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教育名人名言大全
1,在当今世界,所有人都应该接受科学方法的熏陶,应该让每个小孩都亲自参与实验、观察,使他们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他们那想象的翅膀就可以从更高的基点起飞,他们的智能也能被很自然地引向创造之路。阿尔莫:《光有爱还不够:帮助孩子构建自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139页。
2,一个命令只有来自一个受尊敬的人,才会被接受并产生一种责任感,就是说,此人是同时具有爱和畏惧情感的对象,而不是仅具有这两种情感状态之一的人。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05页。
3,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15页。
4,集体的精神世界和个性的精神世界是依靠相互的影响而形成的。人从集体中吸取许多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组成集体的人们的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也就不会有集体存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13页。
5,一切人都有能力学习。只要一个人活着,学习就不停止,除非因为他不运用学习的能力以致学习能力衰退。政治上的自由不能持久,除非已伴随着无限制地获得知识。没有继续不断的学习和再学习,真理不能长时间保留在人类事务中。除非有继续不断的、无限制的学习机会,除非人们能不断地利用这种机会,和平是不会有的。赫钦斯:《教育中的冲突》,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224页。
6,对有明确的道德理想的人来说,爱情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一种感情,同时是一种道德义务。这种人越是公开地、坦率地表露自己的爱情,越是希望得到恋人的理解,他自己也就越多地承担道德义务。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1页。
7,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44页。
8,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的规律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越容易。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页。
9,应该知道德行与善良的心灵比任何学问或文字都重要,要把他的主要工作放在形成学生的心理,使它具有一种正当的心情上面;……如果没有这一点,不能排除不良的与邪恶的习惯,那么,文字、科学以及教育上的其他一切成就都没有用处,就只能使得一个人变得更坏,更危险而已。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60页。
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10,我们应当善于爱,知道必须怎样地爱。我们在处理恋爱时应当是自觉的、思想健康的、对自己负责的人,这样就不会演出爱情的悲剧了。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道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100页。
11,教师偏离既定的计划,并不一定证明这是他的工作中的失败或缺点。对上课计划作了有根据的修正,这说明教师是考虑到上课进程中所发现的新情况(假定说,在掌握以前学过的知识上还有困难等等》力图使这个计划最恰当地符合该班的条件。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页。
12,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结束,教育是一个整体,并且是智力和道德成长的两个根本的必要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对于个体潜能的实现和社会生活的适应方面的最终成败负有重大责任。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80页。
13,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先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日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日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纳)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吕氏春秋·尊师》。
14,名符其实的好教师追求的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和谐教育,他们循循善诱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内在潜力,不要给学生的学习层层加码(混杂物);他们要实施进化的和有机的全面教育,而不要实施机械的和片面的教育!因此,教师要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也要提高社会的文明;要有普通教育,更要有民族教育——总之,要有真正的教育!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50页。
15,即使在相对稳定的文化或社会中,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所有的知识都是局部的,个体遇到的每一种情景都有其独特的性质。一个人不得不采取行动时,他的任务是要利用他已掌握的知识,并确定这种知识与新的情境的联系。既然每一情境都是独特的,那么个人就必须能够识别新情境的哪些基本特征是与自己经历过的情境有联系的,然后必须应用经过适当修改的正确的知识和方法。要为个人提供将来他会遇到的一切新情境所需的全部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帮助他掌握在以往已被发现是最有用的知识,并帮助他发展那些能使他把知识改编为适用于新情境的理智能力和理智技能,则是完全可能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第一分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8页。
16,教育学要求首先培养人,然后培养公民和国家职员;先做人,然后做公民和公务人员,决不可颠倒这一顺序。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页。
17,在整个反省思维的过程中,居于持续的和主导地位的因素是解决疑惑的需要。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18,坚韧是别种德行的保障与支柱;一个人没有勇气是很难尽责的,很难具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99页。
19,我们相信在经过审查以后,可以看出它们(教育的一般原则)不止是由简到繁,由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从实验到推理;同时还满足了进一步的要求,即教育应该把人类文化在小范围内重复,也应该尽量成为一个自我演化的过程,应该是愉快的。斯宾塞:《智育》,见《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0页。
20,『人生的重量在于无私』 一滴泉水,若没有重量,就不会从石崖上坠落,水滴石穿,诠释“坚持”这个哲理。一粒种子,若没有重量,就不会沉落泥土,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的硕果。那么,人生的重量在哪里呢?大腹便便?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不是身体的重量,就像一支蜡烛,它的重量绝非蜡与捻的斤两,而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光芒;肌肤亮丽?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与肉体无关,就像一块璞玉,它的重量绝非是光洁的石面,而是美丽的“内心”;腰缠万贯?官居一品?也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与财富、权力无关,就像麦粒的大小与麦芒无关。其实这世间最重的,莫过于一颗无私的心。人生的重量在于无私。人生的幸福与快乐都蕴藏在无私中。
21,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河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78页。
22,一切功课的排列都要使后学的功课能够依靠先学的功课,要使一切先学的功课能靠后学的功课固定在心里。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23页。
23,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149页。
24,『不应嘲笑失败者』 成功者不一定是强者,失败者不一定是懦夫——交付人生的满分答卷应是竭尽全力。一个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的人,生活会有意义吗?我们不应嘲笑失败者,应嘲笑旁观者。即使失败一千次,第一千零一次还有成功的可能,而旁观者却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
25,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末到他有了十五年至二十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8页。
26,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页。
27,使功课劳作合一,提倡职业训练,是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增加实际生产量的最好途径。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73页。
28,『班主任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 人的心灵是一个极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于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并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需要班主任细心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创造性地实践。
29,愚昧是一种障碍,而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一个民主的国家应该使智力的训练普及于每一个公民,不管他是贫穷还是富裕。贝斯特:《教育的荒地》,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72页。
30,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当分出工作的时间与休息的时间,划出一定的时限去作纯正的娱乐。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245页。
31,在这种没有成熟的年岁时所能做到的,就是我曾经说过的,要使他们习于真实,习于诚笃,服从理智和尽量反省他们自己的行为。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24页。
32,我们所需要的是儿童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6-57页。
33,游戏的态度就是一种自由的态度。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3页。
34,科学理论的教学需要到生产实践中去印证和充实。江隆基:《江隆基教育论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4页。
35,『“为师之道”的“道”』 “为师之道”的“道”,是爱与智慧的有机结合。没有智慧的爱是低层次的爱;没有爱的智慧是不人道的智慧。教师是使他人和自己变得更美好的职业教师像一盏不灭的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教师像一本经典的书,在提升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教师更像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用激情点燃生命的火花,给学生带来诗意般享受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
36,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如果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那是一种很大的误解。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2页。
37,通常实施的惩罚是教育上的自杀,是自己对教育力量的否定,是教育的堕落。必须用真正的惩罚来充实教育。惩罚不是杀人,而必定是救人,是使人新生,使人复活。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83页。
38,我一点也不喜欢长篇大论的解释,年轻的人根本不会用心听这种解释,而且也记不住。用实际的事物!用实际的事物!我不厌其烦地再三指出,我们过多地把力量用在言语上了。这种絮絮叨叨的教育,必然会培养出絮絮叨叨之人。卢梭:《爱弥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2页。
39,『一步一个脚印』 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教师要想成功,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成,但全心做好一件事可以成;一下子成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
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40,『珍贵的人生辩证法』 人生有许多事情让人不可思议:腰缠万贯的人往往有无尽的烦恼,而一无所有的人也许最快乐;十七八岁的青年拥有七八十岁老者的心态,而七八十岁的老者有时比十七八岁的青年还要年轻;坏牌未必会输,好牌不见得能赢;优势不见得占上风,劣势往往能够获胜;助人者失去了很多,后来却又得到几倍的回报,一心只知索取者,最后会两手空空;生活艰难,内心却很充实,生活无忧无虑,应有尽有,却觉得无滋无味……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哲理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又有多少事情需要我们去挖掘其中的哲理。
41,甲,以严肃认真态度律己;乙,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丙,以科学方法治事治学。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84页。
42,人类的真智慧,靠两样东西作基础,第一样是从近身环境中所得来亲切的知识,第二样就是从训练中得来处理环境的能力。杜威:《明日之学校》,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57页。
43,教育人,十分重要的是要认清其中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的东西。……我们的伟大革命,就在于让他脑子中的每个细胞都渗透进伟大、神圣的东西——祖国的利益,让社会精神和公民精神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92页。
44,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或教导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86页。
45,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而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每个人的心智必须多少照同样方法取得进步。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62页。
46,『被人嫉妒新解』 当你超过别人一点点时,别人就会嫉妒你,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时,别人就会羡慕你。你被别人嫉妒,说明你卓越;但如果你要嫉妒别人,就说明你无能。
47,教学用之于儿童思维中某一点,它能变更和改革许多其他点。它在发展中能有久远的、而不单是最近的效果。因此,教学不仅能跟随发展,不仅能与之齐步并进,而且走在发展前面,将它推向前进,导致新事物的产生。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8页。
48,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49,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大学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朱熹:《小学辑说》。
50,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性的心情。用知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感融合起来。通向这祥精神状态的途径,就是知识要有现实性和积极性。我们认为,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3页。
51,『何必悲观失望』 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识,你厌恶,花儿努力地开。——无论悲观还是失望,时间都会流逝。何必悲观失望,以一颗豁达、乐观的心去构筑明天的欢乐,何乐而不为呢?“万事如意”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而已“万事如意”是人们真诚的祝福,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那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而已,真正的生活不如意之事常常发生。我们不可能保证事事顺心,但可以做到坦然面对,该放则放,不要总把一些垃圾堆在心里;不要总把乌云画在脸上;不要总把牢骚挂在嘴上,否则你自己会一直是个倒霉蛋,周围的朋友也觉得你烦人。
52,公正——这是孩子们信赖教师的基础。但是不存在某种抽象的公正——超脱个性、脱离个人兴趣、喜好和激情的公正。要做到公正,就要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17页。
53,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工作中最细致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掌握注意力,就应当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使我深信,要能掌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这样一种方法:就是要先形成、确立并且要使儿童保持一种内心状态,即要做到儿童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这些都是由于产生驾驭真理的感觉和思想上有一种自豪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4页。
54,『儿童拥有更多的良知和天性』 儿童尽管幼稚,却更接近自然,更直接地接受着造化的赐予;儿童尽管不如成人成熟圆滑、灵活应变,可他们单纯、简洁,更安于当下,从他们自在的生活中去发现丰富的乐趣;儿童尽管没有成人那么多喧嚣的节目,那么多时尚的诱惑,那么多微妙的人际关系,可他们总是能在自己简单的游戏中快乐地尖叫;儿童尽管不能去很多地方,像成人那样闯荡四海,领略人生甘苦,可他们拥有一个比天地更开阔的想象世界,那可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秘密空间;儿童尽管没有能力应对“效率社会”中工作的快节奏、强刺激,可他们却能比成人更深地体会到亲情,更直接地触摸到自己的灵魂,也就能更清晰地听到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55,我们教师应当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使两者相辅相成。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应同培养高尚的审美观和道德情操结合起来。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向他们传授人类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道德经验。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42页。
56,普通教导法:原则一: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原则二: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原则三: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原则四: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原则五: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原则六: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和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原则七:我们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而予以适当的做事动机。原则八: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原则九: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原则十: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589页。
57,因地因人,为职业教育一切设施之原则。地无不辟之利,即人无不用之材。二者道在相成,故功宜合作。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32页。
58,学生所得的知识,不应当是一堆死板的东西,而应当由他们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学业上,应用于社会和个人生活与事业上。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1年版,第110页。
59,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孩子在老师身上所看到的人道的典范,这些都是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复杂、最明智的教育规则,教师掌握了它就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导师。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呢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页。
60,美术可以表现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可以救援经济。鲁迅:《鲁迅论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81页。
61,只有当劳动能使个人和集体的智力生活得到丰富,智力兴趣、创造兴趣得到多种内容的充实,道德更加完美以及美感得到提高的时候,它才能成为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55页。
62,只有高尚和坚强的心灵才能对儿童的爱好取宽容态度,才具有指导他们的能力。蒙台涅,见《教师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页。
63,所谓良心,就是和谐地结合着有关我们对社会、对人们以及由此推而广之对自身所承担的义务的知识和感情。从幼年起,就要学会这样生活:当你为人民做了好事,你就感到舒畅、愉快;当你做了什么应当受到谴责的坏事,你就感到难受。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这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苏霍姆林斯基:《青少年心灵的培养》,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6页。
64,『换个角度会很美』 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一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下半壶水了!”而另一个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很多事就像那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65,学之大小,固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已。是以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及其长也,不进之于大学,则无以察夫义理,措诸事业,而收小学之成功。是则学之大小所以不同,特以少长所习之异宜,而有高下、深浅、先后、缓急之殊,非若古今之辨,义利之分,判然如薰莸冰炭之相反而不可以相人也。朱熹:《小学辑说》。
66,『在起点上不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 许多人往往津津乐道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忘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百米赛跑。在起点上就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甚至随意地下毁灭性的断语,如“木头”、“笨坯”等,这样的言行就仿佛一个小偷窃走了孩子五彩斑斓的梦。
67,我们应当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认识世界(自然界、劳动、人》使他们在劳动活动中成为思想家和创造者。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93页。
68,发展智力的可容量和灵活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知识与技能的统一,也就是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转化为技能的深度达到知识的运用出现某种自动化程度。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04页。
69,教师是受人民委托每天都有可能接触人民最宝贵的财富——儿童、少年和青年的心灵、智慧、思想和感情的人。在教师的面前,一边是人类经过几个世纪创造和付出千辛万苦而得来的精神珍品;另一边是人民的财富——未来和希望——年轻一代。教师在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人。在这方面,最为重要的是善于寻找我们祖国和全人类的精神珍品,并把它贮入青少年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9页。
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70,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六《教条示龙场诸生》。
71,让男女孩子们在刺激精力自然流露的条件下制造东西,让他们的社会环境是自由的、合乎人道的,让他们通过愉快的反复获得熟练技巧,使他们能玩弄他们的材料——而美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他们所创造的事物之中,虽然美的程度不全相等。沛西·能:《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2页。
72,在我们学校里,我们应当培养出精力充沛的和有思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员,他们能在自己生活中每一时刻永不动摇地为个人的行为找出正确的准则,同时他们能够要求别人也有正确的行为。我们的学生,不论是谁,在生活中从不作为某种人格完善的体现者出现,只作为一个善良的或正直的人出现。他首先应当经常表现为不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也对同志的行为负责的集体成员和社会成员。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43页。
73,『要善于把春光送进青少年的心田』 我们不要只盯着分数,不要只注重名次,要善于把春光送进青少年的心田。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命,激发他们积极进取、乐观活泼的情感,这样他们学习会更努力更刻苦,成绩自然会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从他(指儿童)开始过学校生活的最初日子起,我们就把他眼前那扇通往大自然的迷人世界之门关闭了,他再也听不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听不到春雪融化时水滴的叮咚响,听不到云雀的婉转鸣唱了……不,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74,安·谢·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应用。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43页。
75,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因学习就像游戏一样,在游戏的过程中思考,孩子只要赢得这场游戏,他就会获得极大的快乐;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这是因为,快乐学习的同时,孩子们与同伴们开心玩耍,互相帮助,互相友爱,爱让孩子们得到快乐;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还因为学习是有目标的一件事情,这个目标使孩子们不懈努力,勇往直前,一旦完成这个目标,巨大的快乐就包围着孩子。伊里奇:《哈佛的教育智慧》,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年版,第58-59页。
76,性的本能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任它留在原始的“野蛮”状态中,或者用“野蛮”的教育把它加强,那就只能成为反社会的现象。但是如果用社会的经验——同别人和睦相处的经验、遵守纪律和自制的经验——加以约束和提高,性的本能就成为最高尚的美的基础和人类最美满的幸福。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四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283页。
77,社会的社会性进步和道德进步取决于组成这个社会的人们如何对待劳动,把劳动看作什么——仅仅是获取物质和精神福利的手段,还是有充分价值和丰富内容而又有趣的精神生活的条件。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把这样一条原则作为我们所做教育工作的基础,这就是:孩子应当从劳动中,在充实自己的知识中,在为人、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中体验快乐。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78,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06页。
79,追求分数对于掌握知识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教材变成了获取好分数的手段。知识本身对于学生并没有吸引力。而凡是未经过紧张的脑力活动而获得的东西,以及没有和兴趣结合起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48页。
80,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九渊:《象山全集》卷三十五《语录》。
81,在我们的学校工作中,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教育方面总是占主导地位的;不管教学“离开”教育多远,教学也首先是一种教育,是从道德上培养人的个性。没有,不可能有,也不应该有与教育“毫无联系”的教学。我们不仅要用知识中包含的思想来教育学生,而且首先要用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是怎样把知识和知识中包含的思想带到教室里来的这一道理来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伦理学的一封信》,见《教育研究》1983年第8期,第78页。
82,我们认为理想的人类美,就是必须具有一颗伟大的、火焰一般热烈的心。身体、道德和精神完美的统一,是建设新社会的重要因素,如果不使人变美,不使人的一种最高尚的情感——爱情——变美,我们就不会有美好的生活。我们社会里的每个成员,说得形象些,若都能闪烁着自己无与伦比的心灵美之光——展现自己的天才、能力、创造智慧,那时人类即将登上美的顶峰。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新社会的建设者,创造者。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58-159页。
83,『要善于敲击心灵的窗子』 无论是谈心或演讲,都要善于留下“窗口”,让人们窥视究竟,在“发现”的欢乐中接受道理。不敲击学生的心灵窗子,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学生处于“半休眠”状态下“灌输”,效果可想而知。
84,爱情,不仅属于情感生活领域,也属于美的领域。教师不能漫不经心、无动于衷地谈论爱,正如教师不能冷漠地、枯燥乏味地谈论大自然中的美或行为美一样。教师给学生讲述的爱,应能帮助学生内心深处树立起对世界,首先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审美态度。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9页。
85,今天,劳动群众都已懂得,知识就是力量;为了建设新生活,他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书筒》,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59页。
86,父母、褓姆、导师和同学的整饬的生活的榜样应当不断地放到儿童的眼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79页。
87,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而且也是教育的主体。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193页。
88,如果想要学习一门学科的全部知识,教学必须从能支撑整体的基础开始。一旦这种基础建立起来,我们就应当在它们的上面建筑促成整个建筑物的一切,但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前面的成为后面的阶梯,后面的加强前面的。夸美纽斯:《大学教学·教学法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笛347百。从事任何领域的课程研究时,需要确定与这个领域以及整个课程有关的和重要的要素。当然,在选出组织要素之后,还要把这些要素作为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基础。这就是说,应该对这些要素作出安排,使它们体现于整个教学计划。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6页。
89,『美好的心灵才能流出美德的泉水』 心正则行正,心美则身美。美好的心灵是一切美德的源泉,从美好的心灵中才能流出美德的泉水。育其心,动其心,正其心,净其心,美其心,是道德教育的根本。
90,通往成功的道路通常是要经历长期的反复的探索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0页。
91,在保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和使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下,按照高速度、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乃是一种再现—探究的教学,其目的在于尽力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1页。
92,每一个人都应该受教育,这种教育使他能够在他的日常工作中认识它含有重大而有人生的意义。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
93,从很早的童年时代起,就必须养成我们儿童习惯于服从纪律;纪律应当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在学校中的教学与教育,尤其应该促成这一点。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1年版,第67页。
94,教育的目的,至少能培养学生做一个适于现代生活的人。杨贤江:《杨贤江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9页。
95,那种专在多次的、单一的重复上下工夫的做法,损害了教学法的整体性。此外,通过这种途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巧,总是很死板的、缺乏能动性,在新的情况下运用时就会感到极其困难。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页。
96,『人生历练的过程是自我突破的过程』 没有谁一开始就是一颗“珍珠”,都是一粒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沙子”。但是,一旦你有了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前行,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是一个人生历练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突破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你变得成熟了,你变得更有智慧了。
97,一个没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没有礼仪,却有成就、有价值的人,哪儿都是找不到的。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77-78页。
98,教育上的明智和技巧,在于精心保护和珍惜孩子心灵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以及他们要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如果儿童还没有这种向往和志向,那就要去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83页。
99,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41页。
100,青少年时代是你们生命中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心灵上的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进入棺木之前,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思想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但是,如果一个年轻人缺乏意志,随波逐流,如果在他的感情中没有人类的智慧和勇敢,什么幸福他也得不到,相反,他会遇到巨大的灾难。如果一个人易性冲动和缺乏思考能力,又热切地追求一时的快乐和追求强烈的快感——这就意味着,他正处在可怕的危险之中。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77-1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