忙碌时要有悠闲的情趣。
90, 君子所想,如青天白日,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暗心理和行为;君子的才华往往像珠玉一样深藏不露,从不轻易地让人知道。
91, 孟子说:君子依循正确的方法来获得高深的造诣,这就要求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就能积蓄很深;积蓄很深,用起来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通过自己努力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
92, 天下的事情,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有可以做得完的,有做不完的,都是由其原因决定的。君子所能做的,只是自己能力所及和机缘可能之事。
93, 人们为人处世,经常会面临表与里、内与外的一致问题。如何选择呢?告诉我们,要追求实在的品格,要致力于内心的修养,而不能被外表的光鲜迷乱了视域,被身外的物欲扰乱了心神。只有这样做,才能成为君子。
94, 君子选择志趣相合的人以后,才与他展开交往;小人则是先与人建立关系,然后再根据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来决定值不值得继续维持下去。因此,但凡是君子之交,不会出现一会儿交往一会儿分离的现象;小人之间则总是会因为利益的波动时而欢喜、时而结怨。所以只有君子之间才有真正的朋友之交,小人是没有的。
95, 孔子说: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要警觉:戒色、戒斗、戒得。年少时,血气未定,正长身体,要戒女色;年壮时,血气方刚,容易冲动,要戒争斗;年老时,血气已衰,心神不力,要戒贪婪。
96,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常会被一些琐事俗务牵绊住心神,不善于抓主要矛盾。但真正的君子,真正想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人,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到那些对国家社会有大作用的事务上,并且为之付出艰辛细致的努力。人们常说,要善于谋大事、管大事、抓大事,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实现这些目标呢?品读,可以得出几点体悟:一是要有抱负,要善于区分大事、小事,将心思更多地放在那些有全局性影响的大事上;二是要有目标,用心学习那些足够让自己有能力驾驭大事的本领;三是要有毅力,为了学到本领,要全身心投入,不懈坚持。
97, 君子不畏强权,他们总是在正义面前敢于坚持,勇于牺牲。但君子也不一味蛮干,不到最后关头,他们不会轻易涉险。君子看重礼节,一方面是其遵循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与人和谐相处,有助于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小人做事看似无所顾忌,其实是欺软怕硬的,他们这样做是为保全自己、捞取实惠。不要与小人做消耗精力的斗争,把自己的事做好,这样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为自己开拓更大发展空间。
98, 形体的高矮胖瘦和相貌的美丑,都不是判断君子的标准,最重要的是要看他的内心是否淳良仁义。君子之心与小人之心的区别是善与恶、光明与阴暗、唯义是从与唯利是图的区别。无论外貌如何,只要具备君子之心,就是一个吉祥的人。反之,无论外貌多美,拥有小人之心,就是一个凶险的人。
99, 贤能的人得到重用,国家就会兴盛;小人得到重用,国家就会危亡,国家的领导者应该谨慎考虑这件事情,应该驱走和远离小人,举荐和重用君子。
100, 欧阳修《朋党论》的中心观点是: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并从义利角度解释了其原因,认为小人在同利之时,才会暂相党引以为朋,是伪的。一旦利益发生冲突或衰微,导致共同利益消失,这种伪的朋,就会不复存在。而君子则因为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获得真朋,这种以同道为基础的朋友之交,会同心共济、始终如一。如果说,欧阳修的论述是说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的原则不同,那么这里所强调的,则是君子应该谨慎交友。因为经历了先择友而后交友的过程,所以君子才可能获得真正的交谊,并且能将友谊稳定地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