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老祖宗俗语大全_民间俗语大全
1,大船载太阳——勉强度(渡)日
2,刘阿斗——扶不起
3,『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歇)本指自己夸自己卖的瓜好,转指自己夸自己。也指自己人夸奖自己人。 也作“老王卖瓜——人不夸自夸”。
4,『放野马』(惯)比喻不受管束,自由行动。
5,我打算星期天上午洗衣服,可到吃午饭时还没动手洗。妈妈批评说:“你是半夜说起五更走,天亮还在大门口,光说不做呀!”(山东·青岛)
6,『反说反有理,正说正有理』(惯)反面正面都有理。指人狡辩,无论怎么说,自己都有理。
7,语言泡泡糖——吹牛
8,狗赶鸭子狗撵鸭子——呱呱叫
9,我问哥哥怎么会有那么多好朋友,哥哥笑着说:“火要空心,人要实心。人只要实诚,就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安徽·肥西)
10,『起头容易结梢难』(谚)结梢:结尾,做到底。指做事开始时容易,有头有尾一直做到底却很不容易。 也作“起头易,到底难”。
11,疯狗跳院墙——逼的
12,『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释义:比喻突出、冒尖的人容易受到打击。例句:有个中年汉子紧攥着一双手,叹息着说:“唉,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像高二佬这样干个里难选一个的人,死得好苦!”
13,『又想吃大饼,又不愿累牙』(惯)比喻既想得好处,又不愿出力。
14,『什么钥匙开什么锁』(谚)钥匙不对眼子就开不了锁。比喻具体问题必须用有针对性的具体办法去解决,不可死搬硬套。
15,『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谚)宁愿受苦受累,也不沾羞蒙辱。指肉体上的苦累无所谓,关键是不可使人格受到玷污。
16,拔节的竹笋——天天向上
17,寡妇门前多是非。
18,看见麦子叫韭菜——五谷不分
19,『蛇钻窟窿蛇知道』(谚)窟窿:指蛇藏身的洞。比喻人对自己所做的事心知肚明。
20,爸爸和一个叔叔在喝酒,看到上来的主食是馒头,爸爸笑着说:“馒头就酒,再好没有。”我们全家人听了都大笑起来。(山西·阳泉)
21,吃挂面不调盐——有言(盐)在先
22,『军无粮自乱』(谚)指行军打仗,最要紧的是保证粮草的供给。 也作“军无粮草,不战自乱”。
23,『光脚不怕穿鞋的』穷困者不怕失去什么,没有顾虑,胆子 大。曹禺《原野》:“光脚不怕穿鞋的汉,我虎子是从死口逃 出来的,并没打算活的回去。”
24,『不叫的狗咬人』释义:比喻害人的人凶相不外露。例句:故玉音的男人黎桂桂,是个老实巴交的屠户,平日不吭不声,三锤砸不出个响屁。可是不叫的狗咬人。他为王秋赦总结过一句话,当时流传甚广,影响颇坏。
25,『水不激不能破舟,矢不激不能饮羽』(谚)饮羽:饮没箭身尾部的羽毛,指箭射入很深。水受的阻力不大,就激不起破舟的浪;弓弦的拉力不大,就射不出饮羽的箭。比喻人没有激励,就不会有昂扬的斗志。 也作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水激则悍,矢激则远。
26,爸爸爱串门,不是打牌就是下棋,整日和邻里几个小伙子嘻嘻哈哈,没个稳重样儿。妈妈愤愤地说:“一年长不成,到老也是驴驹子!”(河南·南召)
27,『三个铜钱放两处——一是一,二是二』(歇)本指铜板一处一个,另一处两个;转以形容言行一丝不苟,本来怎么样就怎么样。 也作“三个铜钱摆两边——一是一,二是二”。
28,『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鱼肉在砧板上被切。借指任人宰 割,受人欺压。类似的: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张涛之《中 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再不下决心,则恐怕人为刀俎,我为 鱼肉,下一次的枪声,就决不是走火了。”
29,『天不怕,地不怕』(惯)指什么都不怕,无所畏惧。
30,『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谚)是非:纠缠不清的麻烦事。麻烦事是由制造麻烦的人带来的,还得由制造麻烦的人把它解决。指谁惹的是非,还得由谁来解决。
31,『漏碗也能盛满水』谓虽有欠缺,也能够发展起来。底子 差也能好起来。高晓声《水车流》:“唉,能不反复就好。这 样的光景,只要太太平平过三年五年,漏碗也能盛满水。怎 不叫人动心啊!”
32,多喊的猫儿——抓不住老鼠
33,唐僧身上的肉——人人想吃
34,『不要气,只要记』(谚)指无论发生什么事,不必生气,只要记取经验教训即可。
35,吃药用冰糖作引子一又苦又甜
36,『头是头,脚是脚』(惯)1形容人相貌端正俊美,无可挑剔。2形容人说话有条有理,头头是道。
37,布机上的棉线——干头万绪
38,小毛的一把“鱼形”小刀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当他看到邻居家的小孩也拿着同样的小刀时,硬说是他的。邻居大婶气愤地说:“兴你吃红高梁,就不许人家拉红屎了?”(山东·文登)
3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释义:殃:灾祸。池:护城河。城门失火,要到护城河里打水救火,河水干了,鱼也就死了。比喻无缘无故受到牵连。例句:在另外一部分无所谓的士兵,觉得皂白不分,势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40,『未曾水来先垒坝』(谚)坝:堤坝,拦水的土建筑物。发大水之前先得把堤坝筑好。指防洪要提早准备。也泛指凡事要把准备工作做在前头。
41,王大叔家这几天正盖房子,恰巧村里要放电影。王大叔对家里人说:“咱这几天正焦着麦,炸着豆,晚上谁也不许看电影!”(山东·宁阳)
42,太阳底下竖竹子竿——立竿见影
43,『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谚)比喻机会难得,不能随便错过。
44,老牛反刍——吞吞吐吐
45,金钱豹的花——斑斑点点
46,木钻钻钢板——纹丝不动
47,『人离乡贱』(谚)旧指人离开本乡本土,到外地去谋生,人地生疏,到处求人,总不免要看别人的脸色。 也作人离乡贱,物离乡贵。物离乡贵:货物离开它的原产地就值钱了。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48,门角里晾衣裳——阴干
49,『疾风暴雨,不过寡妇之门』见“促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
50,『演空城计』见“唱空城计”。
51,『乌纱帽』乌纱帽早已成为历史,它的词义已变成官员职务的代称。其实,乌纱帽刚一问世时,并不为官员所独占,而是官民皆可戴用的普通帽子。据史载,乌纱帽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期间,当时,南朝有个叫休仁的人,他以乌纱抽扎帽子边沿,称其帽子为乌纱帽。随后,又有人用白纱甚至杂色纱扎帽边,这样也就有了“白纱帽”、“杂纱帽”了。这许多帽子官民都可戴。到唐代,乌纱帽已十分普通,通用于天子、士人、妓艺。天子视朝时,按南朝旧制戴白纱帽,民间则盛行乌纱帽,只是一种俗帽,因其比较洒脱而为隐士山人偏爱,当时乌纱帽是一种十分随便的穿戴。到宋代,才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乌纱帽,连皇帝也不例外,乌纱帽两旁各有一根长翅(可参照宋朝皇帝的画像),足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免于抖落,官员走路都小心翼翼。而翅的作用是“镇仪”,据说这种特别装束是为了保证戴帽者走起路来端正庄重,保持做官的尊严。明朝时,官员仍戴这种乌纱帽,但皇帝已经不戴了。明朝规定:官员上朝和办公时,皆须戴乌纱帽,穿团领衫,束腰带。帽翅长度较前缩短了,而且宽窄也不相同,官阶越高,纱帽的双翅越窄,反之,双翅越宽。乌纱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词义却保留了下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经常能听到丢官就是丢掉乌纱帽。
52,『睁着眼睛说瞎话』公然撒谎。睁,也说:瞪、闭。类似的: 睁眼说瞎话,张口说空话。成语:胡言乱语。台湾琼瑶《人 在天涯》:“谁说你是魔鬼是撒旦了?又睁着眼睛说瞎话! 还不快罚酒!”
53,『富不教学,穷不读书』(谚)指富人不愿教学,因为教学清苦、劳神;穷人不去读书,因为读书费钱财、费时间,穷人承受不起。 也作“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54,『知底莫过当乡人』(谚)当乡人:同乡人。再没有比同乡人更清楚底细的了。指在同乡人面前,不要想隐瞒自己见不得人的事。
55,小涛的妈妈要他把衣服脱下来洗,对他说:“你呀,一身衣裳一身泥,是狗皮也应该爱惜哩!”(湖北·仙桃)
56,『狗咬刺猬,无处下口』释义:比喻事情难办,无处下手。“无处下口”又作“无从下口”、“没处下牙”、“下不得口”等。例句:他只笑笑,啥也没说,这就叫“狗咬刺猬。无处下口了”。
57,兔子看人——红眼了
58,『一辈子不出嫁是个老闺女』指保守,没有长进。或说:闺 女不出门,到老不成人。成语:因循守旧。柳青《种谷记》: “你不练习,一辈子不出嫁是个老闺女。”
59,『开店容易守店难』(谚)指让店铺开业不难,从早到晚守着店铺支应顾客却不易。
60,人们都想方设法挣钱,可王叔却每天闷在家里搞什么科学发明。王婶沉不住气了,唠叨说:“人们都在急眉火眼地挣钱抓日子,你却呆在家里冒傻气。兔子能驾辕,谁家还买骡马?”(河北·海兴)
61,『秦』“秦”字是人们很熟悉的一个字。然而,它的来历非同一般。传说在秦朝之前,是没有“秦”这个字的,秦朝的国号当时写做“菜”。据说,“秦”这个字是秦始皇造出来的。他造的“秦”字流传千古,武则天造的“墨”字,却是昙花一现。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倨傲得意。他觉得“王”已经不能适应自己的功德,还要再找一个比“王”更高大的词,来标榜自己,于是取三皇五帝之“皇帝”二字作为自己的称号。国家也是一样,他觉得国号“琹”字不好,“一块木席上坐两个王,这怎么行?要找一个同音的字代替‘栗’才好!”但他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个好字。突然,他瞥见案头的史书《春秋》,心想,《春秋》里写的是秦朝以前的历史,而历史的后半截就是秦朝的天下,秦要占“春秋”的一半。想到这里,秦始皇便用“春”和“秋”的各半边字合在一起,写出一个“秦”字,然后传令下去,将国号“栗”改为“秦”。从此“栗国”就成了“秦国”。然而,秦始皇虽然造出了“秦”字,想天下的春秋永远是秦朝的,但他的“春秋”梦很快就破灭了,秦朝仅传两代便被起义军灭掉了。秦朝虽短,不影响秦始皇千古一帝。
62,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你的;勿吃亏;一份账
63,『钻进闷葫芦里』释义:比喻沉闷起来。例句:他喝了一口茶,瞅着钱万利的满脸愁容,说:“怎么,唉声叹气的,又钻进闷葫芦里去了?”
64,龙王爷作法——呼风唤雨
65,『泼了一盆冷水』谓热情受到挫伤,或头脑变得清醒。巴 金《家》:“这些话好像一盆冷水似的向琴的身上泼来,她觉 得一身都冷了。”
66,『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谚)窝:对住处的俗称。指人总是留恋着自己的故居。 也作金窝银窝,不及自家的草窝。草窝:茅草搭成的房舍,指穷家。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个的土窝窝。
67,『鸡归鸡,鸭归鸭』释义:比喻不是同类,不能在一起。例句:打开天窗说亮话,安隆奶奶,庚虎是你的孙子,小金兰是我女儿,鸡归鸡,鸭归鸭,你安姐姐也应该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不要麻雀跟雁飞,矮人空心高!
68,『重阳节』“重阳节”指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老人节。它源自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这段记载生动地描述了重阳节的起源。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被沿袭至今。究其原因,在中国人心中,“九”为大数,是个特别的数字,在古代《素文》中就有“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之说,认为“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在中国文化中也特别看重“九”。如:九宵、九洲、九重天、九九归一等,好像与九有关的都被附上了神秘的色彩。古代帝王常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称为“九五”之尊。在《易经》中,“六”被定为阴数,“九”被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之为“重阳”。古代人们认为这是个大吉大利、值得庆贺的日子。于是把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中又是最大的,包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正因为此,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又定为“老人节”。
69,『龙生九子不成龙』(谚)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形状、性格都不像母龙的原样。比喻同一母亲所生的子女,志趣性情迥然不同。 也作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70,『话柄』被他人当做谈资的言论和行为,称为“话柄”,也有叫“话把儿”的。“话”怎么会有“柄”呢?《辞源》的解释是:“古人清谈,多执麈尾,僧人讲法或执如意,故有谈柄之名。”“谈柄”即“话柄”,有的地方叫“话把”。这就告诉我们,“话柄”源有两物,一为麈尾,一为如意。麈尾说。宋人笔记《天禄志余》有云:“古人清谈多执麈尾,故有谈柄之名。”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用麈(一种大鹿)的尾毛制成,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为平直状。魏晋名流清谈时必执麈尾,以助谈锋。《晋书》和《世说》记载,孙盛与殷浩谈论很久,端上饭来也顾不上吃,彼此大甩麈尾,尾毛都落在饭上,最后吃不成。《陈书·张讥传》记载,陈后主在钟山开善寺使清谈家张讥“竖义”(大约是竖佛经中之义),取麈尾未至,临时找松枝代替。可见,麈尾是清谈的必备工具。名士、清谈、麈尾,三者是紧密相连的,由此,后人遂把谈资叫做“话柄”。如意说。谈资称作“话柄”,还与和尚讲经时手执如意有关。如意是一种器物,早在汉代就已出现。最早的如意用骨、角、玉、石、竹、珊瑚等制成,长一尺许,柄端多为手指形,也有心字形和云叶形。古代和尚讲经时手执如意,有的把经文记于其上,以防遗忘。因而这也成了“话柄”的又一个起源。
71,『东庙里烧香,西庙里许愿』(惯)许愿:迷信的人祈求神佛保佑时许下某种酬谢。比喻到处许愿,求人帮助。 也作东庙里拜佛,西庙里烧香。 东庙里打斋,西寺里修供。 打斋:念经做法事。修供:向神佛敬献供品。
72,『头剃了一半,再疼也要剃光』(谚)泛指事情进行到中途,不管有多少困难,也必须坚持到底。
73,袖筒里揣刀子一暗藏杀机
74,『当着和尚骂贼秃』释义:借指当面揭短。例句:副厂长邵顺宝听了这些话,明知这是当着和尚骂贼秃,也只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75,『用着入朝前,用不着人朝后』用得着就热情,用不着就冷 淡,没有友谊和互助,对人态度以个人利益为转移。类似 的:有事叫公公,没事脸朝东。王朔《青春无悔》:“我发现你 这个人真是实用主义,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76,我们村的小刚发了财,以前看不起小刚不来往的亲朋好友,现在都来攀亲。叔叔感叹地说:“富居深山有远亲。人,眼皮薄啊!”(河南·西华)
77,『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聪明人做一件糊涂事,一时失算。 老舍《骆驼祥子》:“六十九岁的人了,反倒聪明一世,糊涂一 时,教一群王八蛋给吃了!老头子越想越气。”
78,『有利一家得,有害众人摊』事情做成,一个人得利;出了问 题,大家受害。指不公平,或被人利用。马烽《村仇》:“哼! 反正是有利一家得,有害众人摊,我算看穿了!”
79,『恶人自有恶人磨』(谚)指恶人作恶,自有比他更凶的恶人来降伏他。也指恶人到了恶贯满盈时,自有惩罚。
80,『乡有乡规,民有民俗』(谚)乡里有乡里的规程,地方有地方的风俗,不可忽视,也不可混同。指进入一个新的地域环境,必须顺从地方风俗民情。
81,心急等不得人,性急钓不得鱼。
82,『老鼠掉到风箱里受夹板气』气,兼指气流、气恼,指受双 重的指责。老鼠,也说:耗子。申跃中《挂红灯》:“可人家还 是说我胆小怕事,不像个造反派的样子 。我是老鼠掉到 风箱里,两头受气”
83,『寒天不冻勤织女,饥荒不饿苦耕人』(谚)指人只要勤苦劳动就不怕受饥受寒受灾荒。
84,『常病无孝子』见“百日床前无孝子”。
8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释义:佛:佛教修行圆满的人。放下手里的屠刀,马上就能成佛。原为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后用来比喻坏人停止作恶,也会变成好人。例句:佛家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你好好改造,政府会对你进行宽大处理的。
86,理发匠的剃刀——光刮人家不刮自己
87,『维吾尔族姑娘,辫子多』维吾尔族少女发型多辫。借指把 柄多,容易被人抓住。《短暂的春秋》:“你们辫子也确实有 一点,比我强一点。我说过我是维吾尔族的姑娘,辫子多。”
88,大风里掉了下巴——嘴也赶不上
89,『强龙不压地头蛇』(谚)地头蛇:地方上有权势、有影响的团伙。指外来势力再大,也难敌地方上有影响的团伙。也指盘踞在地方上的恶势力是难惹的。 也作强龙难敌地头蛇。 强龙压不住地头蛇。 强龙斗不过地头蛇。
90,三月天的布谷鸟——催耕忙
91,小明想出风头,到朋友家借了辆摩托,刚骑到马路上就摔倒了,结果伤了腿。邻居大妈说:“看来风头、霉头两隔壁啊!”(浙江·温州)
92,『眼大要有神,耳大要有轮』(谚)指人生得一双大眼,必须有灵气才好;生得一双大耳,必须有耳轮才好。
93,脚底板抹酥油——溜得快
94,『呼蛇容易遗蛇难』(谚)旧时民间传说,有术士能用咒语聚蛇遣蛇,一旦咒语失灵,蛇来不走,术士受害。比喻人招惹是非容易,排解是非却难。
95,慈禧手下的光绪帝——有职无权
96,蛇吞象——不自量
97,这天是“小满”。妈妈看着日历说:“小满十八天,小麦不熟也青干。”(河南·孟津)
98,吃中午饭了,我一看还是面条,就说:“不爱吃面条,我不吃。”妈妈说:“想吃啥?我给你做。”爸爸在一旁生气了,说:“不吃偏食,身体结实;挑饭拣菜,身体变坏。”(河南·鄢陵)
99,『荒田无人耕,耕起来有人争』人们不去想投资开发,而只 想争利。或说:荒田不耕,才耕便争。电视剧:“他们培养了 青年作家?过去刁难的人,现在居然自称伯乐了。荒地无 人耕,长出粮食就有人争了。”