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一日禅语经典佛语网
1,⊙高尚之士,不以名位为荣;达理之人,不为抑挫所困。(宋)佛鉴禅师《禅林宝训》
2,⊙如闻系念,一心相续,次第不乱,或经一日,或复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先所闻,具足念故,是人必睹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也。《大集经》卷一,贤护分
3,持戒守规是最可贵的德行。
4,自由是一种心境,如闲云野鹤,闲散安逸不受尘世羁绊,能够在悲伤中发现喜悦,能够在阴霾中预见晴天,就如长沙景岑禅师所言,心能够在整个时空中徜徉,“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5,比如信理,必须完全通晓佛经才有可能做到信。否则,不知道“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就谈不上信。其中信自,不是相信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而是相信,自性的善根。其中信他,不是随便的相信别人,而是相信诸佛菩萨。对佛讲的法有信心,通过学习佛法,不断对佛教深信不疑。
6,人一生的行为,不管是善是恶,皆由时间所累积。
7,⊙弘法从来不平静,平静只在心中寻;临终佛圣来接引,一切诤论一时平。
8,有一些不会处理烦恼的人,到处自找烦恼,总觉得生活在一种大家都对他有意见的气氛当中,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样要求自己和怎样谅解他人。
9,⊙得法脉传承,如得长江之水;不得法脉传承,纵有所悟,如掘井及泉。井水、江水虽皆为水,大小不可为比。何况掘井及泉者少之又少,掘并不及泉者多之又多。
10,当我们修习正念的时候,我们的存在就像一个神奇的咒语,具有改变事物的力量。当身、语、意处于完美的统一状态的时候,在我们讲出一个字之前,咒语就已经发挥效用了。
11,⊙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
12,佛教徒对生病的态度乐观而积极。因生病而体会到患者的感受,因生病而谨慎恶业,因生病而努力行善,因生病而消除业障,因生病而降低我慢,因生病而生起爱心,因生病而功德增上。生病是一场修行之旅,病越久业障消除越有效,病越重功德增上越迅速。生病是不求而得的助缘,也是不请而到的幸运。
13,⊙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达摩大师血脉论》
14,⊙(二)会理财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15,⊙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16,⊙能受委屈,能受冤枉,能受挫折,能受侮辱,然后才能受荣耀。(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7,成就福业有四种方法:恒行法施、起大悲心、度化有情、忍辱定静。
18,⊙『信』对佛法有信心的人,他的世界、生活广大精彩丰富,乃是不具信心的凡夫所不能比的。信仰佛法的人,当初也是从不信开始的,所以他完全了解并洞视不信者的内心世界;不信的人却无法窥视信者的内心。要让感情听佛法的话,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我们的根性太顽劣,太自以为是,太愚痴而又太骄慢,越愚痴就越骄慢。感情就是“我”,“我不能死,我千万不能死,佛法死了没关系,我不能死。”这是我们心里的真声音。但我们不敢承认,所以我们伪装,伪装成好的佛弟子,其实愚痴、颠倒的众生怎么可能成为好的佛弟子?除非“我”死了。
19,天灾无法抗拒,善念却能消弭灾难。
20, 如果没有选择和辨别的能力,书读得越多可能越是坏事。
21,⊙大气会让你有着幽兰的清雅、竹子的气节、松树的风格、寒梅的傲骨;大气会让你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挥洒自如、稳健持重;大气会让你有大山的浑厚、大海的渊博。总之,做人要大气,这是成大事的根本。不要在意别人在背后怎么看你说你,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事实,却可能搅乱你的心。心如果乱了,一切就都乱了。
22,当一个人没办法自我教育时,也就无法再接受别人的教育,因为他的成长实已停止。
23,⊙慧人以渐,安徐精进,洗除心垢,如工炼金。《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24,合心为善,和气同道,互爱扶持,协力推动。
25,学佛所注重的不只是理论、学问,还要能身体力行。
26,⊙有四种根本罪,乃至活命因缘,亦不应犯。云何为四?渭谤诸法、舍离菩提心、悭吝、恼害众生。《大日经》卷六,受方便学处品
27, 早晨是高高飘扬的希望旗帜,早晨是响彻云天的生命号角。
28, 同样的鸟鸣,有人听成美妙的天籁,有人听成喋喋不休的絮 叨;同样的早晨,有人当作希望的象征,因而热爱和赞美,有人当作 刻薄的监工,因而埋怨甚至诅咒。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早晨,但早晨 从不会因人而异,她将与生俱来的热情、宽容、慈善和爱献给众生, 不求报答,也不在乎任何颂扬或谩骂。
29,⊙(五)善养生无病最利,知足最富,厚为最友,泥洹最快。《法句经》卷下,泥洹品有食有命,有命有身,有身有道。无食无命,无命无身,无身无道。《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上
30,⊙夫妻是伦理的关系,不是“论理”的关系。(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31,在一切善恶境界上不起分别,不等于没有分别。自性分别还是有的,只是不执著。
32,⊙真心是体,本识是相,六七等识是用。(陈)慧思《大乘止观》卷四
33,⊙过去之法不应追念,未来之法不应希求,现在之法不应住着,若能如是,当处解脱。《善夜经》
34,即使听闻佛法,若不能认识烦恼,就不是听闻的智慧,而是听闻的妄想;即使思维佛法,若还未降伏烦恼,就不是思维的智慧,而是思维的分别;即使禅修佛法,若没有根除烦恼,就不是禅修的智慧,而是禅修的执著。正如噶举祖师冈波巴大师所说:“若不如法而行,仍是种下因法反而堕落恶道的因,实在无益。’
35,⊙不器之器,名日上器。积厚养深,一出名世。欲速不达,古人所刺。学道之士,静以俟势。(明)莲池《大器晚成》
36,建立与天地、宇宙的沟通方式,多做祈请,与天地、祖辈、神灵沟通,请求佛陀及灵性力量来净化加持你,可以净化我们的身心,从而增强我们身体的能量。
37,⊙ 人生在世,最难做到的就是放下。自己喜爱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 ,爱的也放不下。因此,得失之心、憎爱之念盘踞心头,无法得到解脱与 自在。
38,⊙自制,就是自己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能力,它既是一种挑战力,更是一种忍耐力。自制,就是自己克制自己,它是一种“质”的能力,是一种品格修炼,一种可贵的自我限制行为,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快乐源于自制,成功也源于自制。一个能自制的人,一定是一个令人折服的人,只有做到自制,你才会心安理得,才会快乐和幸福。有道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被之人”,可见,一个有包容心的人,才能够真正成为人上之人。
39,把慈悲形象化,付诸具体的行动。
40,⊙我们不停地向外追求,心里头就产生了匮乏。追求情,在心理上就有了缺乏温情的感觉;追求财富,就产生财物不足的穷困;追求权势,便引起对权力的渴求。——郑石岩
41,⊙若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情与非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不离幻色即见空,即此真如含一切。一念照入于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于一境内一切智,于一智中诸境界,只用一念观诸境,一切诸境同时会。时处帝网现重重,一切智通无挂碍。(唐)法顺《漩澓颂》
42, 如果有心,微博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里的每一个微 博客都有各自的专长,其中在自己所从事领域建树卓越者也不乏其 人,这些微博客都堪称我们的老师。行者微博的重大收获之一,就是 在浏览到的帖子里,在和博友的互动中,消除了自己的许多知识盲 点、思想盲点和德行盲点,并有幸结识了许多老师甚至“一字师”。
43,佛教所说的破除执著,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去消灭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要改变我们主观世界的观念。
44,⊙人之所以感觉累,其实,就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得失看得太重。把得失看得太重的人,就会把理想放太远,过分好强,奢求太多,就是因为他常常为失去和得不到而焦虑不安,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就是因为他常自寻烦恼,让自己处于痛苦和尴尬境地,逡巡不前、陷入矛盾之中。虽说人活在世上总得有所追求,要为衣、食、住、行去奔忙、去奋斗,但凡事我们不要强求、不要患得患失,我们最好能够做到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得失成败。
45,夫妻感情不睦,整天吵闹、互不体谅,是男女情爱的
46,⊙欣赏他人,才能成就自己。事物本身没有快乐与痛苦之分,一件事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关键是看我们抱着怎样的心态、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
47,所谓欢乐,所谓痛苦,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感觉之中。
48,⊙瓶、衣、车乘等,名言所分别,色相虽可说,体性无所有。世间众色法,但相无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无实事。《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微密品
49,⊙不怒胜瞋恚,不善以善伏;惠施伏悭贪,真言坏妄语。不骂亦不虐,常住贤圣心。《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51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