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100句经典谚语_俗语谚语
1,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你的;勿吃亏;一份账
2,『既尊孔子,又拜活佛』(惯)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圣人。活佛:藏传佛教中的高僧。比喻用意不专,对几方面都应付,都不信任。
3,『甘蔗不能两头甜』(谚)甘蔗: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主要的制糖原料。甘蔗只有接近根部的地方甜,没有两头都甜的。比喻美事只能占一头,不能两头都占。 也作“甘蔗没有两头甜”。
4,舞台上的二人转——唱一和
5,『信忌红字』书信没有用红笔来写的,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历来有个说法,叫“丹书不祥”。所以,人们忌用红笔写信,认为收到红笔写的信很不吉利。其实,这不能算迷信,而是有深刻的文化历史背景。所谓“丹书”,在三种情况下使用。第一是古代统治者为了便于自己的统治,托言天命,捏造所谓的“天书”,用丹笔书写,故称“丹书”。第二是帝王颁发给功臣的一种证件,也用红笔书写。从文物中可以找到皇帝书写的文件许多是用宝贵的朱砂写成的。第三是古代用朱笔记录罪犯徒隶的名籍。原来,古代罪人名册要用红笔书写。直到现在处以极刑的罪犯名字都要用红笔打叉或在名字下面画杠,这种做法是古代处理罪犯的遗迹。以上三种情况,都对老百姓的心理产生了影响。皇上假托天命,写的文书称丹书,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谁敢模仿冒犯,这是其一。罪犯的名册用红笔来写,处斩死刑犯人要把罪犯的名字打上红叉,老百姓对死看做是不吉利的事,何况被打上红叉处斩的死囚犯呢,更是避之不及,这是其二。以上两种原因产生了对老百姓的心理影响,因此,人们忌用红笔写信是有道理的。
6,一天早上,妈妈的胃有点疼,我知道后急忙替妈妈找来药。妈妈笑着说:“还是闺女好,闺女是娘的贴心小棉袄。”(河南·商丘)
7,『得了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惯)染坊:给织物、衣服等染色的作坊。比喻别人给了点儿好脸色,就得意忘形起来。也比喻别人给了点好处,就得寸进尺或产生非分之想。
8,刀尖上打拳——站不住脚
9,大热天捧个烂西瓜——吃又吃不得,扔又舍不得
10,『百病从脚起』(谚)百病:各种疾病。指人的脚底有涌泉穴,直通心脏,故脚底受寒,容易引发多种疾病。
11,『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谚)官场的人见了面,都说不当官是最好的,可在山林间没见到过一个由官场退下来的人。指官场的人不愿为官是假,贪婪权势惟恐丢官是真。
12,『只愁不养,不愁不长』(谚)只怕生不下孩子,不怕孩子长不大。指孩子生下后,自然会长大。
13,刘二婶常为自己家过得不如别人而生气,奶奶劝她:“穷没根,富没苗。一根竹竿十二节,说不定谁过到哪一节呢,还是想开点好哇!”(河南·长垣)
14,云南老虎蒙古驼——素不相识
15,跳舞的脚步——有进有退
16,猪胆包黄连——苦中有甜
17,『耍嘴皮子』(惯)指夸夸其谈或能说会道,口才出众。 也作耍嘴皮。 卖嘴皮。
18,我总爱向大人要零花钱,奶奶经常说我:“毛毛雨要淋湿衣裳,杯杯酒要喝完家当。你得注意节约啊!”(新疆·塔城)
19,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算;暗中盘算
20,『唱对台戏』(惯)对台戏:为了竞争,两个戏班同时演出同样的戏。 比喻发表对立的言论或采取对抗的行动,以反对或压倒对方。
21,『经一失,长一智』见“吃一堑,长一智”。
22,『一根棍子吞到底』释义:比喻横下一条心,干到底。例句:拿我来讲,那我是打定主意,一根棍子吞到底。反正苦瓜种下了,就剥开脸皮搞。
23,近厨得食,近民得力。
24,光身鸡打架——口口是肉
25,等公鸡下蛋——没指望
26,晚上做完作业后,妈妈总爱催我练琴。一次我烦了,就告诉妈妈:“琴今晚有毛病了,音老调不准,怎么练啊?”妈妈说:“脚痒别往头上挠,累了就去睡觉吧!”(陕西·武功)
27,『张天师忘了咒一一符也不灵了』(歇)咒:迷信以为能除灾或降灾的密语。符:道士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使鬼神给人带来祸福。指办法或手段不灵验了。含讥讽意味。
28,『油髻上封官,粉鼻凹里受宣——裙带头衣食』(歇)髻:假发盘成的髻。鼻凹:鼻翼两旁凹下去的地方。受宣:接受皇帝的宣召。指靠裙带关系当上高官。含讥讽意味。
2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惯)萧何:汉高祖刘邦的开国丞相,曾辅佐刘邦起义,并举荐韩信为大将军,刘邦定天下后,韩信被告谋反,萧何又设计除掉韩信。比喻成事与坏事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
30,老公鸡叼骨头——惹狗生气
31,『让人指后脊梁骨』谓背地里受人责骂,或被议论。类似 的:让人背后骂娘。高云览《小城春秋》:“昧心钱赚不得! 一家富贵千家怨,咱不能让人家指脊梁骨!”
32,五岁的小峰,穿了一双新棉鞋,没几天,鞋子边儿就毛了。他妈妈说:“你的鞋是鸡啼做,狗叫破。”(注:鸡叫在天亮,狗叫在晚上。)(江苏·南通)
33,『跳窝鸡不下蛋』做事不安心,不专心,难以成功。《中国 青年报》(1982,7,13):“跳窝鸡不下蛋这句俗话,我从小就 听人说过,然而直到现在,我才理解了他的含义。跳窝鸡为 什么不下蛋呢?我想,大概是这样的鸡对下蛋的窝过于挑 剔,总觉得自己这个蛋非同一般,一定要选一个最理想的窝 才肯下,而这样的窝又总也找不到,于是跳来跳去,不仅耽 误了下蛋时间,又使生蛋的机能开始蜕化。”
34,我村有一家总比别人家吃饭晚。邻居说这家饭是“早上饭往南看,中午饭往西看,晚饭烧好二更半,吃吃刷刷鸡叫唤”。(河南·鲁山)
35,『脊梁骨里冒凉气』(惯)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浑身发冷。 也作脊梁沟里冒冷汗。 脊梁骨冒凉气。
36,『光吃炒豆不炸锅』(惯)比喻光得好处,不付出代价。
37,『梁山上的军师——吴用』(歇)吴用:《水浒传》中人物,绰号智多星,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吴:谐“无”。指没有用处。
38,『满瓶不响,半瓶咣当』比喻有知识的人有涵养,一知半解 的人爱夸夸其谈。瓶,也说:壶。类似的:整瓶不摇半瓶摇/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王蒙《失态的季节》:“豪华的旅游车, 坐一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细胳膊细腿,经常吃安眠药与三 九胃泰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城市人……”
39,『慢走跌不倒,小心错不了』(谚)走路步子放缓点,就不会被绊倒;做事从容谨慎,就不会出差错。指做事出错,往往都由于粗疏大意。
40,『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释义:多向几个老师求教就会本领高强。例句:“俗话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往后儿,你要注意随时随地向认字的入学习,多认些老师。”
41,『不图三分利,不起早五更』(谚)五更:天色未明的时刻。指人不是为了生活,为了谋利,谁也不肯起早睡晚,辛勤苦干。 也作“不为谋利,谁肯早起”。
42,抓住荷叶摸到藕——追根到底
4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谚)指种的什么,就收获什么。多比喻人有什么行为,就会有什么结果。 也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44,『一语道破天机』(惯)天机:迷信指神秘的天意,比喻重要的秘密。 指一句话揭穿了秘密。
45,『今日三,明日四』(惯)今天这样,明天又那样。比喻经常变换花样。 也作“今朝三,明朝四”。
46,『拉住黄牛当马骑』释义:比喻让能力小或条件差的承担繁重任务。例句:我们既要面对厂里的实际情况,更要看到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咱们要拉住黄牛当马骑。
47,『一根线上拴的蚂蚱』释义:互有联系,谁也跑不脱。例句:“咱俩是一根线上拴的蚂蚱,到时蹦不了我,也跑不了你。”
48,千日胡琴百日箫,当日横笛乱哨哨。
49,『杀风景』(惯)破坏美好的景色。 比喻破坏人的兴致与情绪。 也作“煞风景”。
50,『 以不变应万变』谓拿定主意,沉着应付。台湾《吴浊流小 说选》:“思源的意思是,这个时候讨论这些,实在无济于事, 应该等到接受后再计议,此际最好是冷静,以不变应万变为 上策。”
51,『煮熟了饭连锅端』成果被抢夺。明代《金瓶梅》:“把个现 现成成做熟了饭的亲事儿,吃人掇了锅儿去了。”
52,眼望玻璃窗——看得过去
53,『上贼船易,下贼船难』(谚)比喻和坏人一起干坏事容易,弃邪归正难。
54,『见了龙王爷』(惯)指人被淹死。 含诙谐意。
55,『戳穿西洋镜』(惯)西洋镜:也叫西洋景,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可上下或左右推动若干画片,观者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为西洋画。比喻揭穿假象或谎言。 也作戳破西洋镜。 拆穿西洋镜。
56,某村长工作成绩显著,被提升为副乡长,可他却说:“咱是小庙里的鬼,充不得大庙里的神。”(河南·正阳)
57,『一手遮天,一手盖地』掩盖真情,包办一切。袁静孔厥《新 儿女英雄传》:“人成了这样子,这可怎么说?咱们也不能一 手遮天,一手盖地啊!”
58,『翻老皇历』(惯)皇历:历书。比喻按照陈旧过时的经验、规矩办事。 也作翻隔年的皇历。 翻过去皇历。 翻旧皇历。
59,『不吃鱼,口不腥』见“没吃鲜鱼口不腥,没做坏事心不惊”。
60,瓜地里栽花——分外香
61,『君子断交,不出恶声』(谚)断交:断绝交往。恶声:伤人的话语。指有修养的人和人断交时能保持冷静的态度,不以恶语相向。
62,『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原指作战的后勤工作,也指做事要 有充分准备。兵马,也说:军马。余杰《火与冰》:“看来,他 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把小舟准备好了。”
63,染坊门里吹笛子——有声有色
64,『笑脸聚得天边客』(谚)天边客:远方来的顾客。指商场中态度和善,笑容相迎,就能招徕各方的顾客。
65,船开才买票——错过时机
66,『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惯)三尸神:又叫三尸,道家称能在人体内作祟的一种神灵。七窍:指眼、鼻、口、耳。形容十分暴怒、着急、生气。 也作三尸神暴躁,七窍内生烟。 三尸暴跳,七窍生烟。
67,『挽歌』现在,人死后在追悼会上放哀乐,古人怎么表达哀悼之情呢?当然是唱挽歌。那么,挽歌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汉初齐王田横死后,其部下非常悲痛,就作了丧歌,这便是挽歌的源头。崔豹《古今注》云:“《薤露》、《蒿里》,并丧歌也。本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到汉武帝时,在音乐家李延年的加工制作下,《薤露》、《蒿里》二歌定了曲调,其歌词分别为:《薤露》: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更复落,人生一去何时归!《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从此以后,《薤露》歌就适用于王公贵族,《蒿里》歌就适用于士大夫和庶人。“使挽柩着歌之,亦呼为挽歌”。但据研究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们唱挽歌的记录。比如《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吴国伐齐国“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杜预注:“《虞殡》,送葬歌曲也。公孙夏示必死,故命其徒而歌之。”孔颖达疏说:“盖以启殡将虞之歌谓之‘虞殡’。歌者,乐也;丧者,哀也。旧说,挽歌汉初田横之臣为之,据此,挽歌之有久矣。”由此可见,杜预认为《虞殡》是送葬歌曲,博学的孔颖达更直接指出挽歌早于田横之死。只不过到了汉代,国家正式规定挽歌成为丧礼内容,汉武帝时指定的官方挽歌就是纪念田横的《薤露》、《蒿里》。尽管后世挽歌的内容在不断变换,但挽歌这种形式却流传至今。
68,生吞蜈蚣——挠心
69,『在城随城,在乡随乡』(谚)到了城里,就遵循城里的习俗;到了乡里,就过乡里的生活。指到什么地方就要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
70,『进可攻,退可守』(惯)l指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既可以主动出击进攻,也可以防御守卫。2指有一块能维持生活的地盘,使自己进退自如。
71,『丈人』“丈人”就是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原是对一般老人的尊称。这种称呼还保留在现在舞台的传统戏曲中,称老头儿为老丈。《淮南子·道应训》高诱注:“老而杖于人,故称丈人。”黄约斋的《字源》说丈就是杖。可见“丈”与“杖”通。所以“杖人”又名“丈人。” 那么,何时这个对老人的尊称才转化为对妻父的尊称呢?有人认为起源于汉代匈奴。班固著《汉书·匈奴传》中有匈奴单于谓汉天子为“我丈人”的说法。当时汉朝历代皇帝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公主或宗室女(也有以宫女假冒的)嫁于匈奴单于为妻,故有此称。此书是史书,当信。但是否在汉人中普及还有待研究。而对妻母尊称为“丈母”,最早的记载大约算北齐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风操》,其中有“丈人之妇,为俗呼为丈母”的说法。说得很清楚,丈人之妇谓之丈母,当是先有“丈人”,后有“丈母”。北齐晚于汉,早于唐,此说早于“源自柳宗元之说”,也就是说,“丈人”称谓最迟在北齐。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是怎么说的呢?他在《祭杨凭詹事文》中云:“年月,子婿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祭于丈人之灵。”这里,柳宗元自称子婿,称岳父杨凭为“丈人”。宋朝人《猗觉察杂记》和《鸡肋篇》据以为证,认为称妻父为“丈人”系始于此。新版《辞海》“丈人”条下,也引了此证,加以确认。本人认为,权威《辞海》有武断之嫌,违背了后随先说的规律。
72,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73,演戏扮皇帝——神气一时
74,蛇吞象——不自量
75,板凳上放鸡蛋——危险
76,某村有个姑娘,长得很漂亮。别人给她提亲,一连说了好几个她都不愿意,再也没人给她说亲了,结果只嫁给了条件很不好的一个人。人们说:“这就叫今天选,明天选,选一个窝窝罩住眼。”(河南·新野)
77,『栽跟头』(惯)走路摔倒。比喻受到挫折或犯了错误。 也作跌跟头。 摔跟头。
78,『官路做人情』见“把官路当人情”。
79,『饥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见“饿咽糟糠甜似蜜,饱饫烹宰也无香”。
80,『家贫不是贫,路贫贫煞人』(谚)在家过的贫困日子还容易对付,出门在外的贫困,才真正叫人为难。 也作家贫犹自可,路贫愁煞人。 家贫不是贫,路贫愁煞人。
81,『见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搭拉话』见“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找话”。
82,『家不和,被人欺』(谚)家庭成员之间要是不和睦,就会招来外人的欺辱。指家庭和睦,是自立自强、不受外辱的基础。也泛指一个团体、一个邦国,要不受外侮,内部必须团结。 也作家不和,外人欺。 家不和,防邻欺。
83,『趁着混水摸泥鳅』(惯)比喻趁着混乱的时机捞取好处。
84,逼上梁山——横竖一拼
85,『姑爷进门,小鸡没魂』释义:姑爷到家里来,小鸡就要被杀吃了。指岳家对女婿总是盛情款待。例句:常言说,“姑爷进门,小鸡没魂。”姚家贵婿及其随员坐定之后,麻子大婶吩咐女儿拿烟沏茶。
86,『乘兴而来,败兴而去』释义:败兴:兴致被破坏,情绪低落。高兴地前来,扫兴地回去。“去”又作“返”。例句:这样,汪逆便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他的以伪中央、伪党来统辖南京与华北的野心,已经碰回去一半。
87,爸爸检查弟弟的家庭作业时,看着弟弟写的字皱着眉头说:“经你这小手写出的方块字,可真是老雕会家雀——大的大来小的小!”(河北·丰宁)
88,『一人作罪一人当』(谚)自己犯下的罪行,由他自己承担。指刑罚只处分直接犯罪的人,不得株连他人。 也作一人有罪一人当。 一人犯法一人当。
89,『嘴上没把门的』(惯)形容人嘴不严,不该说的也随便乱说。
90,『靴里无袜自得知』(谚)光脚穿上靴子,别人看不出,自己是知道的。 泛指做下瞒人的事,自己心知肚明,无法瞒过良心。
91,『打一巴掌揉三揉』(惯)指先打击后安抚,又打又拉拢。
92,猴儿脸——说变就变
93,『和尚在钵盂在』(惯)钵盂(b。 yu):和尚化缘用的器具。形容密不可分。
94,鸡毛当令箭——大惊小怪;假传将令;轻事重报;小题大做
95,『不知人间有羞耻事』(惯)指人厚颜无耻。 也作“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96,『风马牛不相及』释义:风:一说放逸,走失;一说兽类发情,彼此相诱。一说两地相距很远,牛马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一说马与牛不同类,雄雌不致相诱。比喻彼此之间毫不相干。“相及”又作“相干”。例句:说了几次,也钻不到他的耳朵里去,什么抗日,什么工作,什么工人、农民,都是对牛弹琴,风马牛不相及,他心上像长了茅茅草。
97,『人有失错,马有失蹄』见“马有失蹄,人有失足”。
98,人家吃饭你借碗——不看时候
99,牛屁股缝里的虻虫——钻了空子又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