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佛语心经_佛家禅语网
1,人的欲望永无止境,有的人追求物质、有的人追求
2, 不是来早了,就是来迟了,世上哪有什么刚刚好。
3,⊙菩萨为多人头首,见诸眷属不如法事,应呵应摈。若瞋心恶心舍不呵治者,犯重垢罪。若懒惰放逸不教呵者,犯轻垢罪。菩萨见恶众生犯戒毁禁作众罪行,菩萨自知能化为善,若恶心瞋心舍不教者,犯重垢罪。菩萨见前众生须加杖痛然后有利,自护不治者,犯轻垢罪。《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4,对别人能多原谅一分、多让一分,就能得到十分的福。所以说:“心宽就是福。”
5,做人不该闲逸无事。有一位大企业家来看我,我
6,禅宗追求大悲无泪、大笑无声,悲与笑都是人的主观情绪,从出生到离世都将与人相伴相随。这也是一种无法摆脱的苦处。
7,做到了“诸恶莫作”,心灵环境就得到了保护;做到了“众善奉行”,精神的能源就得到了开发。
8,人生的苦恼不分贫富贵贱皆有之。
9,⊙『佛心禅语』 无论做什么事,即使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也要全力以赴,专心致志 地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件成一件。
10, 我的眼睛对风沙特别敏感,如果这个世界到处充满沙尘,我活着肯定毫 无快乐而言。
11,⊙自求心安就有平安,关怀他人就有幸福。(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2,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的人格。
13,⊙法界众生界,究竟无差别,一切悉了知,此是如来境。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净,开示诸群生。《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14,⊙知戒、非戒无二相,如是名为佛法。若有菩萨住无相,受持不离名持戒。《佛母宝德藏般若经》
15, 做一株卑微的小草又怎么啦?哪怕有一点阳光它也要竭尽全力地灿烂。
16,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应该常常起欢喜心,天天为自己的家庭祝福。
17,台湾的离婚率逐年不断攀升,衍生不少社会问题。希望人人都能先由自身建立正常的家庭伦理,再去影响其他的家庭。
18,我们虽然很渺小,好比沧海一粟,但我们千万不要小觑这一粟之心力,不要 轻忽生活中之每一件小事。正是这些小事,如同阶梯,将我们升向生命之 高处。
19,沉溺于后悔,巧言善辩,沮丧与昏沉,眷恋,以及犹豫不定,要知道这五种情绪是大盗贼,他们盗取了你无限的增上财富。—_慧律法师
20,『破迷』 迷,就是失去方向。如果能在迷惑处豁然开朗,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静心破迷而不慌乱,就是智慧。
21,懈怠的人容易堕落;因此,人生必须上进积极,不要因境遇的得失而丧失生存斗志。
22,无所求的奉献,及为一切众生而修养自己的言语行动,就是学佛。
23,⊙洞里无云别有天,桃花似锦柳如烟。仙家不解论冬夏,石烂松枯不记年。——《法演禅师语录》
24,⊙对付狡猾的“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彻底离弃它,不要受它的骗,尤其警惕不要受它以修行的名义送来的贿赂。
25,⊙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受到伤害,随着时间的消逝,有些事情早已忘却,可是心灵上的伤害,时刻会涌上心头。虽时间是良剂,能冲淡一切的一切,但也无法消去伤疤。伤疤也许是你的美好的见证,多少年以后成为你的一段美好的回忆,也许是你的一笔不小的财富。经历了痛苦人生才会有深度,越过了痛苦,我们就一步步走向快乐,走向人生的成熟。
26,⊙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楞伽经》卷一
27,⊙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危难时,谁不想有人伸出温暖、援助的手;你赠人玫瑰,必手留 余香。
28,⊙僧问:“佛在何处?”师日:“不离心”。又问:“双峰上人,有何所得?”师日:“法无所得,没有所得,得本无得。”——《长庆大安禅师》
29,天灾无法抗拒,善念却能消弭灾难。
30,⊙一心住三昧,无量劫不动。《华严经》卷六十九,入法界品
31, 有些人出口成章,有些人神机妙算,不要相信那是什么天赋 奇才。因为你看到的是他们人前的表演,我看到的则是他们人后的悬 梁刺股、皓首穷经。人和人的属性一样,天赋的差别不大,努力还是 蹉跎,最终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分际。
32,如果人人发挥慈悲心,即可形成“一眼观时千眼观,一手动时千手动”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并具足无量悲愿的济世力量。
33, 有人靠微博维命,有人靠微博养心。微博给你带来了什么?
34,『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助人不仅是美德,也是心灵一大享受。
35,⊙心能平等,名之为理;理照能明,名之为心;心理平等,名之为佛。——《楞伽师资记》
36, 稻田里难免有稗子,不能因为稗子就不种田;出门难免遇 雨,哪能因为怕遇雨就不出门?是农民,种好田是本分;是旅人,该 上路还得继续上路。
37,即使世间的科技再高明,创造力再惊人,物质世界改变再大,到面临死亡时,仍然无法改变无常的事实,也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乔布斯先生的离世,就是对大家的一个提醒,也是一个呼唤,使我们从轮印回的沉迷中觉醒。
38,⊙有身不久,皆当归土,形坏神去,寄住何贪!《法句经》卷上,心意品
39,信任是禅,关怀是禅,平衡是禅,适度是禅。
40,⊙一辈子看不上别人,换一种说法就是,从来没看清过自己。活到通透,才会把自己看得真切。通透,就是隔着前尘,把后世看到岑渺;就是隔着喧嚣,把自我沉到阒寂。就是按下妄念,心无所执,就是明白什么叫非分和僭越,而从此不越雷池一步。
41,⊙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剁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42,⊙功成不居,光荣成就归于大众。(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43,生命中,当独自占有一种幸福与财富时无疑是快乐的,它会让我们生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但却也是虚空的。当我们的幸福与财富无人分享时,人生便会显得了无生趣。分享能让我们在别人的快乐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分享能让我们心灵充实,能让我们体味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44,法喜是天下最大的喜,是人心灵最大的享受。
45,『诚恳和恭敬』 凡事心存诚恳,而不可虚情假意。凡事心存恭敬,而不可藐视他人。
46,『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一切众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缘,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对象。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和众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们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呢?
47,⊙贪瞋痴等一切烦恼是菩萨器杖,以烦恼门度众生故。生死是菩萨器杖,不断菩萨行教化众生故。《华严经》卷五十七,离世间品
48,⊙若定心作善恶等业,作已深生信心欢喜,若发誓愿供养三宝,是名定业。善男子,智者善根深固难动,是故能令重业为轻;愚痴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轻业而作重报。以是义故,一切诸业不名决定。《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
49, 谁的丹青能够泼出这样的秋意,谁的笔墨能够书写这样的绝 美?好一湖残荷,好一幅宁折不弯的写意!折了又如何?折是一种涅槃,在满湖律动的火焰中,翠绿的梦开始重生,来年的芙蓉国里,处 处是青荷坚挺的身影,希望的蜻蜒,已经踏上缤纷的回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