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静心禅语_佛语经典语录网
1,⊙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四十二章经》
2,『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能用心,道理就在眼前;不用心,真理远在天边。
3,⊙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耕云先生
4, 生活中难免遗憾,也难免作恶。我们这一生罪恶很多,赎罪很难, 还常常罪上加罪。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之轻,生命中也有许多不 能承受之重。
5,⊙应该抛弃嘲笑、噜嗦、悲叹、卑劣、欺骗、虚伪、贪婪、骄傲、抱怨、粗鲁、堕落和愚痴,摆脱迷妄,思想坚定。《经集》第二品,第九章《戒行经》
6,⊙幸福人生的建立,先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幸福;还要探讨幸运与不幸的因缘因果。一方面消除造成人生不幸的原因,另一方面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因缘,这样才能获得幸福。——济群法师
7,⊙如果至真至纯的友谊你苦寻不到,那么,试着容纳一些杂质,你会发现原来无处可觅的友谊,如今已是遍布天下;如果十全十美的爱情你苦寻不到,那么试着容纳一些杂质,你会发现原来无枝可栖的感情,如今已是处处芳草。
8,⊙心静者不浮躁,沉稳者不轻浮。人,有好的心境,才能塑造好的生活环境,优化生活环境是创造甜美生活的重要途径。
9,⊙真正的痛苦可以使人冷静,使人深邃,使人清朗。一个人的美丽并不是容颜,而是心灵,更是那份在经历风雨坎坷磨砺后的坚强。所以,优雅并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阅历。淡然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沉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永远都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时间会让一颗灵魂,变得越来越动人。
10,⊙时时都念兹在兹来修行佛法,不是修行佛法时,正在拜佛,一回头就骂;或者一回头就拿把刀杀人,那不是精进,那还是在那儿尽做一些假的。——耕云先生
11,⊙『修行人当如树』树与佛有大因缘。释迦牟尼佛出生在无忧树下,修行在苦行林中,成道在菩提树下,涅槃于娑罗双树林中;佛陀的一生未曾离开过树,乃至佛寺道场称为“丛林”。树是智者,随土壤、水分、空气、阳光、空间诸种因缘,分分生长,不多也不少,不急也不慢,一切恰到好处。树是仁者,或高或低,或粗或细,或直或斜,每棵树都一样美丽,安静自处,无竞无讼。看见树就知道什么是和平。他有柔软的身段,随顺八面来风。他有坚定的立场,宁可折断枝叶,决不放弃根本。他时刻向往光明,从黑土地中出生,一直向着明空。他独处不孤寂,群居不喧闹。他不卑不亢。或立山顶,或卧谷底,对他都一样。他远离宠辱。万人瞩目,无人问津,对他了无差别。他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抵挡烈日,调节气温,吸附尘埃,隔离噪音;为虫兽提供家居,为人类提供各种有益的材料,乃至生时撑起阴凉,死后燃放光明。他彻底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天地间无有一物不受他的恩惠。
12,⊙包容别人时,双方的问题就解决了。(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3,⊙有时候,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意外。时而惊喜,让人措手不及;时而无奈,让人难以启齿;时而痛苦,让人防不胜防。惊喜也好,痛苦也罢,只是一种历练,不要让心情毁了一生,得到也好,失去也罢,只是一个意外,不要迷失方向,更不要迷失自己。
14,⊙『孤独的人』为了避免孤独,人们组成家庭,结成社会,结成团体,共同从事活动。然而,孤独却是内心的。如同太阳虽亮,照不破内心里面的黑暗;外在的接触无论如何也驱散不了内心的孤独,反而增加无穷的纷争冲突。人啊,可怜的人,在一起也不行,不在一起也不行,这就是你的智慧吗?
15,⊙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永嘉证道歌》
16,恋爱时,他想你只能给你打电话发短信;而结婚后,他可以对你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17,『宽容赞美好运来』 多宽容别人,多赞美别人,会给我们带来好运,也会换来真诚和友 谊。
18,⊙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楞伽经》卷一
19,⊙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20,身体若稍受风寒,或体温太高即不调和,这是对物
21,⊙性不偷盗。菩萨于自资财,常知止足,于他慈恕,不欲侵损。若物属他,起他物想,终不于此而起盗心。乃至草叶,不与不取,何况其余资生之具。《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22,⊙爱的最伟大之处,就是打开了人生的窗口。——海涛法师
23,幸福与快乐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我们却忙个不停地向外寻找快乐,反而离快乐越来越遥远。这好比,从前有一个人天生头上就长出一颗珠宝,但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头上有珠宝,也没有人告诉过他这件事,他就不停地往外寻找珠宝,最后连自己头上的珠宝都被强盗取走一般,我们多么的愚痴啊!
24,只有真正从心灵深处将对事物的种种界定、分别、妄想扫除干净,才能够真正见到诸法实相。
25, 珍惜赞美你的人,善待批评你的人,感激谩骂你的人。真心 的赞美发掘你的情思,客观的批评开阔你的胸怀,无端的谩骂检验你 的修养。你的情思绵长,你的胸宽广大,你的修养高深,你的人生就 不失丰富,你的生命就一定多彩,你的生活必充满快乐。
26,⊙人活一辈子不容易,所以,人哪,不要太为难自己、折磨自己,何不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太过忙碌就会疲惫,太过执着便会心累。如果你感觉疲惫了不妨把步调节奏放慢,或停下来歇歇,觅一份清闲,拥一份安然,营造一个快乐的氛围,抑或与人把酒言欢,抑或一人独醉花阴。
27,⊙只要顺着弥陀的救恩,就着个人的根机,努力伸展念佛的生命,在佛的眼里,都是一样的美。我们又何必羡慕他人如何?不仅不必,而且不能,因为那是违背天命的死路。经言“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色虽不同,光是一样;光虽一样,色仍不同。
28,学佛要修养到无论发生什么事,心中都没有丝毫委屈感。
29,⊙学我们这个法门的人,心中没有圣道色彩的偶像。我们在慧净法师身上所见的,是弥陀的光明。
30,在生活中如何修行呢?简单地说可以有一个标准,就是以佛心作佛事,或者说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31,⊙法性亦非有相,亦非无相,体如虚空,难知难解。善男子,此法微妙,难以文字语言宣说。何以故?超过一切文字境界故,超过一切语言境界故,超过一切语业所行诸境界故,超过一切戏论分别思量境界故,超过一切寻伺计度诸境界故,超过一切愚痴众生所知境界故,超过一切烦恼相应魔事境界故,超过一切心识境界故。“四十华严”卷三十
32,『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付出无所求,是最大的成就。
33,如果人人能减少制造垃圾,垃圾山的问题就会减少。
34,虽然一切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但这绝不等同于唯心主义。根据佛教的观点,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义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张心的自性是光明。我们绝不能将大乘佛法的观点和唯心主义混为一谈。《金刚经》里说得很清楚,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082
35,⊙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一《坛经》
36,⊙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37,⊙此阴灭时,彼阴续生,如灯生暗灭,暗灭灯生。因现阴故,生中阴阴,如印印泥,印坏文成。《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九,狮子吼菩萨品
38,要和睦人间、合群人生,才是真正的学佛。
39,⊙言请转法轮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慇懃劝请转妙法轮。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40,⊙每个人都应依照他的能力去布施,去为社会做些有用的事。——郑石岩
41,⊙你因而也无须担心失去什么!你无法失去,即使是你的生命也是如此!因为,它与你同在。
42,⊙深观善恶,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终吉无忧。《法句经》卷上,明哲品
43,风尘并不染人,红尘堆里也可学山居。
44,⊙这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说法,这种说法常是无声的,有时却比声音更深刻。—证严法师
45,有一些不会处理烦恼的人,到处自找烦恼,总觉得生活在一种大家都对他有意见的气氛当中,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样要求自己和怎样谅解他人。
46,⊙今即无住,何处扪摸?诸人者,如何以无价之宝,丧在阴入之坑?殊不知,青云道路,只在目前,更若驰求,转增迷惘。一《黄龙晦堂心和尚语录》
47,在易学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万物都有联系,即使是相隔万里的事物都具有彼此紧密的信息关联,你知道吗?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48,⊙佛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快乐,是为慈 悲。佛说,心存善念,慈悲为怀,福报自然来。慈悲的心就是世界上最宽 大的心,它没有仇恨、没有暴力、没有斤斤计较、没有妒忌和羡慕……它 可以让我们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让我们的人生没有绊脚石,更重要的是 让人生不再充满痛苦。
49,『孝顺与行善』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顺尊长,二是行善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